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构成了标准的内核,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2.
刘家朝 《阅读》2015,(4):16-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问题意识得到不断的强化,"主问题"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思考和质疑,深入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笔者从课文题目、课文段落、课后问题以及课文主题等四个方面尝试梳理和提取"主问题",引领学生深入学习,提高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倡导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在此前提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有情趣地展开学习活动,才是最有价值的!课堂,不再是死水一潭,学生思维被激活了,处于兴奋状态,从封闭走向开放。他们对教师习惯的“教学”和教师的教学习惯提出挑战,打响对课堂的“争夺战”。一、争夺阅读内容的“选择权”常言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的实施是对传统教育的一个挑战 ,也是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挑战 ,特别是实验区的教师更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探索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如何才能使自己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 ,在课程改革中创造性地发挥作用 ,是许多教师关心的问题 ,这里试从课程功能转变的角度谈一谈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改革问题。课程改革目标中强调指出 :要改革课程目标过分注重传承知识的倾向 ,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良好品德 ,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倾向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5.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在课程改革中一些教师,甚至某些领导,死搬硬套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学习方式,要求每一堂课中都要有  相似文献   

6.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把“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放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在这个前提下,新课程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当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但是农村中学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大多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不能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实施探究式教学,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因此,只有首先了解并协调好师生课堂心理,才能很好地实施探究式教学。一、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一)教师课堂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立足于促进人的发展,关爱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学习的空间,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全方位的开放,主要包括:教学观念、课堂内容、课堂环境、教学评价、作业布置等开放。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观念,将深刻地影响教学改革实践,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必须有重大的转变,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中寻找自己的定位。数学课程标准,以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为着眼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各个学段中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提出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  相似文献   

9.
实现语文课程的自主学习,把学生从被动听讲的状态下解放出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最基本的两项活动就是对教材文本的诵读和探究.诵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基本经验,但在现代语文教育的百年变革中被证明依然是学生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方式.探究是新课程改革才开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对它的强调却是由来已久,它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心理过程,是高水平阅读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在新形势下,基础教育要求将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式教学,变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活动,使学生能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新课程教育理念。作为一名地理学科的教育者,有责任为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学习新课程标准后,对如下五方面的地理教学方法有新的体验:一、启发诱导法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师生互动、相互促进的合作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其向纵深发展。这是运用启发…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教师的知识传授为中心,突出教师的“教”,结果教师成了“演员”,在唱“独角戏”,学生则是教师灌输的“知识容器”,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使学生不堪负重,失去学习兴趣,普遍厌学。新课程改革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主导理念出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自主学习方式,旨在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其能轻松愉快地学习,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目前,语文课程评价改革已落后于整个语文新课程其他领域的改革实践.基于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遵循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探索改革,架构一个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为语文新课改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它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采用有个性的学习方式。教学中采取自主、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对学生个性发展极为有利。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更好的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就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学习方式之一。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合作学习的主要活动是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学习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有积极的意义。首先,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语言的学习更加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当前学校中普遍存在着的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十分重视个性化教学.它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因材施教为基本教学策略,以学生个性化的学和教师个性化的教相统一的为主要教学过程的活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应认真处理好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学生的语文精神和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落实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大任务。多年的“过程完整化”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使鄂温克旗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氛围的形成,有力推动了区域民族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它的探索与实践可以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中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活动。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该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彰显出全新的语文教学理念,其核心是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倡导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和张扬学生个性,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价值阅读是理解文本材料的心理活动,是读者与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教学反复提出了“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为使教学能与新课程接轨,在使用旧教材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力求加大科学探究方面的教学力度,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设化学活动课,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