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协同知识建构有效引导学习者的认知层次走向深入,对学习者的知识建构历程进行动态性、过程性、综合性评估是学习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本研究基于两个通用的知识构建原则,构建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大学生协同知识建构教学模式并开展实证研究.采用社会认知网络特征(SENS)分析法对学生协同知识建构的社会认知演化轨迹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深度学习效果及协同知识建构水平;协同知识建构过程中,学生的社会交互参与度增强,网络凝聚性逐步提升;不同社群学生在不同教学阶段的知识进步水平具有层次性差异,核心组形成了高层次认知网络结构,知识进步呈现进阶演化趋势,半边缘组的认知网络结构具有局部性特点,教学后期才出现明显知识进步,边缘组连接稀疏,共现极少,无明显知识进步.研究为一线教师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深度教学提供了借鉴,为解构学习者知识建构历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对学习和认知的革新,学习的关键除了要构建知识并促进学习者的认知行为,在此过程中建立一个能够联通各个知识节点的社会知识网络也变得日益重要.不同于以往知识建构所秉持的行为交互层次、个体知识内化与外化水平以及社区整体知识增长的角度,研究从后现代知识观和联通主义学习观的视角出发,设计了以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为双核驱动的连接式知识建构模型.该模型强调知识建构过程中知识具有的情境性、进化性和社会性等特点,以社会知识网络为建构载体,关注知识建构活动中建立的知识与知识、人与知识、人与人之间的可视化连接.随后,基于学习元知识社区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以期为知识建构领域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反思"知识建构论"的教学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知识形成角度,当前知识观上流行一种"知识建构论".反映在学校教学中,与之紧密相联的知识获得观,随即强调知识不具有传授性,只有通过建构式学习,学生才能获得知识.细究此说法,显然与长期教学实践探索出来的教学规律不相符.分析这种学习观的出现,其理论根源就在于过分肯定了"知识建构论"的教学意蕴,而忽视了"知识建构论"自身固有的理论局限性.坚持以辩证唯物认识论为指导,反思"知识建构论",则有益于重新认识知识形成和获得的机制.反映在学校教学中,则有助于澄清对知识传授的误解,以及认清知识传授与学生建构式学习观念之间相得益彰的教学意蕴.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知识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建构,注重社会文化互动与个人意义生成,却潜存过度建构而否定知识价值、混淆教学活动与一般学习活动、阻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危害。社会实在理论批判、超越并改进了建构主义的弊端,承认知识生产的程序客观性与社会性基础,并基于其内在统一性提出知识的社会实在属性,为澄清知识教学的范畴与内涵提供了理论基础。社会实在论视角下的知识教学以优选的客观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逻辑起点;以知识生产的客观逻辑与社会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设计依据;以学生的思维发生与知识结构作为教学效果的评判依据。整合的知识教学观,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本质及其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5.
徐宁 《现代教育技术》2014,(10):114-120
协作知识建构是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基于项目的协作知识建构是协作知识建构的一种具体学习方式。文章以知识建构理论为依据,设计8个"基于课堂的、基于网络的、基于社会的教学实践"协作知识建构项目,并且以"设计一份有创意的招聘网站"为例,呈现了一个基于项目的协作知识建构学习的全过程。通过5个学期,12个班级的教学实践,提出该教学法由教学分析、情境创设、知识建构、绩效评估四个主要阶段组成,包括二维教学分析、三层情境创设、三重知识建构、多维度绩效评价反馈等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发展的基础。信息技术使教与学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也为学生获得各种知识拓宽了渠道,高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帮助师范生建构实践性知识。基于信息技术建构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途径为:以课程网站进行案例教学,以微格模拟训练强化师范生实践能力,以博客群组创建学习共同体,通过"日志"促进师范生实践反思,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实践性学习,以电子档案袋对师范生进行真实性发展性评价。同时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正确处理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关系,正确对待信息技术在建构学生实践性知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意义建构的化学教学设计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备课有着本质区别,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精确表征,而是由认知主体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情境、协作、对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中的四大要素,学生应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协作,以意义建构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因此,基于意义建构的化学教学设计应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学来设计教师的教,教师应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  相似文献   

8.
学校中的知识创新教学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这与企业的"创新"活动有很大不同,它要求学生能够切实开展知识的建构与创新。为了探索中国大陆知识建构课堂的知识创新过程,文章构建了一个不断转换的知识生成过程,通过KnowledgeForum(知识论坛,简称KF)的功能外化从个人知识、小组知识、社区知识的发展及转换过程开展研究,深入探讨学习者从知识建构走向知识创新的机理。文章认为师生在KF中进行创新性的知识创造活动,通过协作性的知识建构,保证创新性观点的产生以及社区知识的推进,为一线教师开展知识建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知识建构是一种社会性协商与对话的意义建构过程。基于协同学习工具套件所构建的适应集体学习情境的新型学习环境,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来探究课堂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所形成的社群结构、社会关系以及参与特征。结果表明,协同学习环境中,通过支持教师主导的学习者知识建构过程,形成了知识聚合性的社会关系网,使学习者的观点、想法快速地进行汇聚从而支持深度知识建构,同时也清晰地描绘了社群中学习者的参与特征。本研究可以为实现不同文化背景下新技术革新教学提供一种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建构学习中知识的动态变化:以数学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辛自强 《教育科学》2004,20(4):20-23
在建构学习过程中.知识发生着复杂的动态变化。本文以数学的建构学习为例,分析了知识的一般变化、表征媒介的变化、知识的内化与外化、每种知识类型自身的变化、知识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等一系列问题,详细勾画了建构过程中知识变化的轮廓。这对教师理解建构学习过程、合理设计教学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知识关系建构是众多学习理论研究的关键问题,也是数学深度学习的重要内涵与主要思维特征。忽视知识关系建构重要性易导致两个问题:使课堂教学异化为例习题教学;使学生无法掌握解题策略与基本思想。重视并善于进行知识关系建构的数学教学具有显著成效的主要原因:可帮助学生构筑扎实的学习基础;可帮助学生增强知识应用能力。借由知识关系建构促进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进路与方略:以探究示范教学,引导学生研究知识纵横关系与“簇知识”;促成“结构性理解”,启发学生感悟作为知识结构精髓的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协作知识建构是网络环境下较为热门的新型教学方式。该研究在现有建构理论的基础上,对基于协作知识建构的混合教学的内涵、教学设计原则开展深入探讨,并尝试提出了课前学生在线自主协作学习、课中完成知识内化、课后查漏补缺的混合教学模式。以此为框架,对高职《园林建筑(与小品)设计》课程开展个案实践研究,为高职设计类课程的混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知识网络与社会网络整合已然成为移动环境下社会性学习的发展趋势之一,而当下知识网络与社会网络整合的方法与途径尚需突破。以"师生共建"为方式与方法,以微信为平台与工具,开展基于微信的参与式教学设计、"双向参与—互动生成"教学、教与学共同体的构建,有助于实现移动学习中知识网络与社会网络的有效整合,有利于移动学习中知识学习和社会性学习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知识建构教学强调学习者主动参与和伙伴之间交流,重视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和知识状态的反思,强调深层知识的构建。本研究以《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为例,探讨了知识建构对学生学习观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应用知识建构的课程学习中,80%的学生持积极的赞同态度。知识建构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观,因为只有学习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之后,才能实现更深层的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同时,知识建构教学也需要教师为学习者的参与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发展的,是内在建构的,是以社会和文化方式为中介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者在人际互动中通过社会性的协调进行知识的社会建构.在教学中学生是主观知识建构的主题,他们以客观知识为参照,借助于个人先前的经验去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而个人建构的主观知识是否与客观知识相一致,需要由社会来评判,教师和其他同学都是评判员,教师的主题性主要表现为设计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环境.根据建构主义的启示,我设计了一节习题课的教学.1教学内容已知a,b,c∈(0,1),求证:(1-a)b,(1-b)c,(1-c)a不能…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等教育教学存在着浅表化、形式化、短视化等问题,理解与实践“深度学习”是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振大学生学习力的有效途径。“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者主动的知识建构,但“知识建构”与传统教育观中的“知识传授”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分别站在“教”与“学”立场的两种对大学生学习的不同阐述。大学教师应充分认识二者的辩证关系,探寻一条指向学生深度学习中知识建构的教学路径:以知识传授作为教育的重要根基与关键目标;“全景式”呈现知识,引发学生的具身学习;挖掘知识的负载价值,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7.
现有学习系统呈现的是一种离散和孤立的教学思维,缺乏学习者与内容的深度互动,缺乏信息聚合机制,缺乏群体思维操作,缺乏分工合作与整合工具,信息、知识、行动、情感、价值缺乏有机联系。新型学习系统构建强调从数据到智慧——知识创新的多维构面剖析,从习得到建构——学习过程的多重隐喻整合,从个体到群体——教学主体的双向互动回归,从认知到发展——学习系统的整观取向诉求。协同学习系统构建有三个基本取向:整观思维、协同机制、场域联动。协同学习系统以协同观与知识管理为基础,观照知识社会中个体与集体的知识建构和协调发展,为知识时代的教育教学系统变革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师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在教学中的各种决策总是以他对知识、学习和教学的理解为基础的,就中小学教师对知识、学习和教学的基本观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的初步研究表明:教师们普遍认识到知识是相对的、辩证的和有联系的,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建构学习,并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简单的活输,而是帮助学生完成意义的建构.教师在知识观的“机械——辩证”和学习现的“接收——建构”两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教师学习观自身的两个维度之间也有显著的正相关,人师的教学观与知识现的“机械——辩证”维度以及学习观的“接收——建构”维度都存在总显著的相关;只有学习现的“接收——建构”维度上存在着性别差异,学历与教龄在教师知识现、学习观和教学观各线及上未见统计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论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理解知识和知识建构的概念出发,分析了知识建构的特点,比较了知识建构与传统学习的差异,阐述了知识建构的方式,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的角度讨论了有效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设计方法。文章认为,有效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设计必须围绕活动、情境、资源、工具、支架、学习共同体和评价等七大基本要素来进行。这一学习环境设计方法为知识建构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实践框架,有益于教师帮促学习者运用高阶思维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实现高阶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深度学习回应时代诉求,指向“核心素养”改革,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回归了学习本质。知识图谱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深度学习。但以往知识建构存在组织静态、孤立的局限,基于ARCS动机模型和知识建构理论,从协同知识建构、动机策略和学习环境建构面向深度学习的动态知识图谱模型,具有动态生成、及时反馈、交互共享等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增强学习体验。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文本挖掘、滞后序列分析等方法评测动态知识图谱建构模型。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在学习成绩、注意力程度等方面均优于控制组,尤其对中低水平动机学习者产生积极影响,显著提高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感知注意力、自信心和满意度。动态知识图谱建构发展思路可从重塑任务前计划、社会认知开放性、意义协商及生成性教学等方面寻找突破口,催生深层次认知能力与高阶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