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从新生入学正式上课开始,除采用课堂提问、请学生上讲台朗读或分析课文等形式外,还特地开展了语文课前一分钟讲话活动。经过一年的实践,他们发现这一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增进了教师对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了解。具体做法:(1)按学号顺序每节课正式讲课文前由一个同学上台讲演,时间一分钟;(2)讲演前要做  相似文献   

2.
课前几分钟口头作文都安县高岭中学谭绍根课前几分钟口头作文,就是说教师在每日语文课开课时先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口头作文,然后再按计划上课本里的内容。具体做法是:一、先预告题目,后临课出题。开始训练时,学生对口头作文是感到有难度的。口头作文前,教师首先给他...  相似文献   

3.
李玉珍 《职教论坛》2004,(8X):46-47
语文教学实质是语言教学。“语文”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教学,听说训练就是口头语言的教学,而朗读课又是听说训练的其中一种形式。如何在听说训练的朗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在职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袁静 《湖南教育》2003,(20):53-53
先提供学生作文要求或写作情景,再请几位同学上台进行三分钟口头作文(说),接下来就形成文字(写)。如教师先拿出一支粉笔,把它折断,然后抛向空中,掉在地上,踩成粉末。接着,叫大家根据这一情景发挥想像,口头作文。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上台陈述自己的看法,有的想到了生命,有的想到了镇压,有的想到了奉献,有的甚至想到了地球的引  相似文献   

5.
“说”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说话训练,利用语文活动课加强口语训练,坚持课前5分钟说话训练和课内口头作文活动,培养“说”话能力。  相似文献   

6.
口述就是口头叙述,是听话说话训练的进一步要求,就是在动笔写作之前先把自己要写的文章,按照中心内容、题纲思路,从头到尾顺利的说给别人听,然后再动笔写作。这是作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好方法,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特别重视这一点。我是这样做的:   1.优等生先说,达到“典型引路”的效果   先请两三个平时作文写得比较好、胆子比较大、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口述,进行“典型引路”。低年级可按要求说完整的话,一句一句的说;中年级可一段一段的说,主要说重点段;高年级…  相似文献   

7.
针对职高语文作文教学,笔者试从"口头作文教学先行"的角度改革,提出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操作策略,通过"抓好第一堂说话课"、"课前三分钟讲演"、"专题口头作文训练"、"专业口头作文训练"等环节进行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8.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适当地进行听说训练。通过“读前”、“读中”、“读后”适当的听说训练 ,使学生更好地记忆单词 ,增强语感 ,提高阅读速度 ,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赖永胜 《广西教育》2004,(7B):39-39
中学语文新教材已将日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列为重要内容,片面重视培养学牛的读写能力,而轻视或相当程度地忽略学生听说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的现象尽管依然比较普遍,然而,重视培养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已经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口头作文训练是进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的书面表达,还能与学习课文紧密结合,借以巩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理想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说"是"写"的基础。同时,说和写都是思维的载体,对发展思维又具有反作用。只有出口成章,才能笔下有文。笔者结合作为教学实践,提出应采取先说文,后写文,说文与写文并重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充分利用课前几分钟,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结合教材进行口头作文训练;结合历史故事,成语进行口头作文训练;结合时事政治和平时生活实际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11.
1.课前五分钟口语练习。课前五分钟演讲己经被许多语文教师纳入课堂,这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个好办法。全班同学人人上讲台,个个都得说。刚开始有的同学可能会畏首畏尾,有羞怯心理,不敢放开。这时老师就要鼓励,哪怕有了一点点进步,也号召同学们给予热烈的掌声。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再加上老师的精心指导,同学们热情的鼓励,就会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较大的提高。(1)自我介绍。刚入学时每天请两三名学生做自我介绍,一方面可以使同学之间尽快熟悉,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己在人前说话的胆量。(2)新闻简播。每天请两三名同学把通过各种媒体了…  相似文献   

12.
李华鸣 《湖南教育》2003,(11):51-51
1.口头作文。英国学者布里顿(J·Britton.1970)根据多年研究指出:“学生口语句型结构和表达方法是他们学习写作的基础。”每节课前3分钟,依照学号顺序,让学生轮流作值日报告增强口头作文能力。可以是一个人、HUNANJIAOYU两个或多个人一起进行,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展现各自的值日报告,如背诵课文、表演对话、自写短文(根据前面所学的内容)等,效果颇佳。2.看图作文。学了现在进行时后,我请三个同学画了三幅画:Playingbasketball,Cleaningmyclassroom,Playingcomputergames.让同学们任选一幅,A层次的写十句以上,B层次写七句左右,C层次的写…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产生动机的重要因素,是所从事活动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小学生在作文时,由于没有良好的作文兴趣的引导,见到作文题目的心理往往是怕作文。应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入手。一、强化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带动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现行九义小语教材,改变以前重视读写训练轻视听说训练的倾向,把听说训练提高到了与读写并重的地位。在作文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安排听说内容,有计划地进行听说训练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说话,说实话真话。根据学生实际,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班级可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14.
课前几分钟口头作文训练体会珠海市海华小学靳明学习魏书生长期坚持课前几分钟口头作文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均有很重要的意义。1.提前设置情境,提前思维训练,口述由问题引入。课前...  相似文献   

15.
有关说明本活动是利用讲授新课前的三五分钟时间,以训练表达能力为主的长期训练活动。活动目的1.拓展诗歌阅读领域,积累丰富词汇。2.培养审美情趣,感悟文学艺术魅力。3.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想像能力和分析品评能力。活动形式将全班同学按表达能力由强到弱排好次序(表达能力强的排在前面主要起示范带头作用),每节课学习新课前按次序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来表达,其他同学先欣赏然后品评。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活动过程一、课下准备阶段1.“诗”让要表达的同学从课外书籍中选取一首古诗词,工整地抄在纸上,借助参考资料熟悉这…  相似文献   

16.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几年前,我做过这样一个训练. 一天下午,上课铃响了三分钟,我才匆匆走进课堂,面对学生惊讶的目光,我宣布:"今天咱们作文,内容是想象一下老师迟到的原因,我先请五位同学,口头作一示范,请这五位同学注意,张三说过的,李四不再重复."  相似文献   

17.
一、强调听说训练每个学生都存在表达能力的差异,语言思维的快慢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一分钟就能表情达意,而有的学生花上十倍甚至二十倍的时间也难表达清楚,这就直接影响学生作文的思路。所以要训练学生临场作文的快节奏,就必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首先从课堂的复述课文做起,进而发展到复述老师的话、同学的话,复述老师念过的一篇文章。同时开展了课前三分钟欣赏活动,让同学用演讲的形式陈述自己的感情和  相似文献   

18.
王映甲  张利 《甘肃教育》2007,(9X):26-26
农村中学生因知识面窄,缺少有序的作文训练,连基本的记叙文都写不好。本文拟就如何改变农村中学生厌烦写作文的现象作一些探讨。 一、先说后写。进行口头作文 有的同学厌烦写作文。但说起一件事会说得通畅、完整、有条理,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点,让他们发挥优势,对口头作文感兴趣。为此,可根据各册教学内容和听说训练的重点要求,让学生课前按座次轮流讲谈,或讲故事,或讲一现象,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把原来的“读写听说”这种说法改为“听说读写”,从这一细微的改动,我们可以看出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已经把“听说”的训练提到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依据大纲,以“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为宗旨.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小演讲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课前三分钟小演讲的具体操作:在上课后的前三分钟,请一位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我们在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特别注意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我们根据教学大纲,把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纳入语文教学的范畴,针对学生实际,制定了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大纲,对各年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次,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运用多种形式,把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贯串于学校各项活动之中.每次语文课前,我们组织学生轮流上台作五分钟讲演;课堂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回答、分析问题的训练、口头作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