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少林寺的历史及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安顿来中国传教的印度高僧跋陀,下令在嵩山建造少林寺,供跋跎主持,传播佛法。一位名叫僧稠的佛徒,不但天资聪明,学业突出,而且武功出众,是少林寺最先出现的武僧。周武帝时期,佛教受禁,少林寺厄运未能幸免,寺院废毁。至宣帝时,佛教又开始得以恢复。少林寺重新修建,并被更名为陟岵寺。公元581年,杨坚代周称帝,恢复少林寺寺名至今。  相似文献   

2.
少林寺传奇     
跋陀开创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市西北13公里的太室山南麓,面对少室山,背依五乳峰。寺因山而得名,清景日《说嵩》称:“少林者,少室之林也。”少林寺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拳法的发祥地。 据记载,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是由西域沙门跋陀创立的。 跋陀又译为佛陀,印度人。据说他出家后,一面学习禅观之法,一面漫游各地。  相似文献   

3.
在中岳嵩山有一座有七进院落之多的庙宇(占地三万多平方米),它面对少室山,背依五乳峰,掩映在荫翳林木之中。这就是寺因有武术而名扬中外;武术因有寺而更富有传奇色彩的少林寺。少林寺是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沙门跋跎落迹传教敕建的。历史上虽几经兴废,三遭火灾  相似文献   

4.
嵩山少林寺是少林武术的重要发祥地,驰名中外。但在我国究竟有多少应少林寺,说法不一。根据正史、野史、史料和小说的记载,共有11座。经笔者考证:真实的少林寺有嵩山、莆田、蓟州、和林、长安、太原和洛阳7座;假托的少林寺有山东和台湾2座;待考的少林寺有泉州和福建2座。本文就待考的两座少林寺做些分析。一、泉州少林寺。通称“东禅少林寺”。在未确定“莆田少林寺”之前,武术界一直将此寺院视为南少林寺的遗址,这是历史的误会。据《中华武术辞典》泉州少林寺条:“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在福建省泉州市东门外有座佛教禅…  相似文献   

5.
又是金秋时节,再逢武林盛会。今年,适逢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功夫的发源地少林寺建寺1500年,因此,今年的少林寺武术节就更是隆重而热烈,恢宏而多彩。 以往,郑州市曾先后举办过三届国际少林武术节,均获得极大成功,这种集武术、经贸、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国  相似文献   

6.
少林拳源于少林寺,拳因寺而得名,故名少林拳。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境内,距登封市西北约十三公里处。寺院座北朝南,背倚五乳峰,面对少室山,系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96年)孝文帝为远来中国传教的印度僧人跋陀所建造,由于寺建在少室山阴的密林丛处,故得名少林寺。 少林寺的创立,吸引了四方众多的佛信徒,当时,一位名叫僧稠的和尚,曾远步江河投奔少林寺,他体格健壮“抱肩筑腰,气嘘顶上”,能“引重千钧,其拳捷骁武  相似文献   

7.
释德虔 《中华武术》2001,(10):16-17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北魏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又称佛陀)落迹传教而建造的。跋陀博通经法,长住少林寺,翻译佛经,传播佛法。所以山门外东边石坊的西面题额有“跋陀开创”字样。 跋陀在少林寺传小乘佛教。小乘是以自我解脱为目的的早期印度佛教。当时前来少林寺求法者达数百人。慧光、僧稠就是跋陀的两个高足弟子,慧光以学显,僧稠以禅著。跋陀本人对武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至于其是否习武尚无据可查,不过其弟子慧光和稠却都是身怀绝技。  相似文献   

8.
按照相依性原理,探索"少林寺"与"少林功夫"的相依性关系问题。研究认为:南北寺院对应是自然依存关系。史载南北少林寺"一在闽中,一在中州"就是最好的例证。少林功夫与少林寺是必然依存关系。"拳以寺名、寺以拳显"也好,"武以寺威,寺以武显"也罢,讲的都是一种匹配衬托的关系。"天下武功出少林"是一种人为的依存关系。三种不同的依存关系,反映了"少林寺与少林功夫"的亲缘程度,其结果是必然的依存关系〉自然的依存关系〉人为的依存关系。必然的依存关系是最牢固的,而人为的依存关系是最松动的。  相似文献   

9.
少林寺与少林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及少林寺,绝大多数人总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少林拳和少林武术,而往往把其佛教名刹的根本置之其后。“武以寺名,寺以武显”,千百年来,少林武术以其刚劲威猛,神秘莫测称雄中华武林,傲啸世界武坛,被后人视作小国有代表性的传统功夫相中同古文化的精粹。少林寺也田之声名大噪,享誉“天下第一名刹”殊荣。这在古今中外的佛寺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10.
少林派武术是中国武术的主要流派之一,是嵩山少林寺僧人历经一千四百余年的艰苦研练结晶,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我在少年时代拜师习练河南派形意拳,为了溯源寻师曾三访少林,所见、所闻,以及少林《拳谱》所载,略谈少林梗概以供读者参考。早在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有一天竺沙门跋陀和尚来少室山阴开创少林寺,传佛教小乘法。第二位来少林寺的印度名僧就是菩提达磨(又作达摩)。他是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弟子,在少林寺传佛教大乘法,禅门奉他为初祖。达磨主张坐禅参悟,但由于久坐石洞多有虫兽威  相似文献   

11.
我国历史上的佛门寺院中曾出现了众多武功过人的武僧,特别是在隋唐时期的寺院僧人中习武活动更加突出,一直到明、清之际,而少林寺武僧的习武活动更有“诸艺宗于棍,棍宗于少林”(茅无仪《武备志》)之说。追溯少林寺武术的历史源头,探究我国历史上寺院僧人尚武活动,我们发现,少林寺武术虽然最早来自邺下寺院僧人的习武传统,其发展成熟则是在少林寺寺内寺外民间习武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社会历史背景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稠禅师离寺后的少林寺与隋唐少林武僧少林武术发端于北魏(太和19年)建寺17年之后的邺下著名武僧稠禅师。…  相似文献   

12.
实际上有三种完全不同类型和性质的'南少林':一、移民带来的故乡寺庙的名称,如福建福清少林寺、泉州少林寺,广东潮州少林寺等;二、天地会的旗帜与号召,天地会就是南少林,它并不是实际存在的某个具体寺庙;三、以某一具体寺庙附会天地会的虚幻传说,较早的典型是《香花僧秘典》,近期的典型是莆田少林寺。闽、粤、川武术绝大多数自称出自少...  相似文献   

13.
佛教传播东汉永平七年(64年),汉明帝派遣大臣沿丝绸之路前往西域拜求佛法、寻求佛经。3年后,大臣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回到京都洛阳。刘庄敕令建一寺,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取名白马寺(2008—7—1,图55)。玄奘圆寂,举朝致哀,诏令建寺(图54)纪念。唐肃宗御题"兴教"塔额,寓意大兴佛教。法门寺(牡丹图加印片,图35)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从地宫出土的  相似文献   

14.
走向世界的少林文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一 在当今世界上,少林寺已经是一个为很多人所热悉的名字,其影响不断传向五洲四海,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 多数人知道少林寺,自然与少林武术有关。千百年来,许许多多的武术传说,各式各样少林武术人物的事迹和故事,使少林寺成为卧虎藏龙、神奇莫测的武林圣地。正因为如此,也使它蒙上一层层神秘的面纱,有时真让人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感觉。 少林寺影响的日益扩大,它的巨大的吸引力和不断焕发出来的奇光异彩,已经远远超出一个佛教寺院所特有的文化含载,实际成为一个蕴量丰富的文化现象。因此,我们可以将它称之为“少林文化现象”。今天,少林寺不仅吸引了与日俱增的旅游者、朝拜  相似文献   

15.
民国初年,少林寺拥有耕地3000多亩,僧众一二百人。明代少林寺最盛时期拥有僧众3000多人,即使经历了明末少林寺的衰败,通过海宽数十年摩顶连踵、苦心经营,到了清顺治末年少林僧众恢复到了600多人。随后少林寺历经黯淡萎靡的清朝、战乱焚寺的民国、  相似文献   

16.
少林寺白衣殿内的巨幅壁画——拳谱,彩绘于清代中期。画面总面积达100多平方米,是少林寺现存30多幅壁画中唯一反映少林武术的实物资料。壁画笔法工细,没有多余的艺术加工,极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少林寺众僧练拳演武的各种姿态,尽现了少林拳118手基础套路。《少林寺建寺一千五百周年》邮票第三图“众僧徒习武”即取材于此壁画。 拳谱壁画的绘制,有着一段历史故事。相传,清朝初年,福建莆田南少林寺僧人参予了反清复明的政治  相似文献   

17.
唐豪先生据七十字辈分诗认为抗倭僧兵是少林派僧而非少林寺僧,可能有误。见于文献记载的僧兵,留下的应该是字、号而非法名。明代也没有我们今天意义的少林派。抗倭僧兵显然既有少林寺本寺籍的,也有少林寺分院籍的、非少林寺籍的、乃至游方无定籍的少林僧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武术     
G852 20033903邺下高僧对少林寺和少林武术的贡献与影响=Discuss contributions of monks from YexiaTemp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haolin temple andShaolin Wushu[刊,中,A]/马爱民//体育学刊.-2003.-10(3).-52-55参14(SJ)武术//少林派//发展 从对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分析北魏以来邺卞寺院与少林寺之间的交流以及对少林寺僧人形成尚武活动传统的影响,论证邺都地区历史上的佛教寺院武僧与少林寺的相互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华武术》2008,(2):61
二十多年前,电影《少林寺》风靡大江南北,不但捧出了李连杰、计春华、干海等一批功夫明星,也让少林寺成为众多功夫迷心中的圣地。今年,一部讲述明嘉靖年间少林僧兵协助抗倭将领戚继光保卫国土、抵御外侵的电视剧《少林僧兵》又将登上荧幕,这是少林寺建寺以来首次全面介入的少林题材影视作品,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担任总监制。  相似文献   

20.
汲智勇 《体育与科学》1995,(5):12-13,11
1 前言 少林寺与武术形影不离,貌然神合,特别是80年以来,《少林寺》等武打功夫片轰动海内外,“武以寺名,寺因武显”,二者更是结下不解之缘。那么“少林武术”究竟指什么,是一种武艺风格,武术流派还是一种地域式的命名,并不很明确,笔者企图在与太极拳的文化比较研究中对这一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