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艳 《体育与科学》2012,33(4):81-85,61
以社会学相关理论为支撑,采用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农民工体育参与与社会融合进行研究,结果认为:在文化层面,农民工的体育锻炼参与与农民工的文化融合程度成正相关,农民工的体育参与受到文化层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受教育程度和现代观念等方面);在社会经济层面,农民工的社会经济融合程度与农民工的体育参与程度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社会经济地位会影响个体的体育参与行为,社会经济地位的融合有利于推动大众体育健身参与促进体育参与机会的均等化;在心理层面,农民工对市民的社会差异性显著低于市民对农民工的社会差异性,在体育项目参与者之间农民工的社会身份同质化越鲜明体育参与者与非体育参与者之间的同质化越明显,相应的区别越明显则有刺激效应产生的差异性越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城市残疾青少年群体体育参与状况及其需要的社会支持进行研究。残疾青少年参与体育健身的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他们对参与体育锻炼具有较高的热情,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主要是在1-2次,时间在30分钟以下,主要在学校场馆和朋友一起参加体育锻炼。对社会支持方面,他们需要获得必要的运动知识和免费场地器材以及学校的健身指导。影响其参与体育活动的因素主要体现在缺乏兴趣、时间短缺、组织和场地不足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通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认为,大学生是否参与体育,以及以怎样的模式参与体育,并非简单的参与或不参与的个体行为,而是受到更大的社会背景的影响.其中,性别、家庭支持以及学校和群体内的体育氛围是影响大学生是否参与体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差异公民视角下的农民工体育参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就是差异公民的典型代表。农民工体育参与缺失,存在教育普及程度低导致的农民工体育文化认知上的偏差,经济资本不足影响了农民工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与意愿等。以差异公民理论为研究视角,就农民工体育参与缺失的主要原因及发展对策进行探讨和研究,提出借鉴成功经验,赋予农民工群体以特殊的群体代表权;代农民工立言,建立农民工体育需求的利益表达机制;重文化差异,着力提升农民工群体自我认同感和城市归宿感等对策和重要举措,以期改善和改变农民工体育参与相对落后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系统分析法,对佛山市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参与度与社会融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文化维度,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参与有利于文化融合;社会经济地位直接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参与行为;在心理维度,社会身份的差异即造成体育参与的项目和场所之间的差异,又影响其城市归属感.  相似文献   

6.
林子 《体育与科学》2012,33(3):110-112,117
体育公共服务筹资渠道单一,体育公共服务所需资金不足,国家供给主体供给不足的状况下,非营利体育组织与政府关系存在价值、功能与体制的多方面的矛盾。解决现阶段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发展失衡的矛盾,需要大力促进公众与社会组织的参与,形成多方合作的机制。非营利体育组织选择正确的政策路径、体制路径以及实践路径参与体育公共服务,是推进社会组织建设和服务民生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社会文化规训与性别角色期许是女性体育参与社会距离形成的本源所在,受此影响分别出现了项目选择和性别参与上的差异特征;经济收入与教育背景的影响使女性体育参与呈现明显的社会分层现象,影响着女性体育参与的行为选择;媒介传播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进一步凸显了女性体育参与的弱势地位.已婚群体的女性体育参与程度显著比未婚群体降低,女性体育参与的社会距离产生的本质并不取决于男性本身设置的距离感,而是取决于社会发展过程中附加的社会文化、性别角色期许、媒介传播、经济收入以及文化背景的共同作用.正是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造成了女性在社会角色中的“弱势”地位,这种地位是导致女性体育参与社会距离形成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8.
农民体育参与的行为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行为学的激发动机理论和群体动力理论视角,结合甘肃、安徽、江苏三省18村农民体育调查的数据和访谈资料,分析农民体育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健身动机是农民参与体育的内部驱力;健身氛围是农民参与体育的外在动力;体育价值观是影响农民体育参与的心理因素;健身场地是影响农民参与体育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9.
体育参与被认为是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但是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缺乏社会资本的解释路径。采用多阶段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收集全国8个省(市)的1 198份有效数据,对中国城镇居民的体育参与、社会资本以及生活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状况良好,但存在群体差异;体育参与可直接提升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社会资本在体育参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其中集体社会资本的贡献度更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女性体育参与分层现象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熊欢 《体育科学》2012,(2):28-38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女性对体育以及休闲运动的参与出现了分层现象,如何进行体育运动成为衡量其社会地位和身份的标准之一。本研究以社会分层理论和体育女性主义理论为指导,以质性研究的范式为基础,采用深度访问的研究方法讨论了白领阶层、蓝领阶层和失业群体三个不同群体女性的体育行为及观念。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了不同阶层的中国女性的体育经验是如何与她们的经济地位、教育背景、家庭环境以及社会文化意识相互作用、相互牵制并导致体育参与分层现象的。通过研究认为,不同群体妇女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和制约不同,她们并不能完全地、平等地获取城市体育发展的成果。一方面,女性参与体育的障碍已经减弱;另一方面,女性参与体育在制度上和文化意识上仍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影响了女性体育参与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她们对体育参与真正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对甘肃省天水市的失地农民的体育参与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问。了解了城镇化后的失地农民在对于体育的看法、失地农民体育参与的现状以及影响失地农民体育参与的因素等。调查结果发现:在被调查的失地农民中达到体育人口的标准占到了22.3%,并且有92.8%的失地农民是喜欢体育运动;有89.2%的失地农民认为需要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而体育参与的动机有60.7%是强身健体;失地农民体育参与的组织大部分是属于个人组织占到了74.1%;失地农民一般参加体育活动的地点在公园绿地与公路边;影响失地农民体育参与的因素主要有场地设施的缺乏、无人指导、活动环境差、无人组织等。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论证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探讨。认为: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实施具有双向共赢性,影响体育教师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主要包括体育教师文化程度、素质、课程设计,学校行政资源、课程文本的可行性等。提出:应重视体育教师参与课程实施的主体地位.赋予体育教师参与课程决策的权利;培育体育教师参与课程实施的合作文化,提升其参与课程实施的综合素质;建立校长领导体育课程实施的责任制度,确保体育教师参与课程实施的资源供给;制定体育教师参与课程设计的保障措施,强化其参与课程实施的主体意识;构建体育教师对话学科专家的互动平台,完善其参与课程实施的培训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体育与科学》2014,(3):116-120
本文以我国普通高校不同年龄段女性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等,对各年龄阶段女性的体育参与状况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女性体育参与的特点,同时找出其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高校女性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普通高校女性群体体育参与的态度积极、动机明确、形式多样、项目广泛、场地集中,但总体参与率不高,且呈两头高中间低的趋势;影响普通高校女性体育参与的因素呈现多样化,包括工作学习、没有伙伴、没有毅力、家务繁重、缺乏指导、没有锻炼习惯、场地设施、参与氛围、知识储备、项目内容、兴趣多少、身体状况等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的参与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分析当代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行为,探讨了当代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并从这三个层次分析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行为的因素,提高大学生综合管理体育锻炼行为的能力,达到改善他们休闲体育参与行为效果的目的,最终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残疾人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已有显著成效,尤其是在竞技体育方面,但在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该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对呼和浩特市残疾人群众对于体育活动、体育场馆设施的需求与供给,体育参与,体育建设残健融合情况等物态、制度及心理层面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当前,呼和浩特市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存在残健机制、设施不完善;尚未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服务体系制度不完善,导致供需失衡;投入经费不足,体育公共服务及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导致残疾人群参与机会不均;信息传播渠道不足、消息闭塞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立并丰富自己的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平台;更新并完善当前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增加残疾人体育经费投入;提升残疾人群体育参与意识;最大化利用资源,实现残、健融合,共享体育运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体育兴趣与体育参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两者相互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探讨和研究,揭示了体育兴趣对体育参与活动具有指向和强化作用,反过来,体育参与对体育兴趣的激发在一定条件下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分析了影响体育参与的因素,提出了培养体育兴趣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冰雪体育以其独有的锻炼价值促进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但由于冰雪运动本身的运动技术具有一定的高难度,对练习者和参与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同时又必须要有必要的服装、装备等因素,青少年的冰雪体育参与状况并不是十分乐观.对当前青少年冰雪体育参与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内在约束因素、人际间约束、结构约束等影响青少年冰雪体育参与的约束因素,并有的放矢地采取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营造社会氛围、完善教学环境、提高家长支持力度、提升自身的冰雪体育素养等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让青少年在参与体育的同时,学会与人沟通和交往,懂得遵守社会规则,成为身心健康的社会人,继而提升全民素养,为和谐社会、健康中国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安徽省大学生体育旅游的状况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安徽省大学生对体育旅游的了解程度较高,但参与比例较低,市场潜力较大;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旅游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实力不足和无人组织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基于CGSS2005、CGSS2015两期截面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居民体育参与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5-2015年间,居民体育参与率显著提高,体育参与的群体异质性与阶层分化现象日益凸显;(2)传统社会分层变量对体育参与的影响呈现多样化特征:随着时间推移,个人受教育程度对体育参与的促进作用递增,职业分层的影响依旧显著,而收入对体育的促进作用不断减弱;(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力在不断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家庭教育资本的作用不断增强。因此,要关注体育参与群体异质性扩大化倾向。建议通过优化政策,降低结构性因素导致的体育参与不均衡问题,提高弱势群体的体育参与率。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制约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主要结论:制约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因素包括:学校系统内体育课质量低、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保障力度不足;社会系统内既有客观的场地设施条件制约,也有主观服务意识淡薄的影响。应对策略:立足学校,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科学有效的组织体育课教学,保证体育课质量;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