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牛奶可能是Ⅰ型糖尿病的诱因向虹说来可能令人难以置信,但近年有愈来愈多医学研究证据显示牛奶中所含的牛类血清蛋白有可能是诱发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罪魁祸首。这种一般发病者倾向于幼年期的糖尿病是自抗免疫性疾病的一种,病理在于体内胰岛乙细胞因受到免疫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据2011年7月7日《新民晚报》消息,一项由复旦大学客座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王庆华教授领衔,华山医院数位专家共同参与的糖尿病治疗研究显示,给小鼠注射γ-氨基丁酸不仅可以有效预防Ⅰ型糖尿病的发生,而且可以使已发生的Ⅰ型糖尿病得以逆转和治愈。这一成果意味着我国科学家首先在世界Ⅰ型糖尿病治疗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  相似文献   

3.
葡萄糖代谢异常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依赖性和非胰岛素依赖性葡萄糖代谢通路的多个环节发生了异常改变,阐明2型糖尿病葡萄糖代谢异常的分子机制,对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葡萄糖代谢异常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依赖性和非胰岛素依赖性葡萄糖代谢通路的多个环节发生了异常改变,阐明2型糖尿病葡萄糖代谢异常的分子机制,对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三年前,糖尿病患者贝迪曾安静地躺在位于美国马里兰的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放射间里,而医生则集中精力将一种黄绿色的溶液通过静脉注入她的肝脏。这种混合物由成千上万的胰岛细胞组成,这些胰岛细胞来自一个突然死亡的男子的胰腺,它们能够为贝迪提供关键的胰岛素。自从贝迪在13岁的时候被诊断出患有Ⅰ型糖尿病以来,这种关键胰岛素的缺失已经伴随了她40年。贝迪的胰岛细胞移植是一场大规模的全球试验的一部分,人们对这种治疗Ⅰ型糖尿病的方法寄予厚望。五年前,意大利埃德蒙顿的医生开始在一份广受欢迎的新协议的指导下进行胰岛细胞移植手术。时至…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在病理本质上是一种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病变,其发生发展伴随着炎症反应,其中一个重要的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是一类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参与了炎症和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另外,NF-κB信号途径在胰岛素抵抗发生机制中有着非常重要作用.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与炎症反应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文章就NF-KB在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链脲佐菌素致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诱导速发型SD大鼠实验性糖尿病模型的建立。方法:采用一次性向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实验中监测血糖,并取胰腺组织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Motic Med 6.0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的数量改变。结果:注射48h后大鼠血糖明显升高,并出现糖尿病表现。形态学观察到胰岛萎缩,B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灰度降低。结论:一次性足量给予SD大鼠链脲佐菌素,可成功复制出速发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此药物导致糖尿病的机制是损伤B细胞。此建模方法简单,费用低,血糖反应敏感,为糖尿病组织病理研究及相关实验提供了一个较好模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以进行性肾纤维化为特征的肾脏疾病,病理特征是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堆积、固有细胞增生、肥大.细胞因子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非常密切,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可导致肾脏损伤,其作用涉及到细胞外基质代谢、细胞增值、细胞肥大等等.  相似文献   

9.
于萌 《大连大学学报》2008,29(3):99-101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的发现是近年来糖尿病分子遗传学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也是近年来糖尿病研究的一大热点。线粒体tRNA^leu(uuR)A3243G突变导致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进而导致线粒体糖尿病的发生。WHO已将此型糖尿病归类为特殊类型糖尿病。综述此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及其分子诊断学方法和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一个星期一的早晨,科学家们来到实验室,发现一些他们引以自豪的小鼠已在周末死去,这件不幸的事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这样一件事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一种可能在Ⅱ型糖尿病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身上,有6%的美国人患有此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紊乱性疾病...  相似文献   

11.
晓枫 《老年教育》2007,(5):56-56
误区一 儿童糖尿病就是Ⅰ型糖尿病,成人糖尿病就是Ⅱ型糖尿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代谢性疾病是指包括代谢综合征、肥胖和糖尿病在内的一系列复杂疾病。其中脂毒性、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可以通过改变细胞功能,从而在代谢紊乱的病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期研究发现细胞可以分泌含有蛋白质、脂质、核酸的纳米级微小囊泡,介导相邻和远处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和物质转运。外泌体作为这类囊泡的一种,参与包括肿瘤转移、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和胰岛素抵抗等多种病理过程。外泌体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其所含的蛋白质,而近期关于外泌体相关microRNA的功能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现已证明外泌体相关microRNA参与了机体代谢的诸多生理、病理进程,为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总结了外泌体的结构、内容物及产生的机制(图1和图2);体液和细胞培养液中外泌体所含microRNA的种类、靶器官及其功能(表2);外泌体相关microRNA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潜能。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太极拳锻炼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研究太极拳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胰岛β细胞对各种促凋亡刺激非常敏感,β细胞凋亡在1、2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β细胞凋亡过程涉及诸多方面,目前人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身免疫、Fas/FasL系统、Caspase、细胞因子、过氧化等方面.一氧化氮作为一个新发现的免疫因子,参与多种因素诱导的β细胞凋亡的过程,其具体作用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5.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LADA与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胰岛口细胞所受免疫损害呈缓慢性进展,在诊断后平均27(13~45)个月不需要胰岛素治疗。最早由Irvine等人在1977年提出,但直至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在对于糖尿病分型的新建议中才提出,LADA属于1型糖尿病的亚型。本文就LADA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1型糖尿病(又称青少年糖尿病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类型,它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完全不同,属于自体免疫性疾病,可能是由于自体免疫系统破坏产生胰岛素的胰腺胰岛B细胞引起的,因此患者必须注射胰岛素治疗,目前世界上对此病没有治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大连大学学报》2020,(3):67-7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红景天苷是从红景天中提取分离的天然活性成分,大量研究报道红景天苷对糖尿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红景天苷能够降低机体氧化应激的水平,对糖尿病具有着一定的预防和保护作用。此外,红景天苷可以通过AMPK通路抑制糖原异生。不仅如此,红景天苷能够激活线粒体相关的PI3K/Akt/GSK3β途径来改善细胞代谢,抑制microRNA来调节肝脏糖代谢,通过经典Wnt通路保护胰岛β细胞,促进糖原合成,降低血糖。本文对红景天苷在治疗糖尿病相关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上研发降糖药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把脂质作为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但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脂质与糖尿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对脂质在糖尿病发生发展病理过程中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广、层次越来越深、成果也日益增多.笔者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脂质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诱导和加重胰岛素抵抗,导致β-细胞功能减退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蒙医"蒜变剂"泻药对Ⅱ型糖尿病肾病小鼠微炎症的抑制及肾功能改善.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Ⅱ型糖尿病肾病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通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荧光探针标记技术观察各组动物肾小球滤过率情况,制备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动物组织病理结构改变,运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肾脏超微结构改变.结果:60mg/kg蒙医"蒜变剂"泻药可显著提高Ⅱ型糖尿病肾病小鼠的肾小球滤过率,修复肾小球基底膜功能,抑制肾间质纤维化,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足细胞广泛融合或丢失,降低电子致密物堆积.结论:蒙医"蒜变剂"泻药可有效抑制Ⅱ型糖尿病肾病小鼠微炎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1型糖尿病大鼠胰腺β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20只雄性Wistar大鼠制作1型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α-硫辛酸组和糖尿病组,α-硫辛酸组腹腔注射α-硫辛酸50 mg/kg,连续4周,糖尿病组大鼠腹腔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周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胰腺组织中Caspase-3和Bcl-2的含量。另取10只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结果:4周后α-硫辛酸组大鼠空腹血糖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但胰岛素值逐渐升高超过糖尿病组(P<0.05)。胰腺β细胞中Caspase-3的表达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Bcl-2的表达则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α-硫辛酸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减少β细胞凋亡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