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解释性新闻、新闻述评、预测性新闻、深度报道是一组联系非常密切,但在内涵、外延关系方面极易产生混淆的概念。解释性新闻、新闻述评、预测性新闻均属深度报道范畴。解释性新闻与新闻述评是并列关系,与预测性新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破解新闻述评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困惑,文章引入西方解释性报道作为参照,并以源自语言学的话语分析学说为工具,对新闻述评的民国期予以文本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得出了三种文本类型并析得了新闻述评的主要特征,由此得出结论:新闻述评是一种与西方解释性生报道不同的颇具中国特色的特殊文体.  相似文献   

3.
对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主客观表达,多年来较多的一种说法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主观性深度报道,报道以述评型、评论型为主,报道观点明确,直接对新闻  相似文献   

4.
在诸多报刊文体中,新闻述评报道是不可或缺又较难操作的一种。新闻述评报道,是对一段时间内或若干空间里发生的诸多事实、情况、事件的综合反映,揭示带有分析性、启发性的总体情况、倾向或经验等,是以夹叙夹议方式传播新闻信息和思想观点的新闻体裁。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8,(12):18-26
中国新闻述评文体争鸣现象起于改革开放后首批新闻业务类教程的出版,而逐渐消声于本世纪10年代之后,代之的则是"新闻评论说"的独大,由此带来了新闻述评学界研究与业界应用的"偏评论化",既缩减了新闻述评"报道化"写作模式的应用空间,也弱化了新闻记者作为述评写作主力军的地位,同时背离了新闻文体要为现实语境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为此,文章以新闻述评的文体百年为契机,以文体争鸣为切入,阐述其观点,回顾其过往,陈述其现状,并解读其后果,进而认为:在"泛文体"时代,新闻述评的发展应多一些可能性,故若其争鸣止步于"新闻报道说"或"新闻评论说",会阻碍新闻述评文体功能实现的最大化及其在新媒体空间下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4,(11):7-11
新闻述评在文体划分上存在两大逻辑,一曰发展,一曰归属。从发展逻辑看,其与近代"述评"文体,以及唐宋明清的"述"、"评"文体关联较大,且与民国初期文体类分崭新化背景下出现的记叙文文体存在类属关系。从归属逻辑看,以其为界,上承新闻报道,中承分析性报道,下启述评性消息和述评性通讯等多种按照不同依据类分的文章体裁类型。两大逻辑各自成线,构筑了新闻述评在中国文体史上的一席之位。  相似文献   

7.
朱琳琳 《视听界》2000,(3):28-28
随着电视媒介对新闻评论的日益重视,电视新闻述评这一具有深度报道特质的新型节目样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的电视荧屏上,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景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电视新闻述评节目正日益陷入一个表面化的误区,即一味追求新闻事实过程的再现,丧失了评论节目“就事论理”的本性。本文将从电视新闻述评的论点、论据、论证三方面入手,试图对加强电视新闻述评节目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连俊 《新闻与写作》2001,(12):18-19
述评,是以夹叙夹议、边叙边评的方式来反映国内外重大事件或问题,从而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既是带有评论色彩的新闻报道,又是以新闻事实为基础的评论分析。由于述评具有观点鲜明、论说深刻、信息量大等特点,正成为继消息、通讯之后,媒体进行新闻报道使用的又一重要新闻体裁。 经济述评作为述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各类述评写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大到国际国内经济走势,小到老百姓柴米油盐价格的涨跌,都可以采取这种体裁进行报道,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在长期新闻写作实践中,经济述评形成了两个不同的侧重面:一种是…  相似文献   

9.
黄兵  李容 《声屏世界》2008,(2):27-28
立体组合式报道的概念立体组合式报道,是指采用多条新闻连续集中报道的手法,从不同角度对某一重大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报道的一种方式。①立体组合式报道中多条新闻的体裁可以不同,角度可以各有侧重,而其中每条既可以是整个新闻中的一个部分也可以是单独成篇的报道,并常配发新闻背景、现场访谈、分析报道、记者述评等。通过组合,让观众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甚至某些重要的细节,从而达到深化、强化宣传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尹平桂 《新闻三昧》2006,(11):50-51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这样解释非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是与事件性新闻对立和相区别的新闻。它的常见形式有:解释性新闻、专题新闻、综合报道、述评、工作通讯、工作研究、人物通讯、记者来信、调查报告、采访札记等。它所报道的多为实际工作、社会问题。其事实具有渐进性、广泛性和常见性,其存在空间比较宽阔。与事件性新闻相比,作者对其更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在客观报道的前提下有更多的开掘余地。在全球信息共享媒体竞争深入发展的当今,要获得独家的事件性新闻报道已经非常困难,而把非事件性新闻做大做深做出特色则成为媒体竞争的主要…  相似文献   

11.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是报道者(记者、主持人)在新闻现场利用实况音响包括伴随事物发生的音响、环境音响、访问音响以及报道者的现场解说、述评组合而成的报道形式。广播新闻现场报道是广播特有的一种体裁,它是广播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报道的一  相似文献   

12.
电视现场新闻有如下特点:一是及时迅速。现场报道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往往成为记者抢新闻头条的主要干股。比如中央电视台关于南方雪灾的报道,除背景新闻、新闻述评外,大量的现场报道从灾区源源不断传回来,极大程度场报道,画面地满足了观众对事态发展的最快了解欲望。二是现场感强。电视现、场景、同期声同时摄入,体现了现场报道的“第一时间”.  相似文献   

13.
网络媒体新闻大多数转载自传统媒体,传统新闻报道体裁如消息、通讯、特写、述评、深度报道等在网络媒体中也会自然承继.但是网络媒体有其自身的传播特点。在对网络新闻传播规律深刻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新闻实践。摸索出一套能发挥出网络快速、及时、海量、多媒体优势的报道方法,产生了专属于网络媒体的报道形式。滚动新闻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4.
叶胜美 《视听纵横》2007,(3):110-111
特殊新闻现场报道,是指报道者(记者、主持人)在特殊新闻现场(一般指灾难性现场或突发事件现场)利用实况音响、现场采访同期声和报道者的现场解说、述评组合形成的报道形式。与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相比,在特殊新闻现场中,广播是灵活快捷的新闻媒体,有着其他新闻媒体难以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4,(17):74-80
本文以美国社区报的发展变迁为线索探讨了美国社区新闻思想的流变,选取了不同阶段代表性学者和新闻从业者的社区新闻观进行分析。美国社区新闻思想的大体发展脉络是:早期乡镇报人有办报的思想但没有报道本地新闻的思想;上世纪30年代注重本地社会生活报道成为乡镇报纸共识;自1950年代郊区城镇报和大城市邻里社区报获得大发展,"社区新闻"概念应运而生,社区报纸与社区发展关联起来;1990年代至今,社区新闻思想走向深化,社区报纸的责任意识凸显。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情的报道和述评. 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摄影图片是新闻摄影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它主要依靠抓拍完成,其宗旨是说明事件、传播消息、引发影响.新闻图片应制作标题,附有精彩的文字说明,以介绍事件发生的背景和过程.新闻摄影最主要的特性就是新闻性,及时报道和传递信息,以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广播的现场采访是利用现场音响和记者的现场解说、述评组合成的一种报道形式。记者是边观察、边采访、边解说。报道与新闻事件的发生同步进行,使听众如临其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2):I0004-I0004
栏目定位:“说你身边的事”——选取日常生活典型的凡人小事。“说你关心的事”——侧重于对本省,本市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报道和述评;  相似文献   

19.
述评与综述的区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强 《编辑学报》1999,11(2):105-107
系统地研究述评类论文的写法及其与综述文献的区别。从述评与综述报道内容的侧重点、作者群、情报学价值、对参考文献的要求、写作格式、审稿要求及刊出周期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提出科研人员应加强对述评类论文的开发和利用,医学期刊编辑应加强对述评类论文的研究,提高述评类论文的刊出水平。  相似文献   

20.
田戈  杨方正 《当代传播》2004,(4):99-100
当前,我国新闻传媒正在认真实践中央提出的“三贴近”报道要求,在新闻报道中,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新闻从形式到内容更加耐看,更加好看。如教育新闻,不少媒体在以简讯为主要形式播报教育新闻的同时,越来越多地采用述评、调查、分析或解读等形式,多层面地揭示教育新闻事件的社会要素,拉近了新闻事件与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的距离,较好地反映了普通百姓对当下教育新闻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