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软科学》2015,(11):65-69
基于社会失范和制度理论,利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考察了地区腐败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表征企业创新投入的研发活动,还是表征其创新产出的新产品战略,均与地区腐败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在区分不同所有制企业后,地区腐败仅仅抑制了内资企业的创新活动,却增加了外资企业的创新活动;地区腐败对小规模企业创新活动的抑制效应更大;相较于创新强度,地区腐败对企业创新倾向的抑制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腐败既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也是一个全球化的现实问题,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力图摆脱贫困,发展经济的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被腐败现象所困扰。  相似文献   

3.
从世界范围内看,高腐败发生率是不争的事实。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腐败长期存在而不消亡?将政治经济腐败问题延伸到官僚体制的各层次之间,提出下级官员为获得有利可图的职位而需向上级官员付出入门费。通过对入门费的不同筹集模式的比较分析,研究金融制度与腐败收益率及其在不同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分割,来探讨金融制度和腐败发生率之间的关系,论证功能良好的金融制度的存在以及审查监督的有效性改变了公共部门的租金分配,可以降低腐败水平。  相似文献   

4.
腐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经济现象。腐败根源于公共权力的异化和制度的失衡。根据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腐败的成本收益分析模型,可以认为在既定社会制度下,腐败行为是腐败者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合乎经济理性的行为。所以,反腐败是长期的全面的制度安排,应该通过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影响腐败者的成本收益状况,最终达到低水平腐败的制度均衡。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权力腐败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权力腐败一直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具有非法获利的贪婪性、主体的衍生性、手段的智能性、领域的拓展性等特征。它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转型带来控制松弛、价值观念的扭曲、社会与司法制度的疏漏、对部分领导干部选拔不准、管理不严和教育不够等。必须采取釜底抽薪、斩断衍生腐败的源头和治本治标、打击衍生腐败与追索其原生腐败并重的方法,以预防和根治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6.
招标率的逐年提高,也突出了很多问题,其中工程招投标中的腐败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它主要以两种方式表现:a.政府以购买者或者签约者(业主)的身份出现:①企业可能贿赂官员以取得投标人的资格;②企业可能贿赂官员以取得签约资格;③企业中标后,可能贿赂官员以抬高工程价格或降低质量标准,从而谋取私利给国家造成损失。b.政府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由于这些掌管公共权利的人拥有比较大的权利再加上对其权利的监督不到位,他们有可能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来干预工程招投标从而为自己带来私利。腐败是一种典型的寻租活动,由寻租理论可知,一国用来寻租的租金数额是反映其腐败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国家用于贿赂的金额越高,其腐败程度越严重。结合实际,重点阐述我国工程招投标的弊端。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腐败问题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任何国家都是一项十分复杂和极其敏感的政治问题和社会现象。他挥霍政府的财政收入,破坏政府的合法性,阻碍私人投资和外资投入,最终影响经济发展。防治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是摆在我党面前的头等大事,这需要我们全社会的人共同去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彻底根除腐败。  相似文献   

8.
与国际标准和中国自身的发展目标相比,中国公共支出结构存在明显的偏离。本文从制度因素的角度分析公共支出结构偏离问题。我们建立了一个包含腐败指数和公共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该模型表明,在不同类型的公共支出中腐败存在的难易程度不同,腐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支出结构。文章利用1995-2004年的数据对中国的实践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中国,腐败整体上降低了社会文教支出的比重,包括教育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的比重。这说明,要在一个可持续的基础上来改进公共支出结构,必须加大对腐败的治理。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解决现阶段存在的权力腐败问题.解析腐败产生的原因必须从权力腐败的基本形式--政治权力与经济财富的交换这一实质入手,分析腐败行为的构成条件.可以通过制约规范公共权力、监控行为、严惩腐败行为等途径,加强立法执法力度,从而消除腐败的机会,更加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实现社会稳定、政治清明.  相似文献   

10.
郭炳南  林基 《软科学》2017,(9):59-62
在传统的EKC模型中引入腐败因素,建立了一个包含腐败、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的扩展EKC模型,利用1998~2014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基于静态与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腐败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腐败显著地提高了中国的碳排放量,腐败程度与碳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中国成立,中国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外资在中国存在“碳光环”效应,而贸易开放会增加碳排放量,存在“碳泄露”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减少碳排放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环境规制对碳排放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学术腐败与学术激励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骆品亮  陆毅 《科研管理》2003,24(4):15-21
腐败现象正从政治、经济、金融领域向学术界蔓延。打击腐败固然能惩前毖后,但成本过高。激励相容的激励机制尤为可取。本文运用代理理论建立大学与教师之间的非合作博弈模型。模型的次优解表明,信息不对称下学术腐败问题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必然性。文章结合研究型高校薪酬制度的改革阐述如何通过学术激励来减少学术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2.
赵君  蔡翔  梅小敏 《软科学》2006,20(5):67-69
从政府监管的角度引入道德因子,对寻利人与政府、公务员与政府之间腐败与反腐败行为建立了两个更加细化和完整的博弈模型。通过博弈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腐败是制约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颗毒瘤。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作为一项预防腐败的基本制度,已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而在我国却因种种原因迟迟未得到有效推行。分析了我国在新时期下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实施的关键点及难点,找清障碍并寻求突破口,以期为我国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顺利施行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潘芳  刘弋玮  仲伟俊 《现代情报》2014,34(7):120-124
反腐舆情是我国政府加强反腐廉政建设关注的新渠道,也是民众在新媒体时代监督政府行为的重要途径。本文对1990-2013年公开发表在中国知网的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8 929篇反腐舆情领域学术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近年国内反腐舆情的研究水平与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5.
转变政府职能是从源头防治腐败的必经之路。如何在政府职能转换的过程中强化而不是削弱政府的监管,是反腐制度建设中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担保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一种重要的信用工具,也是反腐败制度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工具。本文以美国工程保证担保制度为例着重探讨了合同担保的腐败预防机制,并对反腐制度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的两种非合同担保———执照与许可证担保和官员忠诚担保———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指出引入担保机制对于将事后惩戒转化成为事前防范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陆明远 《学会》2009,(12):3-8,54
公益社团的发展能够对政府、企业和民众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中国,公益社团都出现了一些负面的问题。公益腐败、低效等丑闻日益引起各界的重视,这不仅破坏了公益社团自身形象和社会基础,更危及到广大民众的合法权利,将严重阻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因此,治理公益社团中的腐败问题,需要加强对公益社团的各项监督,真正实现中国公益社团的廉洁、高效。  相似文献   

17.
招标采购既是高校违纪违法案件高发频发领域,也是高校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工作的重点。十八大以来,随着纪检监察部门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简称"三转")工作的深入推进,完善、创新,高校招标采购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认为,建立高校招标采购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要从高校招标采购权力运行的风险点排查入手,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流程、防控措施,加强项目监控等内容,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腐败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8.
Corruption has emerged as a well-debated subjec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electronic government (e-government). While e-government has attained a level of sophistication in leading countries, there are countries for which going digital remains comparatively new on their national schedules. Their struggle and lag in reaching maturity in e-government can be attributed to corruption, which is an infamous issue prevalent across the globe and argued to imped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espite such a possibility, there is a paucity of research examining the “corruption–e-government” linkage. This study, hence, adopts the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for conceptualizing corruption and seek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of corruption in basic 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national stakeholder service systems with e-government maturity. Specifically, by grounding the discussion on the agency theory, the rent-seeking theory, and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s as structures of cooperation and power,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moderating influence of corruption in a national stakeholder service system (i.e., business systems) on the relationship of corruption in three basic national institutions (i.e., political, legal, and media) with e-government maturity in a country. The hypothesized relationships are empirically validated using a panel data of 94 countries, and the findings confirm that political corruption, legal corruption, and business-systems corruption in a country play vital roles in influencing its e-government maturity. Implications of our results to research and practi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