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绿色产业是21世纪的主潮流和风向标,发展绿色产业是实现陕南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笔者从地理气候、自然资源、环境、政府政策四方面分析了陕南发展绿色产业的优势,认为陕南应重点开发有区域特色的绿色农业、生态旅游,并普及绿色消费观念,扩大渠道融资,扶持绿色龙头企业,成立专管机构,促进陕南绿色产业开发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命题背景2020年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陕南脱贫情况时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陕南是南水北调和引汉济渭调水工程的水源区。双重调水将会对陕南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产生一系列影响:双重调水会影响陕南水文系统指标因子,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影响陕南农业供水的丰足程度而限制农业的发展;因对减排治污的严格要求等而限制陕南工矿企业的发展;政府环保费用的增加加大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压力。面对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的双重压力,陕南应在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旅游,促进陕南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陕南地区发展绿色产业的支撑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自身是一个大系统,绿色产业作为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一个新型产业,其形成与发展客观上需要资源与环境系统、企业与生产系统、产品与品牌系统、市场与营销系统等系统要素的支撑。加快陕南绿色产业开发,必须解决好产业发展中的支撑系统问题。  相似文献   

5.
分析陕南发展的SWOT(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影响因素,并进行组合分析,构建陕南突破发展的SO、WO、ST、WT策略。从区域特征与地位出发,首要发展绿色产业,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以减少环境成本,借助改善的交通条件,争取国家生态补偿资金,构建西三角核心区节点城市,是陕南突破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陕南移民搬迁政策的大背景下,将陕南移民搬迁同后续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是稳得住、能致富的关键所在和必然选择。商洛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商洛市政府近年来"生态立市"的方针,为将乡村旅游业作为后续产业大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对商洛市范围内4个移民安置点和4个乡村旅游示范村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目前乡村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承接产业转移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举措。陕南既是我国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又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区,因此,必须从产业生态学角度研究有效的承接对策,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本文认为,陕南应提前做好生态规划,加大生态型招商宣传力度,争取成为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区,应积极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立和完善技术承接机制,注重培育生态型产业集群,同时要强化环境问责,落实环境责任。  相似文献   

8.
陕南移民后续产业的发展问题不仅是关乎移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最终影响移民成功的关键因素,只有解决好移民后续产业的发展问题才能真正使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课题组通过对宁强县的调研发现,陕南移民后续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处在低水平、低层次的被动发展阶段,面临着后续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资金不足、移民缺乏有效的技能培训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加强移民技能培训、建立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等对策,以切实促进移民后续产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9.
陕南包括汉中、安康和商洛三市,具有发展中药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近年来,陕南三市以建设“秦巴药谷”为目标,加大了现代中药产业的开发力度,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服务等方面快速发展,中药产业成为支撑和带动陕南突破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从战略思维的角度,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战略目标,突出战略重点,采取战略措施,以实现陕南中药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商洛学院学报》2017,(6):69-72
陕南食用菌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受产业设备技术落后、发展资金不足、管理不规范、市场信息阻塞等因素影响发展缓慢。针对这些问题,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对陕南食用菌产业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积极发展循环农业模式、加强对外产业发展交流、提升食用菌产业组织能力、发展产业融合新业态等措施,为陕南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2.
"拭""抹""擦"这三个意义相近的词活跃于历史上的不同时期,经历一个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先秦两汉,常用"拭"来表示"用手拿东西擦掉人或物"这一概念。"抹""擦"萌芽于汉代,直至魏晋南北朝,"拭"仍然呈现出一枝独秀之态。宋明以后,"抹""擦"在口语中基本能够"拭"相互角逐,到了清代以后"抹""擦"在口语中逐步取代了"拭"。  相似文献   

13.
“乐”与“道”、“乐”与“仁”的关系表达了先秦儒道两家乐论的两种不同路径和态势,并奠定了中国古代艺术哲学的理论品格。早期道家以“道”为本体,“乐”是近乎“道”的“大音”、“天乐”。老子以“虚静”的方式把握“大音”;庄子“天乐”的把握,在于“心斋”的建立和“至人”这一理想人格的构建。早期儒家的“仁”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孔子的“仁”是各种道德品性的精神基础,被升华为一种世界观,一种精神境界;以“养心”“尽心”来完善主体道德人格的建构,孟子在“仁政”的基础上提出“仁声”,并将“仁声”扩展到“与民同乐”。实现政治伦理和艺术感化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门”中“门”词义的跨语言引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中“门”的意义与汉语中的原意毫不相干,从语源的角度说它来自于英语中的词缀“gate”。它的词义演变经历了政治丑闻、某一方面的丑闻、带有贬义性质的事件、一般事件、双关意义等阶段,有从直译的词缀向兼有汉英双重意义词缀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泰国19世纪的银币单位Tical为Baht取代后,华人针对Baht发明音译字"金末"读为"Puak"。因此字不见于中国,改为"铢"。厦门方言中"抹""沫""末"均读buat,与Baht发音接近;泰王朝创建钱币时直接引用中国钱币"铢"作主币衡重计值单位,故读"Puak"的"金末"自然改为"铢"。  相似文献   

16.
“新写实”派小说的代表作家刘恒在其“农民系列”小说《力气》《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狼窝》等等中塑造了一个个平庸却具有震撼力的农民形象,这些农民形象之所以能够令读者触目惊心,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展示着一种动人的“力气”形象。农民形象们本身正是这种“力气”的载体与展示舞台。通过对刘恒“农民系列”小说中主人公身上“力气”的解读。笔者认为这种“力气”源于一个“兴奋点”,流淌着“希望之光”,承载着“生存”、“赎罪”的重负,最终归于有意义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性本善”思想是孟子“性善说”的核心。“四心”是“性本善”基本内涵,“四德”是“性本善”发展、完善的目标和内容,“人心”是“性本善”发展的中介,“思”是“性本善”被认知和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反求诸己”是主体发展“性本善”的主要方式。“性本善”发展为“四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今天的学校道德教育中,我们更应重视人“性本善”的认知教育,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反求诸己”中持之以恒地践行人性之善。  相似文献   

18.
“省得”、“免得”是二价动词,主体与客体论元都是事件,事件之间是互斥关系,其语义背景是“在某一事件的作用下,避免了某一事件的发生”。事件AP与“省得/免得+事件BQ”之间存在目的关系,具体表现为有意目的和无意目的、外向目的和返身目的、已现目的和未现目的。“省得”可分为“省得,”与“省得:”,分别表示“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以避免浪费”、“避免麻烦的事件发生”。“免得”表示“避免较为严重的事件发生”。“省得:”与“免得”会有交叉,但“免得”比“省得2”主观程度高,感情色彩上严肃、严重。通过考察“省得”与“免得”的词汇化更加印证了两者的语义与语用差异。  相似文献   

19.
安徽贵池方言里的“着”同普通话的“着”一样,既可以做实词,也可以做虚词。文章重点讨论“着”做虚词的三种用法:一是做结果补语;二是做动态助词;三是做事态语气词。动态助词“着”既表完成或实现意义,相当于普通话表示完成或实现意义的“了1[l 0]”;也表持续义,相当于普通话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意义的“着[t 0 ]”;事态语气词“着”则相当于普通话的“了2[] 0]”。  相似文献   

20.
“此岸”与“彼岸”的关系是宗教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彼岸”的产生源于人们对“此岸”世界的否定,是人们对无限的追求的体现;在制度化宗教中,“彼岸”既是宗教对信徒的承诺,也是解决其自身理论困境的手段。“彼岸”具有无限与超越、否定与批判、补偿与慰藉、神圣与终极的特点。在制度化宗教中,原本不可言说,无法言传的“彼岸”通过文字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