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赵芹 《现代企业教育》2006,(20):174-176
面对现阶段高等学校经费短缺以及经费筹措多元化的现实,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国外高校经费的多渠道筹措渠道,总结其主要特点和趋势,为我国高校经费的多渠道筹措提供一些经验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面对现阶段高等学校经费短缺以及经费筹措多元化的现实,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国外高校经费的多渠道筹措渠道,总结其主要特点和趋势,为我国高校经费的多渠道筹措提供一些经验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国家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体制的转变推动了市场机制的引入,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转变推动了高校办学经费多元化格局的形成,给高校筹措办学经费提出了新的课题,高校应当实施积极的办学经费多元化战略,引入经营理念、市场理念、改革理念,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在现行的办学体制下,办学经费筹措的多元化趋势日渐明显。文章从实际出发,分析了地方高校当前筹措办学经费面临的困境,并就如何从多层面、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普通高校经费筹措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和普通高校经费结构的变动情况,并在比较中央所属高校与地方所属高校的经费来源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出我国普通高校经费筹措的基本特征,同时指出目前经费筹措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现有经费来源渠道增加收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美国私立高等教育经费筹措多元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私立高校经费筹措多元化是与其多元化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与政府的大力支持、私立高校自身的管理体制及高度发达的慈善经济等因素分不开的。通过对其办学经费来源渠道及经费筹措机制等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筹措存在许多问题:过多依赖国家财政,经费来源渠道较少;社会捐赠数量有限且不稳定;高校自身创收能力不足,形式单一,校办产业发展缓慢。通过分析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构成,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出现的问题,建议在依托政府财政资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增强高校自身的创收能力,广泛争取私人及社会捐赠等,改善高校过度依赖政府资金的现状,构建教育促科技、科技促经济的发展模式,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筹措力度。  相似文献   

8.
1999年高等教育大规模急剧扩张以来,高校办学资源日趋紧张,很多高校难以达到“生均一分地”的办学标准,不得不建设新校区以拓展办学空间。新建校区的出现对高校经费运行系统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本文基于1998—2016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经费数据的研究发现:第一,虽然新建校区高校的生均总支出和生均总收入均显著高于非新建校区高校,但生均总收入的增长速度略慢于生均总支出,无论是财政性的基建拨款还是自筹收入都跟不上基建支出速度,且尚有较大规模的银行贷款收入和还本付息支出未纳入统计,收支不平衡为高校债务危机埋下了隐患。第二,新建校区高校的经费筹措规模整体扩大,但未能实现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其中财政拨款主要为教育事业费和基建拨款,自筹收入主要为事业收入。第三,新建校区对不同高校生均收入影响具有异质性,“985工程”院校生均总收入显著高于非“985工程”院校,统一入驻当地大学城能显著缓解高校经费筹措压力;相较于年级型,学院型布局模式会加大高校经费筹措压力。因此,建议我国高校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经费自筹能力,积极开拓经费来源渠道,减少对政府经费和事业收入的依赖;另一方面应尽可能优化新校区建设模式和布局模式,从降低成本角度减缓经费筹措压力。  相似文献   

9.
经费筹措多元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本文就广东省上世纪 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结构的变化 ,剖析了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经费筹措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并提出提高经费筹措能力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经费的筹措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资助、学杂费、合同金、各种服务收入以及社会捐赠等。我国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过程中,要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借鉴国外大学筹措办学经费的经验,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加大政府对高校经费的投入,发挥高校办学资源优势,开展和社会更紧密的联系与合作,争取使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高校中来。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筹资多元化的目标及其现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政府确立了高校筹资多元化目标,并从制度层面加以推动。但从高等教育总体经费以及三种不同类型的高校(教育部直属高校、地方高校、民办高校)筹资渠道的变化情况分析来看,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筹资渠道实际是以政府财政拨款和学杂费为主的二元化格局,其他筹资渠道并未形成适宜的比例,高校筹资多元化目标尚未实现。同时,高校贷款与学费指数过高存在一定的隐忧。  相似文献   

12.
近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募捐行动可以说是美国大学向社会募捐的一个典范.其募捐成功得益于三个重要因素:南加州大学的募捐战略、募捐的人力资源团队和募捐的运营模式.由此可见,大学的发展战略与大学募捐战略是不可分割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意愿或是一项单独的战略,而是一组相互协同、综合影响的战略;大学募捐需要有相应的社会环境和与之匹配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社会捐赠作为当前大学筹资的一个重要渠道,对大学具有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重效用。从社会交换关系的角度看,捐赠者与大学之间存在着多元需求互构关系。近年来我国大学捐赠的规模和数量呈上涨趋势,但整体来看,仍然存在着筹资意识落后、筹资方式单一、机构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大学筹资水平的发展,需从筹资理念、筹资机制、组织制度和筹资策略几方面提升我国大学的筹资能力,激发大学办学活力,促进大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校作为独立办学的法人实体,办学资金筹集渠道的多样化给高校带来了筹资风险。本文分析了筹资风险可能出现的几种形式,剖析了筹资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防范筹资风险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中,财政投融资具有动态的内涵界定和独特的功能定位.目前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其他方面,存在着制度缺失、职能混乱、渠道狭窄、效益低下、结构失衡等诸多体制缺陷,其中又以国有资本投融资责任主体的缺位为最根本的症结所在.国有资本财政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完善出资人制度,同时应当从立法规范、独立预算、机构专职、资信评价以及建立投资、资本与信贷三重决策互为制衡的投融资决策机制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建构新型的国有资本财政投融资体制.  相似文献   

16.
校友是高校的宝贵资源,其捐赠对母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高校应将校友视为高校筹资的主要对象;由于校友与母校存在着特殊的情感关系,其捐赠动因相对于其他社会捐赠有一定的独特性;高校应针对校友设计出明确、具体、具有吸引力的筹资项目供校友选择,充分挖掘校友的捐赠潜力。  相似文献   

17.
民间借贷作为民间剩余资本的一种投资运行方式,对市场经济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并未有统一明确的法律体系对民间借贷进行规制。同时,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犯罪行为之间也存在着模糊地带。因此,我们必须用理性、发展的眼光看待民间借贷,理清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行为之间的界限,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引导民间借贷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在征缴中应针对不同经济类型地区设计合理的筹资结构,实行半强制原则。建立缴费合理增长机制;在基金的补偿过程中应坚持“保大”原则,补助结构适当向基层医院倾斜,并适当降低起付线,提高封顶线。另外还应建立医疗救助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  相似文献   

19.
在很多国家,社会捐赠已经成为人们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的重要方式,更是私立高校的重要资金来源。与之相比,社会捐赠在我国民办高校资金来源中所占比例还相当小,在意识和管理等方面尚存在着制约社会捐赠发展的因素。本文分析、探讨了民办高校吸收、利用社会捐赠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引发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is project was developed from practitioner action research and considers the impact of integrating fund-raising activities into the formal curriculum with a target group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e main aim of this project wa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developing fund-raising activities as an integral aspect at both module and programme levels, grounded within practitioner action research. A core component of this aim was to develop value-added structures into established modules to support the student experience and student identity. Furthermore, the project sought to broaden, develop and strengthen links with the local wider community, recognising the value such interactions can bring. Finally, the project set out to develop integration opportunities between the students and organisations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awareness of workforce options as future professionals. This study is based within one post-1992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and consisted of three inter-related but distinct phases. The project involved 60 students during Phase 1, building to some 200 students by Phase 3.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fund-raising activities built into the formal curriculum can be a useful medium for promoting student identity whilst providing a ‘value-added’ component to existing programmes of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