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试·研·结"教学法是一种在高中新课程理念下的新的教学方法.它结合探究式学习理论,确定了师生在课前尝试、课上研究、课后总结这三个环节中如何去做才能自动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习惯及创新的能力.该教学法的教学设计还要使用由操作流程生成的"教案纸模版"、"学练前移法";在整个学校使用该教学法时,制订"一致性课表"等运行办法会使探索工作更畅通、更高效.  相似文献   

2.
如东中学陈唐明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基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模式——"探究·研讨·生成·反思"(以下简称TYSF)型教学模式,并在江苏省南通市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成功开设了该模式的研究课"函数的零点",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笔者参与了该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函数的零点"课例的磨课历程,记述如下,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教师口语"课是培养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口语实践课,应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三·三式口语教学法"从宏观上把"教师口语"课的课堂教学、课下练习、考试检查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微观上又把课堂教学、课下练习、考试检查各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技能,是一种较为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的"导·学·展·评·练"循环教学模式是以体现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教学设计为出发点,以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为载体,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引导、自学、展示、评价、训练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学科教学模式。高中生物循环教学的研究课例很多,不同课题在教学五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是有共性的,但又各有侧重。例如"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课,是典型的思维性探究实验课,由于中学课  相似文献   

5.
<正>"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全国知名特级教师、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李庾南老师首创的教学方法。1985年,《江苏教育》以《怎样上自学课——"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课型介绍之一》为开篇刊发了李庾南老师的系列文章,详细介绍了"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不同课型的操作要义和实施流程。在那个"师"本主义盛行的时代,李老师的这一创举给当时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牛津英语Task板块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李老师"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精髓"学材再重建,学法三结合,学程重深成"的原则,归纳了英语写作课的教学基本流程:依据听读领先,说写跟上的原则重新整合教材;设计循序渐进的活动,将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融为一体;关注学生课堂写作进程,在学生习作评价中引导学生生成新知。并以牛津英语7年级下册第2单元Neighbors Task课例给予阐述说明。  相似文献   

7.
李庚南老师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于2014年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该成果是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推广项目,牡丹江市第四中学作为首批实验学校,在学习、吸收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学校教学改革的历史经验,首先在数学学科进行了"置疑·探究·总结"教学方法改进的实验探索。  相似文献   

8.
拉夫卡迪奥·赫恩,著名英裔日籍作家,1890年赴日,1904年在日本辞世。本文旨在超越以往将赫恩作为作家、评论家的研究侧重,试图确认其教育家的身份。在日期间赫恩曾辗转于松江、熊本和东京三座城市担任教师。从早期"重视想象力"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到"感情中心教学法"的尝试,再到东京大学英美文学课的精彩讲义,无疑确立了拉夫卡迪奥·赫恩教育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思政课教学中有效运用和发挥"微课"的独特优势,以"创新·开放·融合·共享"理念来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的革新,有助于激发和满足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学习热情和学习需求,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自学·议论·引导"是南通市启秀中学李庾南老师在1978年原创的中学数学教学法,在改变课堂生态和提升学生学力方面有明显的成效。历史课堂嫁接"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法,在鼓励学生高效自学、真实议论和教师适切的引导等方面进行探索,收到良好的效果,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2013年《小学教学设计·数学》将继续邀请数学专家、教学名师、资深教研员对典型课例进行专题研究;就热门话题与一线教师进行互动交流。为了使"典型课例研究"与"互动交流"更贴近广大读者需求、更贴近数学课堂教学实际,现征集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2.
2013年《小学教学设计·数学》将继续邀请数学专家、教学名师、资深教研员对典型课例进行专题研究;就热门话题与一线教师进行互动交流。为了使"典型课例研究"与"互动交流"更贴近广大读者需求、更贴近数学课堂教学实际,现征集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渗透,"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应运而生,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这对学生数学思维拓展,自主学习能动性调动有积极作用。教师应该掌握"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基本内涵,总结这一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实施有效应用策略,从整体上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优化数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汉语桥”线上团组项目是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一个精品项目,主要面向海外进行国际中文推广,以“录播课+直播课”的形式进行线上教学。武汉科技大学的“汉语桥·魅力方块字”线上团组项目,以“汉字”为主题,分为“中国书法”“国画艺术”“京剧鉴赏”“宋韵点茶”“湖北省博物馆”“硚口非物质展示中心”等录播课板块。本文以“信、达、雅”为标准,探索该项目中六个录播课的翻译。  相似文献   

15.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为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所创,原为一种初中数学教学法,后被推广到初中各学科。英语教学有进行思维教学、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任务,在其自学、议论、引导诸环节中,需要"为思维而教"。  相似文献   

16.
去年11月初,我校一位物理教师上了一节研究课——滑动摩擦力。在课上,6个学习小组充分展示了"合作、交流、探究"的课堂理念;在课的设计方面,老师把"情感·探究·思维"这"三大"课堂核心元素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堪称为一节典型的新课改探究课。一、课的开头部分利用三个活动,让同学们通过实践探索,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进而总结提炼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活动1:请一名学生上到前台来,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7.
"激趣·质疑·研讨·实践·创新"五步教学法,它是立足于职高学校学生的心智实际,遵顺科学的教学规律,结合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条件下,对劳动力人才的要求,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职后生存发展创新能力,训练学生脑、手并用,变"学会"为"会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安平 《教师》2024,(5):51-53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一种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教育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合作能力,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因此,文章将深入探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其中包括课前引导预习、课堂议论练习以及课后自主复习等策略,以期锻炼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系统整理所学内容、科学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周满霞 《教师》2015,(2):59
湖南省长沙市第二十六中学"百·分·导·练"课堂建设已经开展了3年,政治组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这里主要谈谈我们在"百·分·导·练"高效课堂中选择合适案例的问题。"案例式教学法"是我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例来说明深奥难懂的理论。适合的案例能使整堂课浅显易懂,满堂生辉,反之,则可能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可  相似文献   

20.
新高考背景下,为提升高三思想政治课复习效率,将"读·思·达"议题式教学法运用于高三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以情境为载体,读懂情境,回归生活,构建知识体系;以议题为主线,逐层深入,激趣启思,开展深度学习;以"三力"为抓手,培养学生阅读力、思考力与表达力,达成知识、能力、素养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