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阐述了20世纪以来世界和我国小麦品质及其改良的发展历程,指出了我国小麦品质及其改良的主要差距,指明了未来我国小麦品质及其改良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小麦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遗传转化技术迅速发展为小麦遗传育种奠定了技术支撑.概述了基因枪方法的研究现状,重点综述了基因枪方法在小麦增产、品质改良、抗病虫、抗逆性等方面的最新应用,并探讨了小麦分子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奖励》2007,(7):77-77
科技部2007年6月26日消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小麦品质遗传改良与硬粒小麦新品种选育"支持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原中科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和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意大利国家新技术、能源和环境署(以下简称ENEA)合作,培育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硬粒小麦品种,丰富了我国小麦种质资源,为硬粒小麦在我国的商品化生产创造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4.
行距配比和播期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的是不同行距配比对优质强筋小麦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和播期对不同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沉降值、产量及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优质强筋小麦密播时产量和品质均偏优。播期的影响是:晚播有利于优质强筋小麦品质的提高,早播和中播均降低优质强筋小麦品质;但晚播产量偏低。因此,在晚播密播均能提高优质强筋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1927—1937的10年间,江苏农业科技改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改良的进行提高了农产品的数量,改善了其品质,增加了农民及政府的收入,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利源的外溢,并为全民族抗战做了物质上的准备;改良的进行开阔了乡民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文化水平,丰富了其精神生活,有助于遏止农村迷信活动蔓延的势头;改良还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促进了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长远而积极的影响。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明显滞后,改良各领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即使在品种改良方面也还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农业科技改良没有根本改变我国农业发展缓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水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断提高其产量和改良其品质是当前水稻育种的重要任务。水稻遗传转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水稻遗传特性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转基因水稻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当前作物转基因技术的三大主流方法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等在农作物遗传改良中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这些转基因技术在水稻、小麦、棉花、玉米、大豆、苜蓿等主要农作物遗传转化现状.着重论述了作物转基因技术在抗病虫、抗逆、品质改良、雄性不育等方面对作物进行遗传改良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当前作物转基因技术的三大主流方法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等在农作物遗传改良中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这些转基因技术在水稻、小麦、棉花、玉米、大豆、苜蓿等主要农作物遗传转化现状.着重论述了作物转基因技术在抗病虫、抗逆、品质改良、雄性不育等方面对作物进行遗传改良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以蛋白质为主的玉米遗传育种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以蛋白质为主的玉米遗传育种工作,讨论了玉米蛋白质含量,品质的遗传,玉米蛋白质含量,品质及玉米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玉米蛋白质含量和品质的改良技术。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植物及其安全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转基因植物在全球和我国发展概况,介绍了转基因植物的几种目的基因:抗除草剂基因、抗病虫基因、改良作物品质基因,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从转基因植物食品的安全性和转基因生态环境的安全性讨论了正确对待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立项背景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国内外小麦生产发展与市场需求表明,实施优质小麦生产战略,是解决我国小麦产品结构性紧缺矛盾、维护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关键.而优质小麦生产发展的核心是在深入研究和确立小麦优质生产理论与技术的基础上,实施专用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优质专用小麦(主要分弱筋、中筋、强筋三种类型)的生产取决于优良的基因型、适宜的生态环境和科学的栽培措施,需要通过定向调控专用小麦的品质形成,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奖励》2006,(10):46-46
“高产优质面条小麦新品种济麦19选育和面条品质遗传改良研究”成果由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共同完成,该成果2003年度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市场相对优质小麦的需求,分析了小麦品质现状存在问题,对旱地小麦优质化生产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旱地高产小麦品质育种的总体目标和选择方向,以及小麦抗旱,高产,优质能种的途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小麦多酚氧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是引起面条等面制食品颜色褐变的主要因素,研究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遗传规律及其与面团色泽的关系对改良面粉色泽具有重要意义.多酚氧化酶活性是受多基因控制、且遗传力低的数量性状,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发掘可应用于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将有助于小麦面粉颜色性状的遗传改良.本文综述了小麦多酚氧化酶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重点阐述了小麦多酚氧化酶的基因定位、分子标记及遗传分析对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小麦新品种选育及遗传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目前克字号优质小麦的系谱及其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研究其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遗传特点,探索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构成与品质性状的关系,为小麦品质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2014—2015年度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33份小麦新品系为材料,以周麦18为产量对照,以豫麦34为优质对照进行比较,研究产量和品质性状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4个小麦新品系产量比对照增产.小麦新品系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较高;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稳定时间等面团流变学特性相关不显著,提高产量可能会使这些品质性状变劣,但产量与多数品质性状呈正相关或微弱的负相关.面团流变学特性和产量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较易同步改良.以千粒质量为切入点,同时协调产量各因素间的关系,有可能在优质和高产上找到平衡点.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六五”以来育成的36个小麦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发生了明显变化。大体趋势是冬性强度减弱,株高明显下降,收获指数大幅度提高,产量潜力明显增大,品质性状呈现出“高-低-高”的变化趋势,从临汾号小麦的演变规律及社会为看,今后小麦育种目标应为多抗、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综合优异类型。  相似文献   

18.
《滁州学院学报》2016,(2):75-79
确定小麦籽粒中麦谷蛋白亚基含量是分析麦谷蛋白亚基对加工品质贡献的一个重要途径,而麦谷蛋白亚基提取方法对亚基定量影响很大。本研究在尝试多种提取条件后,分析麦谷蛋白亚基提取特性,确认20℃和14h为最大化提取HMW-GS和LMW-GS的最适温度和时间。采取此优化的方法提取188份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的麦谷蛋白亚基,分析麦谷蛋白亚基质量分数与SDS沉降值的相关性,结果显示,HMW-GS、B区的LMW-GS和总麦谷蛋白亚基含量对品质影响最大。结合各品种麦谷蛋白亚基含量情况,初步筛选出钱交麦、内麦11、小偃6号和蚂蚱麦4个优质品种,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施用氮肥可明显改善小麦的产量构成及品质,其种子粗蛋白含量较不施氮区增加30%,而施用氮肥对小麦的发芽率有减少的趋势.在土壤高磷、钾条件下.施用磷、钾肥对小麦产量及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但发芽率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小麦品质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使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山东省小麦品质检测及选育中得到广泛应用,该研究利用国标化学法和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分别对20个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吸水率、湿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这些小麦品质各量的两种分析法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75、0.9784、0.7805、0.9648和0.9209,表明近红外光谱分析法与国标化学法相关性好、准确性高;上述小麦品质各量的近红外检测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35、0.006、0.010、0.068和0.030,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样品的检测一致性好、重复性高.中国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建立的小麦近红外光谱校准曲线适于测试山东小麦的以上5项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