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运动处方的实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肖国强 《体育学刊》2001,8(6):55-58
综述了对运动处方的认识与理解;有氧运动是指4~5min或更长时间进行的全身性的持续运动.强调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组合和频率;局部肌肉运动分为动和静两种运动;注意最大肌力的比例和反复次数的结合;循环训练、健身活动及康复活动等均可作为运动处方应用于健身活动中。  相似文献   

2.
基于成瘾的疾病模型,对运动成瘾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流行现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目的是了解大学生群体中运动成瘾的流行病学特 点,探索导致运动成瘾的可能原因,为运动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采用系统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4所高校中抽取2 352名大学生作为调 查对象,运用运动成瘾量表(EAI)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运动成瘾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该大学生群体中运动成瘾的发生率为6.8%;运动成瘾具有性别、年级、专业差异;父母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周体育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 间、锻炼项目与运动成瘾存在相关关系;性别、年级、父(母)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周体育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和锻炼项目分别进入回归方 程。结论:男生、大学二年级、理工科专业更容易运动成瘾;男生、大学二年级、父(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周体育锻炼次数多、每次锻炼时间长和同 场对抗性锻炼项目是导致运动成瘾的风险因素,对运动成瘾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的背景下,对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模型(YPAP模型)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对于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研究深入解读了YPAP模型的产生、构架及特点,厘清了模型的内在机制与不足,发现YPAP模型靶向精准、内容关键、结构简单,但涉及因素与深层机制仍有待丰富完善。系统梳理了YPAP模型的国内外实践应用,发现与国外相比我国模型的发展性验证及综合干预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并据此从理论、思想、实施3个层面对未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研究提出展望。建议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YPAP模型的本土化研究及推广应用,并积极转变思想教育观念,在全社会联动、多层次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提高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4.
促进开展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已成为公共健康领域的重要议题,基本动作技能和体适能水平及其与身体活动的关系逐渐引起关注。本文旨在总结分析基本运动技能、健康体适能水平、身体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状况,以期为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和增进其身体健康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相关方法和路径。结论:(1)运动技能、健康体适能、身体活动两两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且因儿童青少年的年龄、性别以及运动技能亚类等因素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2)健康体适能作为中介因素在基本运动技能与身体活动关联关系中的作用是否会因年龄和性别的差异而有所不同,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探讨。(3)基本动作技能、健康体适能、身体活动三者之间更深层的联系需要更深入地挖掘。建议:未来研究的重点放在建立适用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测评体系、完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活动与健康体适能之间的心理学机制,进一步优化机制模型,探讨它们之间的具体中介路径。  相似文献   

5.
日本成人健身"运动指南"将运动、身体活动、生活活动、体适能、健身活动量等概念定义并用数字作相应的度量,设定每周健身活动量的基准值为"23代谢当量·时/周",指导国民选择、实践与评价适合自己的健身操作方法,并给代谢综合症患者及其高危人群提出实施建议,值得中国健身困惑者借鉴.  相似文献   

6.
采用"PARS-3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身体自信量表"测查327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和身体自信。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体质健康和身体自信均有积极的影响效应;在体育锻炼对身体自信的影响作用中,运动频率的影响作用较大;体质健康对身体自信的影响作用中,耐力项目和立定跳远的影响作用较大;体育锻炼对体质健康的影响作用中,运动频率和运动时间的影响作用较大。体育锻炼可以直接预测体质健康和身体自信,也可以通过体质健康预测身体自信。  相似文献   

7.
健康与促进:身体运动与教育的目标之一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1世纪,追求人类健康是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而教育乃是促进健康的积极手段,因此,健康目标将仍是21世纪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献综述,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从教育学,社会等视角概述了健康的概念,归纳了健康的影响因素,阐明了健康社会化、身体运动、体育(身体运动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以形成对健康、健康教育、体育及相关概念、理论更加深入、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运动成瘾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松林  李薇 《体育学刊》2007,14(4):125-128
运动成瘾是带有强迫性质的、个体持续参与运动的行为。国外(以美国和西欧为主)对运动成瘾进行了从形成机制、特征到应对方法等一系列研究,已经初成理论体系。但有很多研究还没得到普遍的认可,有待进一步检验。国内的体育工作者也注意到了运动成瘾这个领域,但国内的研究只是零碎的、小范围的,处于研究前的准备、启动阶段,没有对运动成瘾进行专门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丁建敏 《健与美》2023,(9):108-110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状态取决于多种因素,原则上可通过健康管理提供保障。健康管理在现代社会已经被人们普遍关注,加强运动和营养管理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基本途径。文章首先对运动和营养与健康的基本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社会大众对上述内容的认知情况,研究基于健康目标的运动和营养管理的局限性,最后从运动、营养角度给出可行的管理建议,就培育运动和营养积极习惯、拟定科学的运动计划、全面形成有关营养的认知、加强运动和营养认知践行能力四个方面,以此应对现有问题,服务健康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10.
体育运动训练或竞赛不可避免地导致疲劳。消除疲劳的最佳方法不仅是积极的休息,还要补回运动时身体所消耗和丢失的东西。因此,需要在运动前补充水分、能量和矿物质,确保身体内水分和能量的储存;延缓疲劳的出现,增进运动能力;同时,加快身体恢复,重获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三维健身观与健身要素的构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突破以往对健身研究只局限在某一领域的局面,从更广阔的视角探讨健身;提出健身要以健康的理念为依托,树立“三维健身”的观念,把健身从身体活动定位,扩展到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并纳入人们健康的社会生活行为中;初步构建了包括运动、心理、生活方式在内的健身要素构成的框架,旨在推进健身理论的建设和深入研究,并对人们的健身活动进行原则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魏勇 《体育教学》2008,(10):67-68
体育运动是一把双刃剑,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健康,但不当运动又能导致损伤的发生。另外,体力活动缺乏能够产生一系列运动不足性疾病,而即使在适当的体育活动当中也由于体育活动的本质可以导致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由于运动伤害预防和治疗的特殊性,单纯医务人员或者体育专业人员都很难完全独立完成防治运动伤害的职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医学、体育甚至其他行业人员彼此合作,整合相关知识、技术,再加以融合、发展后形成了不少新的防治运动伤害的模式,也因而诞生了许多类型的新专业。例如:美国与加拿大的运动伤害防护师(Athletic Trainer)、运动治疗师(Athletic Therapist);英国与澳洲的运动伤害防护师(Sports Trainer);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最大脂肪氧化运动强度(Fatmax)进行减脂、促进健康的研究进展,为进行科学运动减脂提供了理论依据。Fatmax受最大脂肪氧化率(MFO) 制约,而MFO随个体年龄增加而降低,训练有素的人MFO较高,且Fatmax较低,性别与肥胖程度对MFO的影响仍存有争议。药物(营养物)不同程度影响个体脂肪氧化;参与运动做功的肌肉量影响个体脂肪氧化。MⅡT、HⅡT、SIT有着与中等强度或Fatmax持续运动相比拟的减脂效果和健康促进作用;并阐述了不同强度运动的脂肪氧化机制。目前研究仍有4大问题亟待解决:(1)Fatmax的标准测试协议;(2)Fatmax是否是最佳减脂强度?(3)MⅡT、HⅡT、SIT运动的最佳减脂方案问题;(4)间歇运动减脂的机制:刺激的间歇性或脉动性对机体适应性反应起到怎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学3~6年级学生基本运动技能与感知运动能力、身体活动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评工具(TGMD-3)、感知运动能力分量表、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问卷对小学3~6年级437名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活动水平、感知运动能力进行调查;运用SPSS22.0和Mplus8.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用Bootstrap法分析变量之间的预测关系及中介效应。结果:男生的操控性技能、感知运动能力和身体活动水平高于女生(P<0.01);小学3~6年级学生基本运动技能、感知运动能力与身体活动水平呈低至中等正相关(r=0.103~0.477,P<0.05);小学3~6年级学生基本运动技能预测感知运动能力(β=0.222,P<0.001),感知运动能力预测身体活动水平(β=0.569,P<0.001),感知运动能力在基本运动技能与身体活动水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小学阶段重视学生基本运动技能和感知运动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其身体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老年人网球运动损伤的成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中老年人在网球运动中能有效预防运动损伤,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调查法,通过对中老年人的身体特点以及网球技术动作特点的分析,探讨了中老年人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认为中老年人身体器官组织衰退、准备活动不足和技术动作不够合理是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并从运动时间、运动装备、身体重点防护部位和运动量、运动强度等方面提出预防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竞技运动对学校体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竞技运动的本质进行了分析,认为竞技运动对学校体育的影响有两方面。积极方面有竞技运动的示范效应,竞赛形式对课余体育活动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某些训练原则、原理和规律等对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应当善于利用竞技运动对学校体育的积极影响,同时要限制竞技运动在学校体育中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具有健全的人格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之一,健康人格的培养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主体之一。竞技运动是一种具有规则性、竞争性或挑战性、娱乐性和不确定性的身体(身体性)活动。竞技运动的规则性可教导社会规范,发展人际关系;竞技运动的竞争性可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竞技运动的挑战性可培养和挖掘创造力;竞技运动的娱乐性可调节情感;竞技运动的不确定性可锻炼应变能力与适应能力。也就是说,竞技运动有利于培养和发展青少年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8.
身体活动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对健康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规律性的身体活动能促进人体健康,延长寿命。身体活动有助于健康寿命的一种可能性机制是,可增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本的目的是,综述身体活动、抗氧化剂与健康寿命有关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表明,许多抗氧化剂都与死亡率呈负相关。一次性适宜运动可增加一些抗氧化酶和辅酶的活性,经常规律性的身体活动可增强机体抗氧化系统,而急性剧烈运动则会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这表明,在身体活动对健康寿命的积极影响方面,抗氧化剂起一种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定向运动作为高校公共体育必修课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开设定向运动课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还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环境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的自身健康和能力培养都将产生全面而积极的影响,从另一方面也适应了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分析论证了定向运动列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从第一线体育工作的视角,针对“新世纪新体育”一中的某些观点提出疑义,并提出对问题的认识:体育是身体的教育,以完善人的身体为本;体育不能以探索极限为目的,运动娱乐教育不是体育;体育是属于全人类的,体力劳动也要接受身体教育;健康教育不等同于体育;体育与体育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