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林康 《视听界》2006,(1):147-149
传媒就是“传播有益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信息的媒体”。随着经济的发展,传媒在经济活动中获得经营空间,不再仅仅是政治喉舌,而成为一个传播信息、生产知识产品的经济实体。作为一个经济实体,要通过提供信息来获取经济收入,这就决定了传媒不再是单项的传播,而要从受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换言之,要“以受众为中心”,即“以人为本”。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公共频道是一个成立仅三年的新锐传媒,也是江苏省广播电视集团中独立经营、全成本核算的试点之一。作为公共频道的总监,从经营初期的摸爬滚打,到与竞争对手短兵相接,不仅…  相似文献   

2.
刘敏 《传媒观察》2003,(8):24-25
美国报人普利策,曾经把体育、诽闻和犯罪作为传媒吸引受众的三大法宝,也就是说,体育新闻是传媒获得大众市场,吸引市场注意力的重要支撑点。与此同时,各项体育赛事也需要借助传媒进行市场推广,提高体育活动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区分了广义传媒和狭义传媒的概念:广义传媒是指能够传播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一切中介系统的统称;狭义传媒仅指传播信息的中介系统。在对传媒概念进行广义理解的前提下,讨论了传媒的经济属性。根据协同学方法,特别讨论了信息增值过程。明确指出,信息增值过程是连接传播和传媒经济的桥梁。提出了传媒价值定律:一个媒体的价值取决于它所镶嵌其中的经济系统状况。最后简要讨论了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重视、强化和拓展传媒的服务功能,是我国新闻传媒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我们的新闻传媒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尽心尽力为受众服务,这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传媒要重视受众的意志和愿望,关心受众的疾苦,了解受众的意见和需求,满足受众多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21世纪,随着信息经济社会的不断升级和走向成熟,一个新的文化经济时代——传媒经济时代(注:简称为传媒时代)将在信息经济社会内部形成,并成为信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智能化推促力和重要的新型商业传输力。要保证传播媒介智能化推促力和新型商业传输力的充分发挥,转变传统传播媒介认识观、确立科学的传播媒介思维方式是关键。合格的传媒经营者,一定要在懂得传媒经营技巧和传媒政策的前提下,还要真正懂得三种最基础性的传媒理论,即传播媒介的定义、传播媒介理论和传播媒介革命。传媒本体是指人、事、物,而这种人、事、物绝对不是指自然人和没有任何内容的事、物,而是拥有丰富信息内容的人、事、物,也只有这样,传媒促使双方或多方关系的作用力才能真正的发挥出来。能够发挥传媒作用的人、事、物是一个整体,真正实现了人与事、物的最佳结合,绝对不是分离的,因为人与事、物的分离就会造成人脑中储存的信息失去了传输的渠道和载体,就会造成载有文字、声音、图像、数据等信息的媒质(介质)变成毫无价值的东西。传媒社会是指以传播媒介为支柱的社会,是从传媒的角度对信息社会的解析。可见,传媒社会与信息社会同属于一个社会范畴。传媒社会是从传播媒介的角度分析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从信息的角度分析信息社会。在传媒社会里,传播媒介是轴心,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传媒这个轴心连接起来;在信息社会里,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信息为中心进行的。传媒"产事剥离"模式是指依据传播媒介发展规律和传播媒介在国家还存在的人类社会体系内所具有的政治性、经济性基本特质的要求建立起来的传媒文化事业体制与传媒文化产业体制的共同体。要保证传媒"产事剥离"模式功能力的实现,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树立科学的传媒思维观,这是有效保护我国传媒绿水青山的关键。四十年来,我国传媒改革的实践和理论告诉人们:传媒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并成为文化经济体系中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主要有三大根本性的支柱:1.传媒形态;2.传媒技术;3.传媒信息。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我国传媒产业化发展,传媒产业正在迅速崛起,传媒与受众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也亟待明晰。当把契约观念引入传媒行业时,可以发现传媒与受众之间存在两个层次上的契约关系:经济契约和社会契约。媒介应该重视与受众之间的无形的契约关系,自觉维护受众的权益。  相似文献   

7.
谢金文 《新闻记者》2006,(12):29-31
所谓消费,广义上是指为了生产、生活等各种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狭义上仅指消费品(通常指日常生活中需要的物品)的消费。新闻传媒的消费。广义上包括受众和广告主的消费,狭义上仅指受众的消费。新闻传媒的消费有许多与其他消费不同的特点.并对传媒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现代传播研究表明,受众接触传媒因其关注或爱好主题不同,传媒也投其所好,为其量身定做主题内容的传媒产品,形成如娱乐传媒、新闻传媒、财经传媒、科技传媒、生活传媒等。其中,娱乐传媒产业与新闻传媒事业的差异主要是:1,内容主题:娱乐而非新闻娱乐传媒主要是以娱乐为传播的主要元素,新闻传媒主要以传播新闻为主。近来,传媒产业中的娱乐主题渐现强势,  相似文献   

9.
刘涛 《报刊之友》2010,(7):11-13
传媒产品是指由传媒组织提供给目标受众,旨在引起受众注意、选择、使用的传播内容与服务的复合体。传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传媒产品、媒体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品牌媒体形象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0.
李斌 《声屏世界》2014,(12):15-18
<正>特色文化的创新开发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结构,拓展生态建设空间的重要内容。传媒作为新技术、新思维、新发明的载体,能拓展特色文化的生长空间,适应更广泛层次的受众的需要,让特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落到实处。利用传媒推动特色文化创新开发,能助推中国化进程。利用传媒开展特色文化创新开发的当代实践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是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结构,拓展生态建设空间的重要举  相似文献   

11.
高校新闻教育与媒体接轨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勇  王远舟  吴晓川 《新闻界》2008,(1):145-147
本文对高校新闻教育与媒体接轨的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前的大学新闻教育与媒体需求脱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媒体从业人员,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认为当前新闻教育的改革方向是学校教育应与媒体的需求接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北京市大学生抽样调查数据,发现大学生对传统媒介和数字媒介公信力的评价无显著差异,但在具体评价维度上,大学生认为数字媒介信息量更大、反映群众意见更加充分、揭露坏人坏事更加有力;在新闻类型方面,大学生更倾向于相信传统媒介上的经济、文教和科技新闻;对于政治、社会、娱乐新闻等,则更倾向于相信数字媒介上的报道。同时,从受众角度分析媒介公信力的影响因素,发现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媒介公信力评价没有显著影响,但媒介使用情况对传统媒介公信力评价有显著影响;大学生对不同媒介公信力的评价与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的态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CGSS2015的调查数据,将人口统计因素、经济控制因素及媒介使用因素作为测量青年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建立有序回归模型后得出结论:青年的教育程度、社会保障、婚姻与工作状况、年龄、社会阶层自我评价及健康状况等人口统计因素差异会影响主观幸福感;经济控制因素中的人均文体支出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人均医疗卫生支出会减少其主观幸福感;衡量主观幸福感的媒介使用因素中,手机定制消息的使用对青年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与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且稳健,其它媒体使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受到经济与人口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传媒消费主义热潮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各类媒体内容和形式的种种表现,不难透视出媒介消费主义热潮出现的原因。理性审视我们不难发现,传媒消费主义在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的同时,弱化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助长了享乐之风,不利于中国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新闻影像传播与受众行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影像包括图片新闻和电视新闻,它们经过采访拍摄、制作成型后,通过大众媒介公开传播,深刻影响着受众的思想观念,甚至引起受众行为变化,探寻并揭示受众行为变化的内外因素及其规律性,对当前新闻影像创作与传播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环境下大众对档案的多元需求不断提升,加之档案部门机构改革大力推进,促使档案馆强化文化服务职能。然而,目前档案馆的文化服务属性仍显不足。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故宫博物院的推广工作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深入分析故宫博物院的推广营销工作,对其经验教训进行分析,希望以此为档案馆提升服务品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通过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影响数字移民媒介素养水平的因素,为适应其不断改变的个性特征与数字化学习的需求提出有效的建议,以期缩小代际鸿沟。[方法/过程] 基于国内外文献分析,采用以定性研究(扎根理论)为主、定量分析(问卷调查法)为辅的混合方法,对观察、访谈资料进行组织编码,从动机、情感、能力特征等层面归纳数字移民的媒介素养能力,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结果/结论] 分析结果发现,新媒体环境下的数字移民活跃好学却又相对保守,其媒介素养水平与使用动机、情感感知、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因而,未来针对数字移民的媒介素养教育要持一种更为开放、互动的态度,在不断参与、接触的过程中提升其数字悟性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建国 《新闻界》2007,(6):78-79
媒体与区域历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区域历史是传媒挖掘不尽的文化财富,既可丰富传播内容,又能赢得受众的广泛欢迎.但媒体在传播区域历史的过程中,需要解决承接与传达这一对矛盾,让历史文化体现当代性、现代性、应用性、多样性和普及性.  相似文献   

19.
公共危机管理中强化媒体的功能与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磊 《新闻界》2008,(3):65-68
本文分析了在公共危机中,媒体承载的责任和使命、媒体危机传播的策略以及媒体如何强化自身的功能与责任等。  相似文献   

20.
媒体行业的特点与人才需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航 《新闻界》2008,(2):35-36
本文分析了媒体行业的特点,媒体对从业人员的特殊要求,以及媒体行业所需人才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