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察冀日报》的前身《抗敌报》创办于1937年12月11日.“抗敌”二字,明确指向当时中华民族的共同外敌——日本侵略者.晋察冀边区政府领导创办的这份报纸,宗旨就是宣传抗日救亡,动员和号召最广大的边区民众参与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中.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办最早和出版发行时间最长的区域性党报之一,被誉为“民族的号角”,是“抗日统一战线和抗日战争的武器和思想卫士.它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和准备着坚持团结进步的艰巨工作,并已成为边区人民的喉舌和思想武器,其本身就是一种在晋察冀具有根深蒂固的基础的抗日力量”.  相似文献   

2.
刘静 《湖北档案》2014,(4):34-37
正1935年春,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全面侵华准备。由于国内白色恐怖严重,无法公开出版刊物号召广大民众团结救亡,中国共产党决定在海外创办一份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中文报纸。从1935年秋开始,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陆续收到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法国巴黎出  相似文献   

3.
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边区群众报>,是一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以陕甘宁边区普通群众和基层干部为阅读对象的大众化报纸.经过多年的发展,<边区群众报>形成了一个"大众化报纸--大众化通讯网--大众化传播渠道"的大众化传播过程,涵盖了报纸的新闻来源、媒介形态和传播渠道等多个环节.大众化传播过程弥补了陕甘宁边区普通群众不能阅读报纸、不能获得有效信息的缺陷,实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各种信息在边区社会的相通相融.使报纸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得力的宣传工具,产生了极强的传播效果和极佳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云南报纸发出了团结爱国、抗战到底的呐喊,这样的呐喊在宣传抗日救国,启发民众,发动群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主要梳理战时云南报纸诞生的背景、出版情况以及在抗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档案》2011,(5):32-33
193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甘肃工作委员会诞生。抗战时期的甘工委.主要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在甘肃传播了革命的火种;另一件是宣传和组织民众.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在甘肃工委的领导下,全省各地党的组织相继建立,不断发展壮大.遍布于除河西以外的国民党统治区。各地工委宣传唤醒民众,组织领导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6.
陈康  齐辉 《新闻大学》2023,(12):104-115+120-121
纸张是报刊生产的物质条件,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宣传工作所需的重要材料之一。抗战时期,由于纸张输入受限、自产不足,陕甘宁边区报业饱受纸荒之苦。围绕纸张供需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外来纸输入、大力发展本地造纸业的同时,适时调整边区报刊数量,强化党报在边区报业结构中的中心地位。直至1944年前后,纸荒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党报体系也在边区日趋成熟。研究表明,作为媒介物的纸张不仅影响着边区报刊的生产,更是搭建中国共产党报刊宣传网络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小消息》报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共河南省委(后为豫鄂边区党委)创办的机关报,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原地区我党领导机关最早创办出版的重要报纸之一.它积极宣传党中央的抗日主张、方针、政策和政治路线,给中原人民指明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对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觉悟,鼓励军民抗日斗志,开创中原地区敌后抗战新局面,起到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小消息》报之所以能够顺利刊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为《小消息》报提供了客观的外部环境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非常重视舆论宣传工作,1922年9月13 日,中共中央接受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建议,在上海创办《向导》周报,这是中共中央第一张机关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转入地下,《向导》报被迫停刊.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3,(8):70-74
"七七事变"后,为了发动西部落后省区广大农民参加抗战,西安的一份民间报纸——《老百姓》报(1937—1940)提出"以老百姓的语言,讲老百姓要说的话"这一办报理念。它大胆尝试从内容、形式到联系群众的各种"通俗化"手段,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不仅后来延安《边区群众报》受之影响、它也带动了一批报纸走向"通俗化",在抗战时期的民众动员方面取得极佳的传播效果。《老百姓》报是现代中国报纸"通俗化"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9.
刘亮 《中国出版》2023,(12):66-69
抗战时期,《妇女生活》以爱国为底色,以民族救亡为己任,以动员妇女参加抗战为目标,在党的领导下,克服内外诸多不利因素,通过观念引导、创新宣传策略、构建强大宣传队伍等方式,展现出强大引领力和影响力,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引领妇女抗战的一面旗帜。该刊不仅团结大批爱国妇女和进步群众,还影响了一代妇女同胞,指引她们参加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0.
沈玉莲 《新闻界》2024,(4):87-96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报界以救亡为职志,共举办了40余次报纸展览会。民族危亡之际,报纸展览会被赋予“服务抗战”的政治意涵,成为抗战宣传和舆论动员的阵地。在仪式化的展演和观摩中,报纸展览会加速了各地抗战信息的传播与扩散,建构并强化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共识与意志。此外,报纸展览会还发挥着重要的“联结”作用,不仅客观地展示了战时新闻界的抗战成就,发扬了新闻抗战文化,促进了报界的团结与协作,还加强了报界与民众之间的血脉联系,为抗战共同体的凝聚提供了现实的平台。在此意义上,抗战时期中国报纸展览会可谓是对战时新闻战线的一次“总检阅”。  相似文献   

11.
陈静  孟令择  张金鑫 《传媒》2023,(24):85-87
创刊于1939年1月1日、主要发行于晋冀鲁豫边区、遍及华北地区的《新华日报》(华北版),是中国共产党为应对侵华日军文化侵略和国民党舆论控制,以及鼓舞军民抗日热情而创办的一份具有重大影响的报纸。该报通过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报道华北抗日战场实况及党中央的指示精神,极大鼓舞了华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抗日信心,为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巴黎《救国时报》与红军长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3 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海外创办的中文报纸《救国时报》 ,立足巴黎 ,面向国内广大读者和世界广大侨胞 ,以“不分党派 ,不问信仰 ,团结全民 ,抗日救国”为宗旨 ,在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宣传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被读者誉为“海外权舆”、“抗日先锋”、“革命民众的喉舌”等。其报道的特色主要表现为 :利用中外媒体资讯 ,传播红军长征信息 ;连载长篇通讯 ,系统报道长征 ;出版《长征记》一书 ,反映长征全过程 ;抢译斯诺陕北通讯 ,披露斯诺苏区见闻 ;刊发大量图片 ,展示红军风采  相似文献   

13.
文章研究抗战时期重庆全国出版中心地位的确立及其重要意义。通过梳理抗战时期重庆出版机构的状况,如报纸、期刊、图书等出版情况,分析抗战时期重庆出版业的特点:政治性读物多、学术性读物多、文艺性读物多和“丛书热”;突出“时代主题”与“爱国己任”;寻求“夹缝生存”与“民众需要”的契合等。可以说,重庆战时全国出版中心地位的确立,在20世纪中国出版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陕西省档案馆馆藏早期报纸里,有一份报纸特别珍贵,它就是《热血日报》,它是迄今为止我们能够看到实物的中共第一种报纸。它诞生在五卅运动的高潮中,成为党宣传、组织、推动这一伟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舆论先锋、中国被压迫民众的喉舌。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出版业发展的繁盛时期,当时陕甘宁边区的红色图书出版既为普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党的方针政策做出积极贡献,又为与国民党文化战线斗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重要思想文化基础。系统梳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红色图书的出版发行问题,对推动当今图书发行事业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帮助新闻、出版、文化、宣传工作者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民族宗教知识,正确地宣传和反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防止和避免在报纸、刊物、图书等出版物中出现违反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和伤害兄弟民族和宗教人士感情的内容,中央宣传有关部门、国家民委和新闻出版署有关部门组织人员编写了《民族宗教知识手册》,近期已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该书选编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4,(7):39-40
<正>《晋察冀日报》1940年11月7日在河北阜平出版,其前身《抗敌报》于1937年12月11日创刊,1940年11月7日按照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决定改名为《晋察冀日报》。《晋察冀日报》为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机关报,邓拓担任社长兼总编辑,是全国解放前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党报中创刊最早,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晋察冀日报》在抗日战争的特殊环境下创办,其任务是使群众理解党和边区政府的政策、主张,积极踊跃支持抗战。甫  相似文献   

18.
王宁  双传学 《新闻界》2023,(9):58-70+96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在全面抗战时期,作为面向全国发行的机关报——《新华日报》的任务即争夺“中间地带”的读者大众,以壮大抗日力量。但由于办报环境的复杂性,加之缺乏读者意识,早期《新华日报》并不受读者欢迎。为破解宣传困境,《新华日报》对读者需求展开调查研究。其间,新华报人灵活采用会议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和技巧,取得了良好成效。根据调查结果,《新华日报》实施了改版,目的就是将更多的基层民众纳入中国共产党的宣传网络中。在此基础上,《新华日报》的动员效果得以彰显,并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创造出新的实践形式,“群众办报”由此成型。考察这一历史经过,可为新时代党报的调查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新华日报》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中心城市重庆创办的大型日报,通过吸引群众关心报纸并参与办报、反映群众疾苦、积极引导群众等方式,密切联系群众,这也是其独树一帜的一大法宝。  相似文献   

20.
唐筱童 《新闻世界》2014,(12):131-133
《新华日报》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中心城市重庆创办的大型日报,通过吸引群众关心报纸并参与办报、反映群众疾苦、积极引导群众等方式,密切联系群众,这也是其独树一帜的一大法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