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和快速普及,在网络环境下衍生出一种新的语言交流表达方式,并有相当一部分新的语言形式被社会公众接受和认可,即网络流行语。新闻媒体也适时地给予这些流行语言关注,并在新闻报道语言中融入网络流行语。本文着重分析了新闻报道中网络流行语运用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流行语越发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社会和文化发展现状。翻译为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如何翻译好网络流行语,实现流行文化的对外传播,尤其是通过政治语境进行传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选取了政治语境中的部分流行语,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其翻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玉丹 《海外英语》2013,(9X):259-260
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模式,依托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语言行为、思维模式甚至生活方式。该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分析近年来网络流行语的模因传播现象,及其传播方式及流行原因等,说明模因论对当代人类语言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各种社交网站的迅速普及,网络流行语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迅速被制造并传播流行起来,也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鲜的话语形式,记载着深刻的社会记忆,也直接反映了当前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趋势。本文借助网络上搜集到的常见流行语来对其构词法展开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网络流行语的构成与传播方式,并为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做出规范。  相似文献   

5.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出现并迅速发展,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网络流行语反映了社会的形态和发展趋势,在对外交往中,如何把这些网络流行语准确翻译成地道的英语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37):27-28
在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催生下,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如雨后春笋般产生了。在社会语言学的视野里,网络语言也是现代语言的一部分,是现代语言中的新事物,它增强了现代语言的多样性。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流行语丰富了现代语言的同时,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也随之产生。本文以2015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宝宝"为例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并且对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作出了反思。  相似文献   

7.
"Love Is a Journey"是认知语言学隐喻体系里的一个经典概念隐喻,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使用网络进行交流从而产生了起初风靡于网络进而演化为社会流行语的语言表达式。从网络流行语"备胎"入手考察概念隐喻"Love Is a Journey"的隐喻表达式的变迁及成因。  相似文献   

8.
姚梦蓝 《海外英语》2012,(7):173-174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并且越来越多地被大众及媒体等使用,它们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体现了近年来社会、文化、生活等领域的迅速变化。该文简要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人们的交流和交际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平台。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现象,网络流行语应运而生。比较中外国家网络流行语的结构特征及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发现中外网络流行语在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方面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流行语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表达内容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流行语是在互联网媒介等技术发展和公众网络资源普及基础上的产物,它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不仅属于语言学的研究范畴,本身所具有网络文化的特性更是一种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果,也属于社会学研究范畴。网络流行语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意蕴,本文试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网络流行语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新进化论解释文化进化规律,语言模因论为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从语言模因论对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迅速蹿红网络的现象进行研究,指出"舌尖上的中国"是一种语言模因,并且通过互联网这一强有力的媒介复制和传播,成为最走红的网络流行语。它的传播和影响也揭示了网络流行语与文化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因此网络用语逐渐流行,成为一种流行语。网络流行语深受社会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新近网络流行语"给力"的特征,从社会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给力"这一流行语及其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7,(19):31-3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伴随着现实社会事件的发生,以其独特的简短、幽默、反讽等特征,在短时间内迅速在网络上流传,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的热门词句。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网络技术发展与普及的结果。当代中专生有着强大的创造力和创新心理,是网络流行语的主要创造者和使用者。本文就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结构形式、特点、利弊分析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从而对规范中专生使用网络语言有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的不断交融,网络流行语作为主要的网络交流语言,不仅在网络空间广泛使用,也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流行语发展的日臻成熟,使规范化、理性化成为网络流行语的新趋势。网络流行语作为话语的一种,不仅仅是人们用来表情达意的语言工具,更是一种社会实践形式,反映着当今时代人们的思想变化和文化发展,其背后蕴藏的种种话语力量和意识形态更反映了社会变迁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广大网迷的日常交流语言。一些网络用语以其简洁、诙谐、创新、时尚的特征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但也有一些网路用语呈现低俗化倾向,对汉语言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甚至污染我们的网络空间,因此,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成为全民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基本特征出发,提出对于网络语言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监管机构和新闻媒体应对网络语言的发展加以把控、规范和引导,唯有如此,网络语言才能文明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改变,旧的语言表达形式已不能满足喜好标新立异、追求多元化文化的年轻人的需要,因为有了互联网这个平台,随之便诞生了丰富多彩的网络流行语,本文单从网络语言中的人物称谓来解析,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形式特点和产生这一语言背后广大网民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的出现,使受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播方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交际方式和交际环境的日益更迭,随之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而受众的广泛使用,使得这些网络语言迅速走红,成为当下时尚的网络流行语。文章主要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概念界定以及对最近几年网络流行语的深度剖析,从新媒体作用、受众影响以及语境关联的推动三个方面,阐述了“沉默的螺旋”对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的迅速普及,使互联网世界的一些新词新语迅速流行,渗透进日常生活。通过微博语料库进行筛选和检索,可以发现很多我们日常交际中频繁使用的口头禅,它们大多能表达一定意义并可独立使用,称为语用化口头禅。网络流行语成为语用化口头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网络流行语发展而来的语用化口头禅也有一些不同于一般口头禅的特点,网络流行语对语用化口头禅的影响也应辩证看待。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流行语以它独特的表现魅力和丰富的释义迅速成为大学生的新宠。网络语言的发展还会继续壮大和繁荣,我们应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态度去接纳网络流行语,提高教育学生价值观的实效性,以推动网络语言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经济学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初步讨论了网络流行语所遵循的语言经济学原则,指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动态发展,以及其构词法和泛洪传播特性恰恰体现了语言网络效应,均衡和省力的语言经济学原则,认为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符合一般语言的发展规律,考察它可以丰富语言经济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