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孟猛  朱庆华 《现代情报》2018,38(1):5-18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为移动社交媒体运营商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用户黏性,洞察用户真正兴趣和心理需求,培养用户习惯等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本文整合扩展的ECM-ISC模型、自我决定理论及习惯,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概念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设计调查问卷;针对微信用户进行纸质问卷调查,共回收234份有效问卷,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数据,在排除共同方法变异的影响下,对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评估,并对研究假设和调节效应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持续使用意愿和习惯直接影响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习惯对持续使用意愿和行为之间有负向的调节作用;使用后感知有用性、满意度及自我功效正向显著影响持续使用意愿;期望确认度对使用后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产生直接影响;感知关系性和感知胜任性正向显著影响内在动机,内在动机对满意度正向影响显著,满意度对习惯产生直接影响。根据研究结论,对移动社交媒体(微信)运营商提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陌生人社交软件的用户群体开展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了解这类用户群体的信息需求和情感需求,进一步丰富社交平台用户行为领域研究的相关理论,对陌生人社交平台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Soul”社交APP用户展开调研,利用半结构化访谈采集用户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在确定范畴关系的基础上对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结论]陌生人社交软件用户的使用行为受到用户情感、用户感知、平台因素、社交因素、情境因素、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六方面的影响,并由此在产品运营角度对陌生人社交平台未来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黄柏淅  朱小栋 《现代情报》2016,36(12):57-64
本文基于TAM模型、网络外部性、转换障碍、感知隐私风险和信任,构建了移动社交类APP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模型,并以移动端微信(微博)为例进行了实证对比研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大部分假设均得到支持,满意度和信任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有直接影响,而网络外部性和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性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有间接影响,可替代平台吸引力对用户满意度与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调节作用显著。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个体云存储服务中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其推广的主要阻碍,分析用户云存储服务使用过程中对具体风险因素的感知,是提高云存储服务质量、提升用户满意度的基础。[方法/过程]从服务保障、功能、连接、财务、心理、隐私6个维度来探讨用户使用云存储服务中的具体感知风险,重点引入转换成本这一调节变量,对用户感知风险、用户感知转换成本与用户持续使用意愿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结论]用户感知隐私风险、连接风险、心理风险对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感知转换成本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感知转换成本负向调节用户感知隐私风险与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任晓辉  杜扬 《情报科学》2019,37(7):23-29
【目的/意义】移动阅读服务用户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对于移动阅读服务的扩散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 程】基于元分析,通过搜索和筛选获得与移动阅读服务用户行为相关的实证研究文献。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 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索移动阅读服务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用户采纳阶段,绩效期望具有 高显著的正向作用。感知有用性对移动阅读服务用户使用行为意愿和持续使用行为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其中阅读 有用性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具有显著影响,而社交有用性对用户使用意愿具有显著作用。满意度对用户持续使用 意愿具有高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探讨学术微信公众号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期望促进学术微信公众号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 基于期望确认模型(ECM)和PPM模型,构建了学术微信公众号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问卷搜集300份有效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用户对学术微信公众号的满意度是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感知有用性正向影响满意度,间接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期望确认正向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和满意感,间接影响用户持续使用意愿。与此同时,感知娱乐、信息质量和服务质量正向显著影响期望确认,间接影响感知有用、满意度、持续使用意愿。此外,转换成本、替代者吸引对持续使用意愿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针对已有社交媒体用户信息交互意愿与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结果间的差异问题,对该领域相关实证研究进行综合再分析后得出更为客观的结论。[方法/过程]采用元分析方法,对搜集的26篇实证研究中所提取的数据进行系统定量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对社交媒体用户信息交互意愿及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因素分别有6个、12个,其中感知有用性、社会影响、感知易用性与用户信息交互意愿强相关,结果预期、个体认知、感知娱乐性与用户信息交互意愿中度相关;个体认知、互惠、交互意愿、满意度、人际关系、媒体平台质量、激励、社会影响、结果预期与用户信息交互行为中度相关,感知有用性、信任、自我效能感与用户信息交互行为弱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基于互联网行业的"社交"和"社群化"等概念,以网易云音乐为具体对象,研究社交体验对移动APP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方法/过程]本研究借鉴期望确认模型,构建研究社交体验对持续使用意愿影响的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用户使用移动音乐APP时产生的获得体验、沉浸体验和人际体验显著影响满意度,获得体验和满意度显著影响持续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通过构建移动学习用户隐私信息披露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探究移动学习用户隐私行为的影响关系,以提高用户隐私信息披露意愿和对隐私信息的控制能力。[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对隐私信息披露文献的查阅,运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3个方面分析了移动学习用户隐私信息披露行为,利用结构方程对提出的假设进行分析验证。[结果/结论]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隐私信息披露意愿对隐私信息披露行为有正向影响,感知移动学习收益性、移动学习用户社会影响、隐私控制自我效能和感知移动学习便利性对隐私信息披露意愿呈正向影响,而感知移动学习风险性则对隐私信息披露意愿呈负向影响。本研究能够帮助移动学习平台开发商更好地收集信息,为用户定制个性化的服务。[局限]研究的调查对象覆盖面较窄,对年龄、性别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入地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移动短视频用户的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从而帮助网络舆情监管部门加强移动短视频网络舆情管理。[方法/过程]文章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基于信息、信息人、信息技术、信息环境和谐发展的信息生态视角,构建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研究方法,使用SPSS 22.0和AMO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模型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说明,信息、信息环境、信息技术3个因素通过传播意愿对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信息因素对移动短视频UGC网络舆情传播意愿影响最大,其次是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探究诱发移动社交网络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的关键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理,为移动社交网络的设计者、开发者和运营者的社交网络功能优化、信息服务质量提升和精准营销推广等实践工作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方法/过程]以"压力源-压力-结果"为分析框架,在整合压力应对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的基础上,从技术压力和使用满足的视角出发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研究模型。实证研究以微信的深度用户为研究样本,采用"情境实验+问卷访谈"的方式获取404份有效样本数据,利用Smart PLS2.0软件验证假设和模型。[结果/结论]技术压力和使用满足的影响在用户使用社交网络时同时存在,均能显著正向影响用户的产品转换疲劳和使用疲劳,两者的综合作用能诱发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其中,技术压力因素中的信息过载、功能过载是产生社交网络使用疲劳的重要前因;使用满足因素中的情感需要满足、社交需要满足和信息需要满足是产生社交网络转换疲劳的重要前因。  相似文献   

12.
刘虹  李煜 《现代情报》2021,40(10):73-83
[目的/意义] 从动机、机会、能力3个维度揭示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 基于MOA理论,构建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因素模型,搜集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模型研究假设进行验证。[结果/结论] 利他动机、声誉动机、社区认同动机、知识获取动机、信息质量、系统质量、自我效能对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影响显著,社交关系动机、服务质量对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并不显著。该模型对解释我国学术社交网络用户的知识共享意愿和指导学术社交平台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探究移动图书馆用户的不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有助于提升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吸引用户深度参与,提高用户留存率。[方法/过程]以移动图书馆用户为研究对象,借鉴人—系统交互理论,通过扎根理论方法抽取不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并利用解释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通过MATLAB的矩阵分析梳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确定影响用户不持续使用移动图书馆的3个层面的17个因素,分别为用户层(期望不确认、社交圈影响、不习惯、不确定性、自我效能低)、人—系统交互层(感知易用性低、缺乏个性化、使用成本高、感知风险高、学习成本高、服务质量低)、系统层(替代产品吸引力大、信息资源匮乏、响应缓慢、导航设置不合理、隐私设置不科学、功能不健全);分析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针对各层次影响因素和分析结果,提出预防移动图书馆用户流失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信息技术的持续使用是衡量其成功的重要标志,探究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是解决微信小程序用户流失的先决条件。[方法/过程]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期望确认模型,构建了微信小程序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模型,采用参考经典量表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收集,通过实证分析确认微信小程序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微信小程序持续使用意愿影响机制如下:1)用户的期望确认程度对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感知娱乐性均有显著正向影响;2)用户的满意度是影响持续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3)用户的使用习惯对持续使用意愿没有预期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远  张磊  张敏 《现代情报》2019,39(6):38-47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信息内容特征对移动医疗APP用户推荐行为的影响和作用路径,提炼出对运营和管理具有积极意义的意见和方法。[方法/过程]以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整合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和口碑营销经典理论的相关因素,构建出"中心信息内容特征——自我推荐"以及"边缘信息内容特征——从众推荐"两条作用路径,并聚焦感知需求的调节作用提出假设并构建研究模型。实证研究采用"日志追踪实验+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来自移动医疗APP用户的288份数据,利用SmartPLS2.0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结论]信息质量、服务质量、系统质量正向影响自我推荐意愿;APP认知声誉、医生认知声誉、医院认知声誉正向影响从众推荐意愿;感知需求正向调节自我推荐意愿对推荐行为的影响,而从众推荐意愿对推荐行为的影响不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周涛  林晓靖 《现代情报》2021,40(11):65-72
[目的/意义] 移动社交APP发展迅速,但各类产品之间的功能较为相似,相互之间替代性较高,因此防止用户转移对于社交APP来说至关重要。基于PPM(推-拉-锚)模型,研究了社交APP用户的转移行为。[方法/过程] 对收集的322份有效问卷采用SEM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系统质量不满意度、服务质量不满意度、社会认同和社会交互等因素正向影响用户的转移意向,转移成本负向影响转移意向。研究结果启示社交APP需要采取措施阻止用户转移,从而实现用户保持,获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社会化问答社区的投票机制有利于信息消费者筛选高质量回答。本文以用户原创回答为研究对象,探讨影响知识分享用户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以信息接受模型为基础,基于知乎社区71 495条回答,结合文本分析与负二项回归分析方法,从回答特征、回答质量和回答者特征3个方面探讨知识分享有用性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回答特征(及时性、图片或引用)、回答质量(答案中心度、情感支持)、回答者特征(社会网络中心度、可信度)均对回答有用性投票具有正向影响。回答的语言多样性对回答有用性投票具有负向影响。本研究通过实证进行客观分析,有利于促进回答者贡献高质量回答并对社会化问答社区进行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对智能手机用户信息安全行为意愿进行研究,可以帮助相关的政府或组织更好地提供针对性的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过程/方法]本文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建立智能手机用户信息安全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感知威胁、反应效能、控制倾向和描述性规范对智能手机用户的信息安全行为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自我效能对行为意愿的影响不显著;作为社会环境的因素之一,描述性规范对感知威胁、反应效能、自我效能和控制倾向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