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5 毫秒
1.
在全球化的潮流下,一些西方大国借全球化这一机会,凭借其在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推行文化殖民主义,用来达到使其他国家“西方化”的目的。文化殖民主义在其本质上有着消极和积极的双重性。面对全球化形式下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文化殖民主义,要借鉴马克思殖民主义思想,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分析文化殖民主义的本质,进行文化平等交流,追求文化模式及价值的多元化,实现文化发展的自由化与非政治化,坚决抵制文化殖民主义,时刻警惕文化殖民主义的侵蚀。  相似文献   

2.
后殖民主义是一种不平等的跨文化交流现象,后殖民理论以此为参照系,它于90年代进入中国,中国学界开始真正思考中西文化互动对中国文化状况所产生的影响.后殖民主义批评,在中国文学批评中有不同注释,但这一独特视角,迫使我们去思考我们民族文化在新情境下文化认同和文化制造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梳理了翻译界关于可译性观点的基础上,文章首先肯定了文化的可译性,而《红楼梦》中大量文化因素的成功翻译也证明了这点,同时指出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翻译过程中必然存在着文化信息的损失,文化的可译性只能是个限度的问题,这是翻译实践中一个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因此,研究和探讨文化的可译性限度,寻找其解决的方法,对于有效地提高译文的质量促进跨文化的交流,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红楼梦》的两个英文全译本中译者所体现的翻译思想和实际的翻译技巧为我们进行文化翻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最后指出,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文化的损失不可避免,但随着文化交流和渗透的不断深入、译者自身文化素质及译文读者对异域文化接受能力的提高,文化可译性程度必将越来越高。尤其在当今的世界发展形势下,把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介绍出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淦丽霞 《现代语文》2015,(2):139-141
霍米·巴巴,作为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化翻译思想及其"杂糅"和"第三空间"的理论概念为当今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和文化身份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具体策略,也展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影响力和现实借鉴意义。通过归纳分析巴巴的文化翻译思想,结合中国文化外译的实际情况,试析适合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英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后殖民主义下的"世界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后殖民主义的解读一直存在着误解,许多人认为其单纯是对民族主义的支持。事实上,后殖民主义提倡的是一种多元文化主义,这在后殖民主义文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于是,一种新的无边界的小说——"世界小说"产生了。"世界小说"的产生有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作家有独特的创作手法与特色,是对纯粹民族性的反驳。在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小说"成为研究后殖民主义下多元文化的冲突和整合的一个极有价值的载体。  相似文献   

6.
后殖民文化批判逐渐被国际社会学术机构确定为一种重要的甚至是独特的文化批评模式。后殖民主义的文化批判,以否定和颠覆西方新旧殖民主义的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为宗旨,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批判和颠覆殖民主义所确立的"黑人/白人"、"自我/他者"和"男性/女性"等三组二元对立的文化模式,利用后殖民理论最终在"西方/东方"、"支配/被支配"的二元对立模式中对西方文化殖民现象作出解答,反对用西方殖民主义统治所构造的知识形式来框定和分析自己民族的文化而使其民族精神深处被殖民化和奴隶化。但是,这三组文化批判模式都存在各自的缺陷,即都是在殖民主义话语体系下对殖民主义文化及种族主义所进行的并不彻底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带有强烈解构色彩的文化批评理论,后殖民主义以一种边缘的目光,对西方霸权话语进行批判,意在实现异质文化间的平等对话。本文通过对后殖民主义进行解构并运用这一理论来分析现在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现代转换”为形式的课程导入模式,以便在后殖民主义文化背景下对我国的翻译教学的导入模式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翻译活动是一种跨时空和跨文化的语言转换,这一转换受到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因此,翻译的绝对可译性难以实现。在翻译过程中,语言的不可译是绝对的,而文化的不可译是相对的。在特定的条件下,文化上的不可译是可操作和转换的,具体方法有补偿式翻译、象译、直译加注和替换法等。  相似文献   

9.
杨文滢 《海外英语》2011,(2):128-129
以后殖民文化格局对中国文化国力的威胁为研究背景,以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为研究视域,深入探讨后殖民语境下中国翻译的尴尬处境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并以此为根据探讨本科翻译专业如何培养中译英人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聂燕燕 《海外英语》2014,(15):130-131,133
卡特福特认为翻译中的不可译既来源于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别,即"语言不可译",又来源于文化的差异,即"文化不可译"。该文分别从语言不可译和文化不可译这两个方面来阐释京剧英译中的不可译,并从京剧的经典曲目的英译本中举例说明,文章认为随着文化交流和沟通的深入,京剧翻译中的文化不可译是相对的,而语言不可译是较为绝对的。  相似文献   

11.
以当代汉语中出现的常用英源外来词为对象,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英源外来词译借所涉及的语用策略,并探讨中国文化语境在外来词译借中的作用,即在表音、释义的汉语字、词选择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对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形象思维方式以及汉字文化意义等因素的顺从。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的国际体系中,文化认同和文化吸引,已经成为维系国家民族间稳定关系的重要保证。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增进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了解和沟通,有利于我国国际形象的树立以及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我国外语教育应该肩负起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的历史责任,把中国现当代社会生活内容与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到教学中,确定双向文化语言教学方向,注重目的语文化的输入和中国文化的输出,从而提升我国学生文化外宣素养。  相似文献   

13.
当前对于外国品牌名汉译的研究侧重在具体的翻译方法层面,而缺乏自上而下的对外国品牌名汉译原则的深入研究。文章在目的论视域下提出了在汉译外国品牌名时应该遵循属性关联、文化适应和显著性三大原则,并结合宣传心理学和商标学相关理论予以论证;并指出此三原则对外国品牌名汉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中国品牌名翻译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汉籍外译在本质上从属于文化外交,从文化外交的角度考察汉籍外译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我们以文化外交精神为切入点论证了国人从事汉籍外译的必要性与正当性,强调了汉籍外译的文化情报价值,并探讨了与文化外交相适应的翻译策略——流畅与突显。  相似文献   

15.
欧静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50-15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堪称是语言的精华,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不同语种的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信息。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考虑到文化的差异,尤其是习语的翻译。本文在分析了归化这种翻译方法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汉语习语翻译成英文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学外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建与繁荣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综合育人的重要方面。以外语第二课堂活动为平台,积极加强外语文化建设是当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举措。本文从考察外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入手,探究了何以加强开展外语第二课堂活动,从而促进大学校园文化中的外语文化建设,探索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综合素质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当代汉学界,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果,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影响。他对唐诗进行了阐释与翻译,译诗被收录到世界权威的文学选集中,并选入到美国大学教材。宇文所安作为“文化他者”,将新批评理论运用到唐诗翻译中的文本表现,无疑对中国古典诗歌外译具有一定的启迪性,甚至是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离开了文化及其所承载的意义,语言将一无所有。从文化语言学视角,并结合语境理论,把《三国演义》文本置于具体社会文化历史语境中,从中日对比角度,指出文化信息缺失,阐述中日语言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出现了又一次翻译高潮。本次翻译高潮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以中译外为主。所以当前汉英翻译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在认识汉英翻译的重要性、特点以及译者应具备的素质的基础上,联系汉英翻译实践课程,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学生在翻译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困难,最后指出学生亟待提高的几个方面,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当前中国外语教育(尤其英语教育)的现状,本文从多元文化角度分析了中国外语教育由于在教学原则和理念、教学目的、教材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西化倾向,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结果,因而,建议应该在国家外语教学大纲、教师角色以及教材选择诸多方面,突出并加强对母语文化的教学,从而使外语教育真正促进全球文化多元性的发展,而非导致文化单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