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玺 《现代情报》2023,(4):39-50
[目的/意义]探索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识别意向的影响机制,有助于完善我国虚假信息治理的知识体系,为健全虚假信息的社会矫正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Planned Behavior Theory),引入数字素养和风险感知两个变量构建了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识别意向模型,分析数字素养、风险感知、识别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虚假信息识别意向的影响机理。以371份样本数据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数字素养、感知行为控制正向影响社交媒体用户的虚假信息识别意向,主观规范和识别态度对识别意向影响不显著;感知行为控制不仅直接影响识别态度,且在数字素养和识别意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数字素养不仅直接影响识别意向,且通过风险感知和感知行为控制间接影响识别意向,是驱动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识别意向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陈远  张磊  张敏 《现代情报》2019,39(6):38-47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信息内容特征对移动医疗APP用户推荐行为的影响和作用路径,提炼出对运营和管理具有积极意义的意见和方法。[方法/过程]以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整合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和口碑营销经典理论的相关因素,构建出"中心信息内容特征——自我推荐"以及"边缘信息内容特征——从众推荐"两条作用路径,并聚焦感知需求的调节作用提出假设并构建研究模型。实证研究采用"日志追踪实验+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来自移动医疗APP用户的288份数据,利用SmartPLS2.0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结论]信息质量、服务质量、系统质量正向影响自我推荐意愿;APP认知声誉、医生认知声誉、医院认知声誉正向影响从众推荐意愿;感知需求正向调节自我推荐意愿对推荐行为的影响,而从众推荐意愿对推荐行为的影响不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网络健康社区已经成为人们交流健康信息的重要场所,探究用户健康信息交流行为认知动因有利于提高健康信息交流质量、增强网络健康社区的用户粘性、促进网络健康社区的持续发展。[方法/过程]基于健康信念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整合电子健康素养、健康数学运算能力构建网络健康社区用户健康信息交流认知动因的研究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使用SPSS 22.0、Amos 24.0和fsQCA 3.0对研究模型检验。[结果/结论]SEM分析结果显示,行动线索、感知收益、行为态度、健康焦虑、健康数学运算能力、电子健康素养对健康信息交流有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态度与健康焦虑两情感变量分别在感知易感性与健康信息交流行为、感知严重性与健康信息交流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感知障碍对健康信息交流行为无显著影响。fsQCA分析分别发现4种触发用户产生/不产生信息交流行为的前因构型。行为态度是触发用户产生健康信息交流行为组合路径的共有因素,其与电子健康素养、感知易感性、感知严重性等共同导致用户的健康信息交流;感知障碍是用户不产生健康信息交流行为组合路径的共有因素。既探讨用户...  相似文献   

4.
风险社会的来临使得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如何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保证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是新时代的研究重点。文章根据CGSS 2015调查数据,以结构方程模型为研究方法,基于公众满意度视角,探究突发公共事件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影响作用机制,并辅以Bootstrap法来检验影响机制模型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公众的身心健康状况与公共服务质量感知水平正向影响其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阅读意愿对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未有显著影响,但公共服务质量感知对其影响路径具有显著中介效应。故此,提出了引导科学健康观,增强公众身心健康;倡导全民阅读新风尚,丰富公众文化生活;加强服务宣传,形成品牌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占南  闫香玉 《现代情报》2023,(10):35-53
[目的/意义]电商智能推荐服务帮助电商平台挖掘用户潜在需求,为用户进行商品和服务选择提供便利,但同时也引发了用户对于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担忧。本文通过探究智能化信息技术时代用户信息隐私披露意愿的影响机理,为缓解用户信息隐私担忧,促进电子商务平台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过程]本文基于APCO模型、隐私计算理论和人格五因素模型,结合信息隐私披露的相关文献,构建了电商智能推荐用户信息隐私披露意愿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596份有效问卷,利用Smart PLS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1)隐私素养和隐私社会规范均显著正向影响用户隐私关注;(2)隐私关注显著正向影响感知风险,显著负向影响信息隐私披露意愿;(3)感知利益显著正向影响信息隐私披露意愿;(4)智能推荐商品相关性、外向性人格特质和宜人性人格特质显著负向调节用户隐私关注和信息隐私披露意愿的关系。信息隐私安全和算法公平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管理实践问题,本文关注智能推荐和关联分析给用户信息隐私保护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从理论上拓展了信息隐私披露领域的研究视角,从实践上为电子商务平台保护用户信息隐私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移动医疗服务的健康信息具有隐私和敏感等特征,用户健康信息披露行为日益受到学界和公众的关注。[方法/过程]本研究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利用必要条件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方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影响健康信息披露意愿的必要条件及不同因素组合产生的组态路径。[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信任是影响用户健康信息披露意愿的必要条件,存在3条影响用户健康信息披露意愿的路径:路径一为风险消解型,当用户感知风险被消解时,即使需要披露的信息敏感性高,用户也会具有很高的披露意愿;路径二为权衡利弊型,当用户预期收益大于预期风险时,其信息披露意愿会随之增强;路径三为利益驱动型,当用户隐私关注水平较低时,其健康信息披露意愿主要受感知收益驱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探究影响在线健康社区用户诊疗信息求助行为的外部因素、个体动机与形成路径,为在线健康社区生态圈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方法/过程]以信息生态理论为分析视角,从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4个维度提炼出影响因素和个体动机,并选择技术接受模型为研究框架提出研究假设,进而构建形成路径的理论模型。选取"好大夫在线"、"寻医问药网"、"39健康网"等在线健康社区为实证研究数据来源,采用"情境实验+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获取437份有效样本数据,利用SmartPLS2.0检验理论模型。[结果/结论]求助自我效能负向影响感知有用性,健康信息素养、求助经验、感知易用性、信息准确性、相关性、及时性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求助自我效能和健康信息素养正向影响感知易用性。按照显著程度,直接影响求助意愿因素依次为求助经验、社会容认度、感知隐私风险、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平台信任。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用户的风险感知程度会直接影响用户采纳健康信息的行为和效率。因此,探究用户对网络健康信息的风险感知维度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网络健康信息服务策略以及公共政策,促进互联网健康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方法/过程]研究对网络健康信息用户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基于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结果 /结论]通过分析共得到134个概念,40个范畴和12个主范畴,解析出六维度网络健康信息风险感知结构(包括信息质量风险、信息来源风险、隐私风险、心理风险、系统质量风险和财务风险),并构建网络健康信息风险感知理论模型,为解读网络健康信息风险感知与健康认知能力和风险后果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探讨学术微信公众号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期望促进学术微信公众号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 基于期望确认模型(ECM)和PPM模型,构建了学术微信公众号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问卷搜集300份有效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用户对学术微信公众号的满意度是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满意度,间接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期望确认正向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满意感,间接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与此同时,感知娱乐、信息质量和服务质量正向显著影响期望确认,间接影响感知有用、满意度、持续使用意愿。此外,转换成本、替代者吸引对持续使用意愿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个体云存储服务中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其推广的主要阻碍,分析用户云存储服务使用过程中对具体风险因素的感知,是提高云存储服务质量、提升用户满意度的基础。[方法/过程]从服务保障、功能、连接、财务、心理、隐私6个维度来探讨用户使用云存储服务中的具体感知风险,重点引入转换成本这一调节变量,对用户感知风险、用户感知转换成本与用户持续使用意愿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结论]用户感知隐私风险、连接风险、心理风险对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感知转换成本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感知转换成本负向调节用户感知隐私风险与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从用户感知视角,探究学术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关键影响因素,有助于推动虚拟环境下的知识分享行为。[方法/过程]基于UTAUT模型,构建了一个包含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和感知知识优势的综合效应模型,基于352份有效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回归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正向影响知识共享意愿,并进而影响共享行为;便利条件正向影响知识共享行为;除自我身份与共享意愿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外,感知知识优势调节各变量与知识共享意愿、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提升知识分享的绩效预期和努力期望,增强社区成员的归属感、自我身份认同和自我效能感以及保持成员间适度的知识势差有助于提升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  相似文献   

12.
宋维翔  贾佳 《现代情报》2019,39(1):78-85
[目的/意义]微信已经成为国内网民获取信息、分享信息、娱乐消费、社会交往的主要渠道,众多企业和个人借助微信公众号开展微信营销、品牌塑造、产品推广销售等活动,用户行为在微信信息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多样化特点。[方法/过程]论文以微信公众号信息质量和用户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并通过获取微信公众号用户行为数据,采用深度访谈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提出信息质量对用户互动行为影响的理论假设并进行验证。[结果/结论]发现信息质量指标中权威性、原创性、丰富性、适量性、时效性、适用性、趣味性、经济性对用户互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微信公众号的信息质量是决定用户互动行为的主要因素。[启示/发现]本文将微信公众号后台的用户行为数据分析纳入研究范围,探究行为背后信息质量的差异性及原因所在,为社交媒体信息质量与用户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研究提高微信公众号信息质量的策略方法,对利益相关方均有较强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为了在线健康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增强用户粘性,有必要对在线健康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过程]通过感知收益和感知成本来衡量感知价值,并将感知价值理论结合期望确认模型构建了在线健康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利用AMOS 21.0验证模型中的假设。[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来源可靠性、信息准确性及时效性的提高能有效提高用户感知收益,进而对感知价值产生正向的影响;而更高的隐私安全性与反馈及时性则能通过降低感知成本提高用户的感知价值;感知有用性和感知价值显著影响用户满意度,进而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相比于感知价值,在线健康社区中感知有用性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张继东  蔡雪 《现代情报》2019,39(1):70-77
[目的/意义]本文以用户行为感知视角,研究影响移动社交网络主导型用户与浏览型用户持续使用的因素,为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服务提供理论基础,并为移动社交网络提供商提出参考与应用借鉴。[方法/过程]分析移动社交网络主导型用户与浏览型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引入相关变量,构建了基于用户行为感知的移动社交网络信息服务持续使用意愿模型并提出假设,最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感知质量等因素均显著影响主导型及浏览型两类用户;服务质量、感知风险、知识获取、个人创新、社会认可、感知信任、感知转换成本等因素对两类用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近年来,在短视频逐渐成为城市文化旅游进行数字化营销重要手段的背景下,政务类文旅短视频日渐兴起。但是目前政务类文旅短视频存在传播效果参差不齐、影响力差异显著等问题,提高短视频质量和提高受众接受度的任务迫在眉睫。[方法/过程]基于刺激-机体-反应(S-O-R)模型,提出政务类文旅短视频公众使用的影响因素假设,构建短视频用户接受模型。根据问卷调查得到的307份数据,通过对问卷的回归分析,验证假设模型。[结果/结论]专业性、涉入度、互动性、视听效果对信任值、信息质量和感知价值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感知价值、信任值和信息质量对旅游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探讨影响政务微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关键因素及作用机制,以期为我国政务微信服务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方法/过程] 借鉴刺激-机体-反应模型,将技术因素和社会因素作为刺激,用户契合作为调节变量,构建政务微信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模型。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 移动性正向影响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服务质量正向影响有用性感知,对易用性感知没有显著影响;主观规范和信任两个社会因素均正向影响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作为机体正向影响持续使用行为,用户契合对易用性感知与持续使用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鉴于此,本文进行了广泛探讨并给出了对政务微信服务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探究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用户消极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为改进服务质量、优化使用体验和提升用户活跃度等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方法/过程]借鉴信息过载、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及媒介系统依赖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构建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用户消极使用行为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信息过载正向影响用户不满意度,信息质量、服务质量及依赖均负向影响用户不满意度,不满意度正向影响用户的忽略和取关行为,依赖负向影响用户的忽略行为和取关行为;不满意度对忽略行为影响程度大于取关行为,而依赖对取关行为的影响程度大于忽略行为。  相似文献   

18.
核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仅在沿海地区布局和建设核电,选址受限,制约核能可持续发展,也难以缓解内陆省份经济快速发展与能源结构不合理之间的矛盾。重启内陆核电站,最大难点不是建设的“硬指标”,而是公众是否接受这一“硬条件”。整合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并引入感知风险和信任,建立理论模型,以湖南省桃花江核电站周边居民实地调查为基础,探讨感知有用、感知风险、主观规范、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和信任对公众接受内陆核电重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行为态度和信任对内陆核电重启公众接受度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对其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内陆核电重启公众接受度与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感知有用对行为态度和信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丽丽  张玲玲 《情报杂志》2023,(5):112-118+136
[研究目的]突发公共事件中强关系社交网络谣言呈现核聚变式快速传播,从认知加工视角探究谣言扩散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可以提升对谣言传播机制的理解,进而有效遏制谣言传播。[研究方法]以情景意识理论为基础,使用调查研究法探究证实了突发公共事件中受众会整合环境情境性、信息性和主体性信息并进行匹配与加工,在知觉与理解层次等情景意识作用下形成对谣言的扩散意愿。[研究结论]事件重大性与信息模糊性通过风险感知的完全中介作用正向影响谣言扩散,信息框架性与情绪性通过信任度的部分中介作用正向影响谣言扩散;主体的个体活跃度与群体凝聚力通过信任度的完全中介作用正向影响谣言扩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信息技术的持续使用是衡量其成功的重要标志,探究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是解决微信小程序用户流失的先决条件。[方法/过程]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期望确认模型,构建了微信小程序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模型,采用参考经典量表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收集,通过实证分析确认微信小程序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微信小程序持续使用意愿影响机制如下:1)用户的期望确认程度对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感知娱乐性均有显著正向影响;2)用户的满意度是影响持续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3)用户的使用习惯对持续使用意愿没有预期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