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课程思政"与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并没有得到有效融合,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师资队伍、评价考核体系等方面都存在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文章对"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实施路径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
实验室不仅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更是应用型人才开展实践创新的重要载体。保障安全是实验室平稳运行的基础,而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有效手段。从明确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内涵与意义入手,分析并总结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实验室安全“三全育人”教育模式,从全员参与、全过程管控、全方位实施三个方面构建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以期为相关高校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的专业建设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在此背景下,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使用实验室的频率大大增加,对实验室安全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在剖析高校新工科实验室安全的内涵和意义基础上,分析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在推进安全教育体系建设方面的改革举措,包括“提高主体参与和防范意识”“开设安全教育通识课程”“明确职责,强化管理”“构建多元化教育模式”“加强应急处置演练”和“建立有效的评价与反馈机制”等方面,全面探讨了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改革实践的要素、内容、方法、途径及意义,为新工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实验室工作的首要任务,实验室安全工作永远在路上。通过将安全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精心设计安全教育内容,编写安全教材,制定实施方案,建立起科学的安全教育体系;通过严把“准入关”“准做关”“落实关”,筑牢实验室安全管理防线。从而把实验室安全工作贯穿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始终,有效地提高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安全技能与安全素养、安全责任感与使命感。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安全教育作为实验室风险管理中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应贯穿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始终。因此,建立健全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迫在眉睫。构建以安全文化素质形成为核心,以管理规范为“刚”、文化熏陶为“柔”,课堂内外相结合,保障措施并行,“四位一体”的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搭建以教学为推手的实施框架,势必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对落实国家政策方针、保障各类科研平台与实验室的实验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在高校生物实验室范围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国家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体系,做好二者之间的融合,做好大学生的领路人,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开展好国家安全教育,更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加深思政教育的宽度和广度,进一步提升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所包含的实验室安全内容分析,结合国家对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相关要求,阐述了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信息支撑等方面,就如何构建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共同体建设是构架新时代“三全育人”体系的逻辑诉求,也是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但就现实状况而言,课程思政建设存在协同育人不足、建设资源不足、育人方式单一等问题。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基于应用型、实践性人才培养目标,侧重于价值、任务、梯度、衔接等多方位的现实考量,以政、产、学、社密切合作的教育合作新形态为载体,构建“政产学社和互联网+”一体化育人体系,实现主体共建、价值共融、目标共享的课程思政共同体建设,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9.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给和平台建设要在战略上实施网络“思政平台”+“平台思政”,战术上实施“生活+思政”“学习+思政”“社交+思政”。要从现阶段的构建内容供给、平台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转向创新内容、延展平台、赋能教师、培育技术和完善制度的“五位一体”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以文化人内蕴着“文”的内容价值、“化”的方法价值及“人”的目标价值。高校思政教育以文化人的问题表现为内容层面对文化创新性认识不足、载体层面传统载体与新型载体分离、主体层面文化需求增长与文化自觉缺乏的矛盾。高校思政教育要充分发挥以文化人的功能,加强“传统+特色”内容建设、搭建“文化+思政”育人平台、培养“文化认同+创新”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多样化、革新化的新特点,O2O模式整合了线上教育资源,实现了线上理论学习与线下实践教育的深度融合。文章基于该模式,构建了“2+3+N”的思政教育体系,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一个新兴的教育理念,它将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实现德才兼备的培养目标。但是,对于“课程思政”的研究目前还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思政教育显得愈加重要,构建高校“课程思政”目标体系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构建高校“课程思政”目标体系的必要性和要坚持的基本原则,进而提出了构建“课程思政”目标体系的具体措施,希望对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早日构建我国“课程思政”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时代,网络思政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受多种因素影响,网络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还难以满足互联网发展速度与大学生学习需求。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应与时俱进,强化吸引力与时代感,把“互联网+”和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紧密融合,革新网络思政教育手段,强化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4.
实验室是高校科技创新和实践的重要基地,海洋类院校涉及化学、生物和海洋环境实验室.在开展相关教学与科学研究过程中接触和使用多种化学试剂、生物样品、环境样品及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室安全隐患突出,因此开展实验室安全课程是必要的.针对课程思政理念下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路径展开具体的分析,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内容中,以事故案例、实验...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大思政课”建设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大学生社团作为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主要载体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实践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思政社团和社团思政,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方向。本文基于社团发展与思政教育的关联性,分析“思政社团+社团思政”的第二课堂立德树人体系构建,以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思政品牌化建设探索“思政社团+社团思政”立德树人路径。  相似文献   

1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9):243-247
在分析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五化"的策略方法,即安全教育常态化、运行机制多元化、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完善化、授课队伍专业化和评价考核体系机制详细化,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提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五个建设",即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实验室安全教育支撑体系建设、安全教育授课队伍建设、安全教育评价考核体系建设和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高校实验室安全面临的安全责任压力加大、安全环保意识增强、安全健康要求提高的新形势,从重塑实验室安全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教育体系、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文化体系等方面,阐述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建设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0):265-268
以中英高校为样本,比较研究两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结构及环境保护措施。重点介绍了英国高校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安全准入制度、安全环保教育、安全评估和检查制度,借鉴英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科学经验提出几点建议,为完善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空间作为高校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战场和第一线,是高校“立德树人”、引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的重要场域,关乎大学生成长健康和国家网络的安全稳定。文章从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如何建立健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体系、“三贴近”原则开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三个维度展开论述。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以习近平关于网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行动指南,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政治方向,使政治理论落地到实践;建立健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体系是完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模式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为高校开展网络思政工作奠定基础;通过“贴近学生主体、贴近具体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时代感,使高校网络思政工作更具亲和力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针对理工科专业课程较少蕴含意识形态的属性及其给课程思政实施带来的挑战,首先构建“L1+M2+E3+AX”的“引领—示范—核心—覆盖”的层次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其次提出七种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方法,并以电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模拟电子技术”为例,探讨所提出的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法的可行性,为我国理工科专业全方位人才培养和高校“大思政”工作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