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知识经济,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包括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教育创新等。推进创新教育是实现教育创新的重要环节。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造人格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育》2011,(3):64-6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知识经济,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包括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教育创新等。推进创新教育是实现教育创新的重要环节。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造人格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核心。为交流地理教育教学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育》2010,(12):64-6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知识经济,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包括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教育创新等。推进创新教育是实现教育创新的重要环节。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造人格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核心。为交流地理教育教学创新成果,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育》2011,(5):64-6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知识经济,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包括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教育创新等。推进创新教育是实现教育创新的重要环节。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造人格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核心。为交流地理教育教学创新成果,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激发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持续开展教研活动,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杂志社决定举办第十届“创新杯”全国地理教研论文大赛,现将大赛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育》2011,(6):64-6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知识经济,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包括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教育创新等。推进创新教育是实现教育创新的重要环节。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造人格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核心。为交流地理教育教学创新成果,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激发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持续开展教研活动,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教育》杂志社决定举办第十届"创新杯"全国地理教研论文大赛,现将大赛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6.
冯春梅 《考试周刊》2012,(26):149-149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改革方向,地理课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通过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质疑问难,释放创新激情;打破常规教学,启迪创新思维;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等方法,把学生培养成为新世纪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自1999年10月在广州召开全国第一次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学术暨工作会议以来,创新教育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大潮中的一股洪流、深化素质教育的亮点,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创新教育的提出不仅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更是为了培养未来社会创新需要的创新人才,创新的人才呼唤创新教育。在举国上下着力于提高民族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国家之际,对正处于回升状态的中学地理教育而言,这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期。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地理教育,就是要努力探索构建地理创新教育的新模式,提高学习者的创造意识,挖掘学习者的创造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本文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根据有关创新教育的理论.谈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9.
创新.教育创新.创新教育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自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论断之后,首先引发了科技界对于创新问题的讨论,促进了对这一问题的系统研究,随后,国家加快了关于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步伐。最近一个时期,创新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与科技密切相关的教育领域,也拉开了关于创新教育讨论的帷幕。那么,第一,什么是创新教育呢?它的逻辑生长点在哪里?第二,创新教育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教育?我们现在的教育离创新教育有多远?第三,我们所要倡导的创新教育与我国当前正在加紧…  相似文献   

10.
张欣 《考试周刊》2023,(14):138-141
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离不开创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源泉。早在几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指示。由此可见,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直都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试论高校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光 《文教资料》2006,4(20):3-5
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必需以人为本,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学校肩负着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的优秀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任,应该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大胆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努力建立适合创新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不断完善有利于创新人才层出不穷的教育制度,积极探索构建创新人才成长的质量评估体系,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2.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那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3.
论创新精神     
王琦 《平原大学学报》2000,17(3):103-10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是人的发展的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及走向现代化的需要,创新教育的内容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教育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加强课外活动,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协调一致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大环境,促使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我们必须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育》2009,(1):80-80
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物质保证和精神力量。创新教育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思维创新得以传播和运用的主要基地。它以尊重、信任、发挥人的能动性、积极性为前提,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实践性,提倡学习的多维性、自主性,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精神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被应用于成人教育领域,它鼓励教育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将创造学的理论和方法用于实践,从而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造。  相似文献   

17.
朱晓江 《考试周刊》2014,(88):176-176
创新是一个产品的卖点,更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创新教育对中职生来说,其意义远大于填鸭式的基本理论知识灌输。  相似文献   

18.
黄连瑞 《考试周刊》2013,(24):138-139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在于教育。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面对素质教育的潮流,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仍存在许多误区,把创新教育误认为非知识教育、非考试教育,甚至还有人以为上活动课,减少主课时,不打百分而改为等级加评语等就是创新教育。面对这些误区,应如何优化地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一个日新月异、充满竞争的时代。世界之争归根到底是人才之争,是人的创新能力之争。国家迫切需要创新人才,教育就必须创新。教育创新需要办学理念、教育思想、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变革,但最重要的还是芟有一个由教育家所组成的学术精英团体。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创新。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