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语码转换频繁出现在汉语广告中。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常见现象,引起了不同领域的关注。本文在以往学者对语码转换研究的基础上,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汉语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的一系列功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课堂语码转换的人际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非常普遍。以前人们大多关注双语或多语社区中自然话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较少考察语言课堂中语言转换的问题,为此着重调查英语课堂上教师话语中语码转换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分析英语课堂教师语码转换的人际功能。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具有不同的功能,按照韩礼德的功能三分说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语言功能的实现是通过语言形式的选择。课堂话语中的语码转换与自然话语的语码转换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其自己的特征。教师在语言选择时除了表达一定的概念意义还表达了不同的人际意义,也反映了课堂参与者之间不同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语码转换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不断更换语码的现象.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基础进行分析,发现二语习得者的语码转换具有篇章衔接功能,通过语境、指称和逻辑连接等方式实现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相似文献   

4.
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语篇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语码转换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中文语篇,尤其是广告语篇中。作为广告策略之一,语码转换能够满足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激发消费者对产品的强烈购买欲,实现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5.
语码转换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之间,也存在于大部分语篇,特别是非正式的语篇中。存在于网络上的影评,是一种特殊的非正式语篇。通过功能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发现语码转换在这种特殊的语篇中发挥了特殊的社会功能和人际功能作用,从而揭示了影评中语码转换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发展,汉语和其他语言的接触日渐频繁,随之出现了语码转换这一语言现象。文章叙述了语码转换产生的原因,分析了语码转换有缓和语气、获得认同、简约语言、强调解释、炫耀地位等功能。  相似文献   

7.
语码转换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网络广告语言也出现了日常交际中常见的语码转换现象。本文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以汉语为嵌入语的英汉语码转换现象,并运用语用学理据分析其出现的心理动机及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8.
语言接触的结果和表现之一是语码转换,表现为不同语码的混合.本文是以语码转换为参照系统,描述在现代汉语中新近出现的一种语码混合的语言现象.本文称之为"类语码转换",旨在揭示它与语码转换形似而质异的特殊关系.鉴于目前还没有关于类语码转换这种语言现象的描述与分析,本文欲在此领域加以探索,以效抛砖引玉之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语码转换频繁出现在汉语广告中。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常见现象引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关注。本文在以往学者对语码转换研究的基础上,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语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汉语广告语篇中汉英语码转换句间语码转换和句内语码转换。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徐志摩文集》为语料分析对象,从语场、语旨、语式三个方面分析了与语码转换之间的关系,探讨语域理论在语码转换中的实际应用,发现时代、社会、语言个体和语言行为与语码转换的数量和频率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同时也验证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应用于书面文本中语码转换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曾眉 《嘉应学院学报》2001,19(5):117-120
传统客家情歌 ,是客家山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质朴的感情 ,高超的语言艺术 ,在我国民歌中独树一帜。本文就客家情歌的语言美 ,从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及音乐美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并指出 ,客家情歌应该吸取中外民歌的精华 ,推陈出新 ,才能在传统基础上焕发青春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tries to make an analysis of the song"Touch of Love"sung by Jacky Cheung,the king of pop singer in Hong Kong,from three aspects:person system,mood system and cohesion system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ystematic-functional grammar so a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lyrics of this English song and improve their connoisseurship of English songs by the features embodi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is piece of the song.  相似文献   

13.
<正>I.Introduction In linguistics,code-switching is the concurrent use of more than one language,or language variety,in discourse.Code-switching is a worldwide linguistic phenomenon existing in bilingual or multilingual communities.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after years of English learning,are bilingually competent underlying codeswitching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Studies o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4.
声乐艺术是语言与音乐两者紧密结合、相互联系的综合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表演艺术,歌唱的语言对艺术歌曲风格的表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艺术歌曲对咬字吐字的要求不同,在演绎中国艺术歌曲的时候,需要细细的品味歌词,用正确的咬字吐字方法表达歌曲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刘斌 《培训与研究》2009,26(5):45-46,63
本文以流行歌曲歌词中的英汉语码转换为语料,从语用学的顺应论和模因论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从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三种情况来分析该语码转换;第二部分分析该语码转化中存在的文化模因、语言模因和信息模因。  相似文献   

16.
选用不同的语言学理论对语篇进行分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揭示说话者(作者)是如何应用语言手段来实现其说话意图的。试图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以及语域和意义的关系来分析《七里香》歌词,探讨语域理论在歌词语义分析中的价值,并验证语域理论在歌词分析中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流行歌曲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为现代人所喜爱。将英文歌曲歌词翻译成汉语,有助于译语听众充分了解歌曲内涵,从而更好地欣赏歌曲。本文选取Lily Allen的歌曲"LDN"为例,对比歌词的不同译本,从而对英语流行歌曲歌词的翻译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土族情歌与少年(花儿)是土族野曲中的主要曲目和组成部分,从歌词的结构上看,情歌的歌词和少年的歌词属两种不同格律的歌词形式,情歌是纯粹的土族语歌曲,而少年是用汉语叙唱的歌种.在音乐风格诸如旋法、调式、曲式结构、节奏等方面和现代少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表现手法上的下滑音行腔以及华彩型节奏与长音连在一起的运用现象,都是少年曲调中普遍的处理手段.本文主要从歌词及旋律特征上对土族情歌与少年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9.
艺术歌曲是随着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热而兴起的一种歌曲体裁,中国艺术歌曲产生于民国初期,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本文以《大江东去》为例,从创作背景、调式调性、旋律风格、歌词、伴奏音乐等五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旨在帮助我们在欣赏、演唱此类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时候,能够比较全面而准确地把握这类艺术歌曲的风格和审美价值,对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