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存在主义哲学传入我国已经有较长的时段了,其对我国教育理论更新的影响还未被深入地考察。本文从柏拉图《理想国》一书中苏格拉底与司拉雪麦格(Thrasymachus)的一段对话入手,分析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方式的“对话”,如何经由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哲学式的解读.跃升为“苏格拉底式的教育”。进而,以杜威的教育哲学为参照,对“苏格拉底式的教育”作更进一步的理解,力图展现存在主义哲学对教育理论发展提供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当下现实的教育主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以使其获得外在于生命的生存能力。我们需要以培育心灵和爱智精神的教育来纠偏。对柏拉图对话的教育意蕴的探寻正是为此而做的具体尝试。苏格拉底终其一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对话性教育实践,以培育人们的爱智精神;柏拉图书写对话回忆苏格拉底的教诲;柏拉图的对话体写作避免了口头谈话的时空限制和惯常的书面写作的僵化问题,生动地再现了苏格拉底的教育精神。柏拉图的对话期待真正的读者,怀着生命热情在阅读中进行爱智精神的自我培育,真正地把苏格拉底的教诲带入当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力求明晰《斐多篇》中苏格拉底在面向死亡的情况下所持有的身体观与灵魂观;阐释苏格拉底之所以安然地选择了正义地面对不公正的死亡判决,并非因为对生的无爱,而是出于对哲学对美善的爱早已超越了生死;揭示苏格拉底之死的教化意义在于劝告活着的世人应善待自己的灵魂,过有省察的生活。这也启示我们当下生命教育应重新...  相似文献   

4.
现象学视阈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学由胡塞尔创立,经海德格尔、萨特、范梅南及庞蒂等人的发展,成为西方重要思潮之一。现象学提出的许多主张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象学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培养企业家,而在于培养企业家精神;大学生创业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应关注全体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教育不应是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而应采取"苏格拉底式""个性化""对话式"教学;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不仅要注重显性知识,而且更要重视隐形知识,同时让学生成为知识和教材的支配者。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教育家和思想家苏格拉底没有留下有关他自己的任何教育思想和活动的记录。现在关于苏格拉底思想的知识是从他的弟子柏拉图的记录中得到的。这些记录绝大部分以苏格拉底作为主要角色写成对话形式,在这些对话中充分体现了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即“苏格拉底法”,又称“产婆术”。这种教学方法在东西方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产婆术”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1.“产婆术”教学方法的实质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在于通过认识自己达到获得知识,最终成为有智慧、有完善道德品质的人。他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错了,他并不指出错在哪里和为什么错,而通…  相似文献   

6.
<理想国>的开篇交待了整个对话发生的场景和缘由,虽然篇幅较少,但对整个<理想国>的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也是我们解读<理想国>的重要突破口.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开篇的各个细节,试图说明苏格拉底是在何种意义上是被强制留下的,表明理想国当中哲学家与普通民众、哲学与政治的复杂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7.
苏格拉底的美学思想主要见之于色诺芬的著作和柏拉图的早期对话。传统观点认为在《回忆苏格拉底》中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在效用"的美学观点,并以此作为其美学思想的元点。但是这种概括没有把握住苏格拉底美学思想的精髓,"美在合目的性"才是其美学思想的要义所在。它涉及合乎人的目的性和合乎神的目的性两个层面。"美在合目的性"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对古希腊美学"和谐说"的改造和扬弃,同时也构成了柏拉图"美在理式说"的滥觞。  相似文献   

8.
教育只有以本真的方式存在,才能永葆其本质。在中西方文化与教育的源头上,两位教育大师孔子和苏格拉底创造的对话教育之古典范本以原始、质朴和天然的方式呈现了教育的原生态和本真存在方式。教育赖以发生的几种主要形式都是以对话的样式存在的。教育之本真在对话,它以对话而存在,因对话而发展。教育对话本真对教育管理的启示在于:要采用顺应教育对话本真的管理方式,使教育管理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和民主化;要用对话重建教育管理的内在关系,形成一种内在的良性互动机制;要用对话促进教育管理去行政化;要用对话解放教育管理人性,释放教育管理内在活力与动力。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在《裴洞篇》与《格黎东篇》中分别记述了苏格拉底被判死刑之后在监狱中与友人的两次谈话,值得探究的是,在这两次谈话中苏格拉底分别用不同的理由拒绝了逃离监狱的理由。这两篇对话除为我们呈现了哲学史上苏格拉底的赴死,也隐含着柏拉图的一种态度与选择。  相似文献   

10.
2.苏格拉底教子重德轻财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是希腊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出身于雅典一个平民家庭,其父是个雕刻匠,母亲是个助产婆。他少年时代跟随父亲学过雕刻术并有成就,在雅典的卫城上曾有他的杰作,但他更喜欢思考问题、钻研哲理。他经过刻苦自学、虚心求教,后来成为雅典城享有盛名的哲学家。许多青年人纷纷拜他为师,但他仍以“无知者”的身份出现在青年中间,以学生为友,通过谈话、讨论、辩争、交心来使学生获得知识。他所采用的质疑、诘问、归纳、结论颇具特色的对话法,是古代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苏格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