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中年级几何初步知识教学是在低年级直观认识几何图形基础上进行的,对于学生的后继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优化这一阶段教学对于打好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学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一、掌握内容的编排特点 几何初步知识起步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决定着教和学的特点。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内容相比,几何初步知识起步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是: 1.由数形结合渗透性教学转向独立单元系统性教学。从第四册开始,在五、六、七、八册教材中各单独安排了一个单元,(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则从一年级开始独立成单元编排几何初步知识)重点讲了点、线、面等几何元素的认识与角、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认识,要求  相似文献   

2.
小学六年制教材,两次出现“角”概念的教学,其目的和要求是有差异的.第五册P65接触的“角”概念是描述的,学生建立的概念是:“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图形就是角”,又要求学生指出实物和几何图形的角.第八册P53比较严格地叙述了角的概念,并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叙述度数不同的角的形成.笔者对两次“角”概念的教学有以下体会: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正确把握教材的标高,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细心观察,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次教学“角”概念:首先出示实物五角星、三角板、钟面、扇子,让学生指出以上物体中的角,然后闭着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子,形成角的表象;第二步用抽动片演示由实物图形的角到几何图形的角.并对照图形指出:“这样的图形就叫角”,建立角概念;第三步演示角的形成、画角.通过自学找出角各部分的名称;第四步通过判断角,让学生知道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角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认识角是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本课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认识角,有助于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自主构建角的概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认识平面图形的一般方法。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含义,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教学目的: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  相似文献   

4.
教材简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的内容。教材是让学生观察实物(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从中初步认识角的;然后,要求学生用硬纸条折成活动的角,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最后抽象出角的图形,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边和顶点。设计这一内容时,应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掌握角的概念,初步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简单的几何思维能力。教学过程由下面四个环节组成。一、回忆联想,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教师向学生展…  相似文献   

5.
(一)深钻教材,恰当掌握教学要求由于分数概念抽象,学生难于理解,所以教材在第六册、第八册分两段安排,各有侧重,要求不同。第六册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是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使学生从感性上初步认识分数和分数大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从一年级起,就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按“直观知识”、“初步认识”、“认识”和“掌握特征”四个层次编排了一些几何初步知识。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学生在直观认识了一些最基本的几何图形,积累了一定的几何知识的基础上开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的,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第三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来认识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角,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折角、做活动角,进一步感知角,进而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形成关于角的正确表象。(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3)学会用直尺画角。通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建议 (一)观察实物,感…  相似文献   

8.
本节教学内容为角的初步认识(教材第66页),第1课时,新授课。 这节课,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如红领巾、钟面、折扇等来认识角。用一张纸折成大小不同的角,再用两根硬纸条做成活动的角。最后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在低年级不对角下定义,只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边和顶点,会根据已知的点画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大量实物,认识它们共有的几何特征,逐步抽象出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在教学中我们从实物入手,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操作,从动作感知、形成表象,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引导学生观察、操作,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认识不只是从直观开始,而首先是从操作开始。儿童的认知规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括、符号”。我们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充分发挥直观演示的作用,注意引导学生操作,逐步抽角出角的几何图形。  相似文献   

10.
一、初读教材:山重水复疑无路全国各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材都将“角的初步认识”一课安排在二年级。比如,人教版和西师版安排在二年级上期;苏教版和北师大版安排在二年级下期。《认识角》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7页的内容。同其他几个版本教材的编排顺序大致相同: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折叠、描画和操作学具等活动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再联系生活实际依次呈现。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第三册简介(续)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室陶雪鹤第五单元角和直角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与现行教材相比,主要有以下一些改进:1.改变了编排顺序。现行教材对于几何知识采取集中编排的原则,把一些有联系的几何知识...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第92-93页。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教材分析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也叫立方体 )、圆柱和球 ,是学生初次接触、学习几何图形。但在本课学习以前 ,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和实际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这些方面的经验。因此 ,在教学中 ,从学生已熟悉的实物出发 ,通过自己的活动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从而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 ,并能从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方位的物体中识别出同类形状的物体。设计理念 :1.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上———全面、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描述]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先让学生在观察实物(剪刀、三角板、喝饮料时的吸管等)中来认识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角,再在画角、折角、做活动角等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并抽象出角的几何图例.教材中不给角下定义,只让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从一个点画一个角.教材作如此安排,那我们学生在已有的认知经验中,对角又有怎样的印象呢?根据课前的了解,更多的学生认为"角是尖尖的,在最顶端的地方".学生的这一认知经验与数学中角的概念有非常大的中突.因此,我将目标定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建立角的直观几何形状,初步感知角的特征;在丰富的学生自主操作活动中,加深对角的特征的理解,会正确判断角、会画角.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二册内容.教材引入常见的罐头盒、圆木等实物,让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介绍圆柱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再把圆柱侧面展开,使学生了解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长方形,以及它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高的关系.接着通过"做一做"让学生制作圆柱模型,进一步认识圆柱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长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学生在低年级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已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体,同时还在前面学习了一些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也是学生较为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长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针对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2.…  相似文献   

16.
“角和直角”在小学实验课本第五单元中独立出现,并将“角”与“直角”分为两个小节进行教学,暗示我们对此应予重视。这同现行统编五、六年制教材是有所不同的。现行统编教材是把这一内容安排在第四册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中的第二小节,往往使缺乏经验的教师把“角和直角”并在一节课内教学,把“初步认识”变成了“粗步认识”,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教学第三册单元难点及教学建议龙燏,路遥第五单元角和直角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初步认识角和直角,难点是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角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也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为了让学生能初步地掌握它们的特征,教学时要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并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  相似文献   

18.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设计□徐占文王淑宏一、说教材“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2章的第一课时,这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及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处处是物体,如何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这就要求我们对图形有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 ,在不同的年级又有不同程度的具体要求。我们必须注重下面四种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所涉及到的几何形体 ,还应根据几何形体的不同形式、结构和作用 ,明确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具体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经常出现几何图形的实物或图形 ,在演示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观察事物图形 ,直接认识实物、图形、形状、大小 ,培养学生直接认识几何物体的能力。如在五年级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中 ,从长方体、正方体角的顶点认识长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