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新闻,对当下来讲。就是在最快的时间反映最新鲜的事。但对历史而言,则是真实记录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事件。因此,我们的每篇新闻作品,都应紧跟时代的鼓点.反映最具时代特征的事件。《战旗报》2012年4月17日刊登的《“婚介所”开进士官楼》,就是一篇真实反映士官制度改革后.部队用新举措解决士官婚恋问题的作品.文章发表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并被5月17日《解放军报扩军媒视界”专版转载。  相似文献   

2.
栾新传  祁冰 《记者摇篮》2001,(3):47-47,15
“以小见大”,就是运用细小的题材来反重大主题的写作方法,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表面手法,也是新闻写作一条重要规律,20世纪80年代以来,诸多读者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创造出了数以万计的新闻精品,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认真学习他们的写作经验,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田炜 《军事记者》2007,(7):35-36
没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不过是一堆材料。对于事件性新闻来说,只有实现了新闻事实与新闻价值的统一,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硬新闻。2007年1月4日,《空军报》一版头条刊登了题为《“战斗”在新年第一天打响》的消息,由于此稿在处理过程中找准了真正的新闻点,强化了事件性新闻特征,从而在官兵中引起了反响。此稿被评为《空军报》一季度优质稿。  相似文献   

4.
在报道新闻事件时,新新闻主义运用了很多小说写作手法,对事件进行生动的叙述和分析,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事件真相。本论文以《夜幕下的大军》为文本分析新新闻主义写作技巧的运用,旨在阐述该作品的新新闻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5.
胡焱 《新闻世界》2011,(11):137-138
本文以都市报新闻报道的新闻细节为研究中心,以《合肥晚报》“热线新闻”版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得出《合肥晚报》“热线新闻”版的新闻报道中,新闻细节主要发挥佐证新闻真实度,增加新闻可读性,强化感染力,深化报道主题的作用。细节运用上有两大问题:其一,人为原因导致新闻细节流失;其二,凶杀、车祸事件新闻报道中细节运用方面没有把握合适的尺度。  相似文献   

6.
在采访中捕捉到一个新闻事件,围绕这个事件,有主要和次要多个问题,有不少基层报道员总觉得这个问题重要,那个问题也重要,在稿件中将这些问题一一涉及,逐个反映。导致稿件既冗长拖拉又缺乏层次。新闻稿件要突出主题、凝练简洁,就要善于取舍,抓住关键问题做文章。刊发于2011年6月23日《前进报》一版头条位置的消息《“没有命中目标但命中了问题”》,就是一个抓住关键问题做文章的典型例证。很多读者致电编辑部,称此稿为实战化训练指明了方向。6月29日,《解放军报》‘‘军媒视界”专版加按语转载了这则消息。  相似文献   

7.
吴万里 《报刊之友》2010,(8):113-113
翻开4月2日《新民晚报》A20文娱新闻版,赫赫然头条新闻就是“《‘深负重望’?没这个词啊!》(主题)《咬文嚼字》‘咬’住著名作家池莉》(副题)”。新闻来源是上海的《咬文嚼字》杂志本年度有一项活动,  相似文献   

8.
旧闻中有新闻线索报纸做新闻,十分看重一个新闻事件或一个新闻人物的“首发”,对同一事件或人物的“非首发”常常被认为是旧闻而为人不屑。其实,旧闻中也能发现不少新闻线索,这就是报纸新闻资源的再利用。传统报纸对非首发稿件存在偏见,但是很多新闻类的周刊靠的就是对一些已发的动态新闻进行深度发掘来打市场。比如《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很多都是对近一段时间的热点新闻事件的深度发掘,但还是吸引了大批读者。又如现代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异化是一个并不新鲜的主题,极端的表象是高考前后一些考得不好的孩子患得患失的悲剧,在一些媒体上都曾报道。2005年4月25日,《武汉晚报》头版刊登了《3000小考生妖魔化妈妈》一文,选择的就是家庭教育异化的这一主题,从这一方面来说这是条人所共知的“旧闻”。然而,文章一出,引起极大轰动,网上、媒体热议一片。  相似文献   

9.
第一、要比一般新闻更具典型性和形象性 要在了解整个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把最能表现主题,色香味浓的事实截取下来,以小见大,不能面面俱到。要集中描写最突出的部分。 第二、要善于运用视觉材料 也就是通过可感、可见的事实情景,如以形象地描写,让人“身临其境”。毛泽东同志1949年4月22日为新华社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长江》就是用这种手法写作的新闻范例。文中用了“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  相似文献   

10.
第一、要比一般新闻更具有典型性和形象性。要在了解整个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把最能表现主题,色香味浓的事实截取下来,以小见大,不能面面俱到。要集中描写最突出的部分。 第二、要善于运用视觉材料,也就是通过可感、可见的事实情景,加以形象地描写,让人“身临其境”。毛泽东同志1949年4月22日为新华社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长江》就是用这种手法写的新闻范例,文中用了“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  相似文献   

11.
快起来与新起来——关于新闻时效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以来,从《解放军报》到《火箭兵报》,3日内的新闻多起来了。尤其是一版,加电头的新闻数量明显增多,有的是“快讯”、有的是消息、通讯。但客观地分析,我们军队媒体在新闻时效性的追求上做得还不够。时效是构成新闻的关键要素《辞海》认为:新闻,是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和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准确、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的特性是向公众传递最新的各种信息。新是新闻的特性,是区别其他文体的标志,尽管这个新还包括新的事件、主题、思想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刘畅 《新闻前哨》2003,(5):44-44
2002年4月至5月,《湖北日报》组织策划的“沙市奶农倒奶事件”系列报道,在社会各界产生巨大的反响,先后获得《湖北日报》“头条新闻竞赛”和“中南六省党报好新闻竞赛”一等奖。此报道在编辑部的统一指导下,部站结合,成功运用策划引导新闻事件的发展,解读新闻背后的社会意义,为新闻人物指明解困方向。作为“倒奶事件”报道的全程参与者,我从中感受到新闻策划的动人魅力。  相似文献   

13.
王杰  程彻 《新闻前哨》2004,(9):33-33
新闻点的选取与表述往往是一部新闻作品成败好坏的关键。特别在反映一个比较大的新闻主题时,笔者认为记者应该具备一种伸缩自如的本领。从大处着手,却于社会经济生活的精微细致处起笔,以小见大来表现新闻主题。简而言之,就是要善于捕捉大背景下的新闻点。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词典》将"组合"一词解释为"组织起来成为整体"。那么,组合报道就是围绕某个主题或新闻事件进行的整体性报道,具体表现为由若干篇相对独立的单篇报道组成的报道群。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杜骏飞在其《深度报道写作》中认为,“所谓组合报道,是将某一新闻事件各个侧面的报道及素材组合在一起,从方方面面对新闻进行透视的一种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5.
如何对待新闻事实,是检验新闻人能力素质的试金石。有些人面对一大堆新闻素材,往往因不得要领而无从下手,而有些人则善于提炼出最能反映新闻主题的典型新闻事实的材料,迅速写出一篇新闻佳作。作为一名新闻人,要不断提高提练新闻素材的能力,在用典型新闻事实说话上下功夫。刊登于2013年2月26日《前卫报》二版头条位置的消息《履新40天装备练过关》,就是一篇善于用典型新闻事实说话的范文。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6.
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深入民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波 《新闻三昧》2006,(7):23-25
近年来,以北京电视台《特别关注》、《第七日》、《生活面对面》、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等节目为代表的一批关注和反映百姓生活的电视民生新闻类节目脱颖而出,并在收视率、社会反响和公信力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些新闻栏目在各台长期稳居收视率前五位。一时间,无论是电视媒体还是纸媒体刮起了一股民生新闻热,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民生新闻之所以深受欢迎,赢得民众的关注,这是媒体市场化竞争加剧、大家开始意识到要加强对受众感兴趣内容的报道的结果,并为其在民众中树立了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陈力丹在某杂志上,评析了笔者的一篇作品——第16届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辽宁日报》2005年12月8日发表的《在心里写了10年的家信》,并给出评语:"在写作手法上,作者以平民视角切入,语言质朴自然,以小见大地反映报道主题,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程彻 《新闻前哨》2004,(5):29-29
新闻要求有“新闻点”。新闻点的选取与表述往往是一部新闻作品成败好坏的关键。特别在反映一个比较大的新闻主题时,笔者认为记者应该具备一种“伸缩自如”的本领。所谓“伸”,是指延伸、放大、宏观把握;所谓“缩”,就是凝缩、缩小、微观展示。从大处着手,却于社会经济生活的精微细致处起笔,以小见大来表现新闻主题。简而言之,就是要善于捕捉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2月,战友报社编辑部收到了一篇来稿《没有金牌的冠军》,反映某集团军立足实战组织比武的情况。作者敏锐地抓住了比武场上几个有特色的场面,视角新颖、现场感强,有较强的新闻价值。但行文上不够简练,主题突出得不够。编辑针对其这一特点进行编排,在22日的《战友报》刊登了消息《脱离实战的冠军没金牌》。稿子刊发后,在部队产生较大反响,被报社评为季度优质稿。  相似文献   

20.
刘金凤 《军事记者》2012,(10):19-20
新闻特写,就是用特写的手法来反映新闻事件。它以描写为主要手段。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截面”或细节.通过多种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