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什么叫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解释为: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合适应能力的健全状态。这就是说,身心健康是指具有强壮的身体、正常的心理活动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状态的儿童。然而长期以来,儿童保健工作大都注重于研究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方面的发育,心理卫生则没受到应有的重视,这对于古人  相似文献   

2.
教育小百科     
心理卫生心理卫生即指心理健康。它是心理障碍的反义词。这一概念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①心理卫生是指个体心理的正常、和谐的状态。个体处于这一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②心理卫生是指保障心理处于正常、和谐状态、减少精神疾病和病态人格的一切措施和各种活动的总和。  相似文献   

3.
谈谈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及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 ,其心理素质决定着大学生将以什么样的面貌跨入新世纪 ,而时代的特征正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素质走向。面对新世纪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在素质结构中显得更为重要 ,心理教育将显得更为迫切。一、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1 .心理卫生教育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健康 ,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 ,还应有健全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在现代的健康概念中 ,人的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 ,并能充分发挥这几方面的能力。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指出 ,心理———社会因素与生物…  相似文献   

4.
健康不仅指自身机体健康,还指具有完整的心理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与生理都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学生具有与其年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5.
一、能认识自己二、能悦纳自己三、能控制自己"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残缺或疾病,而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一个健康的人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从生理上说,他的体格是健壮的,能经得起风雪寒暑的袭击;另一方面从心理上说,他的精神是健全的,能经受各种复杂环境的锤炼.注意生理卫生可以培养健全的体格;注意心理卫生可以培养健全的性格.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身心健康.只有身心都健康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缺乏心理卫生知识,一般人只注意身体健康,却不注意心理健康.身上有点小毛病就急于就症吃药;但心理上,精神上并不健全却很少对其诊治.  相似文献   

6.
幼儿的健康,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学前教育者和家长不仅要关注学前幼儿的生理健康,还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随着行为心理医学的发展,对健康的含义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概括为: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无缺陷和疾病,而且还要有一个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儿童的心理健康指:按照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阶段的年龄特征,在  相似文献   

8.
陈琳 《少年世界》2014,(1):45-47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指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即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者足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其中,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更是指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心理学知识的贫乏,关于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念尚未深入人心,人们对青少年的发展及健康的评价,往往只注意生理上的健康,而极少注意精神的、心理的健康;只重视生理健康的教育与训练,而极少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与训练。其结果不仅损害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使生理健康得不到保证。只有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得到重视,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本身的身心健康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到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试想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如何教的出一个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学生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儿童出现心理发展偏异、情绪和行为障碍,以及各种心理疾病的比率有所增加,不能不令我们重新认识幼儿心理卫生保健,以提高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健康儿童的健康涵义是什么?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指没有疾病。由此可见,随着人类对自己精神生活的认识不断加深,以及对健康概念认识的  相似文献   

12.
所谓心理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其心理健康发展的科学而系统的教育.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是:健康指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对健康的定义,意味着衡量一个人的健康与否,必须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综合评定,而这就是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的情绪与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心身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地对研究生进行情绪指导,有利于他们健康发展。一、健康情绪及其对研究生的影响研究生的健康不仅是指生理状况,还包括精神、心理状况。我们要求研究生“体魄健全”,“体”是指生理、躯体;“魄”...  相似文献   

14.
所谓心理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其心理健康发展的科学而系统的教育。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是:健康指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对健康的定义,意味着衡量一个人的健康与否,必须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综合评定,而这就是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更指心理上的一种良好状态,在中学生物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渗透了生理和心理的健康问题和知识,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在实行全面健康计划的今天,社会和媒体都是相当重视健康问题的,这时,学校教育就成了宝贵的实践园地,而中学生物学和医学知识相关,这对学生的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云南教育》2008,(24):27-28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我们对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关注较少。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观点正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所接受。在中小学中,  相似文献   

17.
试论军校学员健康情绪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校学员的情绪是学员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校学员的情绪与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心身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地对军校学员进行情绪指导,培养其健康的情绪,有利于他们健康发展。一、健康情绪及其对军校学员的影响在现代生活中,学员的健康不仅是指学员的生理状况,它还包括学员的精神、心理状况。我们要求学员“体魄健全”,“体”是指学员的生理,躯体;“魄”指的是学员的精神、心理。健康情绪是指学员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适度的正常情绪反应。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健康情绪反应符合下列条例:第一,它是由适应的原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具有完整正常的心理状态及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它包括情感特 征和意志特征:正常的认识;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内容。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 师身心健康的一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不仅没有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的生理健康有标准,心理健康也有标准,只是标准不同。生理健康的标准是可以量化 的、具体的,而人的心理健康却不一样。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如下五个方面:(一)正视现实,有较强的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含义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健康不仅包括身体生理方面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心理卫生就是研究如何做到心理健康的一门学问。当前,初中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已成为社会、学校和家庭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 一、高校学生心理卫生工作的缺憾当代心理卫生学的发展促使人们日益改变了对健康的看法,世界卫生组织在公布的有关文件中已一再说明“健康不仅仅指的是身体没有疾病,还应包括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心理卫生运动从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