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伦理观和价值观。个人主义是与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的一切从个人出发、一切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体系,它强调个人的目的性、个人的民主和自由,而今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集体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和伦理观,是对东、西道德文明扬弃的产物,它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的,它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集体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双重实现。在现实生活中,集体主义已成为调节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道德关系的主要手段,并日益内化为人们的心理素质,在推动社会前进和实现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过程中,它必将会成为人们自我实现的必要形式,同时,它也必将会不断调节和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德育对灌输的拒斥与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德育的兴起与发展,是对道德个人主体性和个人自主选择的确认与尊重,它对个人主体性的凸显与传统灌输对个人的主体性的漠视显然是一种对立的关系,亦即主体性德育在一定意义上是拒斥灌输的。然而,主体性德育也不能一味地反对和拒斥灌输,否则极易导致以极端个人主义、相对主义为基础的放任主义,使德育陷入危机。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德育的兴起与发展,是对道德个人主体性和个人自主选择的确认与尊重,它对个人主体性的突显与传统灌输对个人的主体性的漠视显然是一种对立的关系,亦即主体性德育在一定意义上是拒斥灌输的。然而,主体性德育也不能一味地反对和拒斥灌输,否则极易导致以极端个人主义、相对主义为基础的放任主义,使德育陷入危机。  相似文献   

4.
自由主义在当代中国被一些人所大肆鼓吹,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原因。马克思主义者要从对自由主义的全面认识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批判其理论基础,揭示其内在矛盾和深层社会根源,确立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科学方法与途径。一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西方文化由经验主义、理性主义、个人主义等理论合乎规律演化的结果。它强调个人价值和权利的优先性,体现了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它把自由原则作为核心概念,包括思想与言论的自由,政治自由(个人能够在不受他人阻碍的情况下活动的空间与个人的权利与自主)…  相似文献   

5.
以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和拉思斯等人的价值澄清理论为代表的现代知性德育 ,其形成既有现代社会所追求的科学、理性、技术、个人主义等现代文化的原因 ,也有西方所固有的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本文旨在分析西方知性德育的两个最基本的文化传统 :古希腊理性主义文化传统和基督教文化传统。认为理性与信仰的失衡 ,即古希腊理性主义文化传统借助现代科技得以泛滥和基督教文化传统在科技的挤压下的式微所导致的西方文化传统的失衡 ,是其知性德育得以形成的最重要的文化传统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哈耶克对个人主义的理解,奠定了其自由主义社会政治理论的基础,而他的个人主义有其独特这处,主要建立在“无知观”的基础之上,奉行的是他所谓的进化理性主义,或者说是波普所说的批判理性主义,这是理解哈耶克的钥匙,本文着重讨论了哈耶克的个人主义理论及他对唯理论个人主义的批驳,并分析了他对理性的理解与批判,试图从认识论的层面上对哈耶克的理论有所把握。  相似文献   

7.
哈耶克作对个人主义的理解,奠定其自由主义社会政治理论的基础。而他的个人主义有其独特之处,主要建立在“无知观”的基础之上,奉行的是他所谓的进化理性主义,或说是波普所说的批判理性主义。这是理解哈耶克的钥匙。章着重讨论了哈耶克的个人主义理论及他对唯理论个人主义的批驳,并分析了他对理性的理解与批判,试图从认识论的层面上对哈耶克的理论有所把握。  相似文献   

8.
就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比较概略探讨中美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美国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不同理解及所赋予的哲学意识,影响甚至决定着各自的价值观体形式。中国是以高度服从、高度统一的集体主义思想为依托,进而实现个体价值的。美国是以个人“空间”最大化--充分自由及充分自主为意识主流的个人主义思想来规范个人行为,实现个人价值的。本将对这两种价值观作概略探讨。  相似文献   

9.
关于德育功能的辩证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和个人性功能是辩证统一的。其经济功能与政治功能也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强调一方,而偏废其他方面,必须辩证地理解德育的诸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一、观念的错位导致德育功能的缺失 教育的“社会本位论”和“个体本位论”争论已久,而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及几千年来的教育一贯注重“社会本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整体的、关系性的,“社会本位”又极力宣扬“一大二公”,国家和集体利益至上,强调个人必须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这一点也许可以解释中国数千年历史绵延不断的原因,但也正因为如此,个人利益受到轻视,甚至连单个的人也是不重要的。在这种社会传统观念中的德育也必然是忽视个人的,它过度强调国家和社会的要求与需要,却很少顾及个人的生理心理需要,不关心个人私利,从…  相似文献   

11.
对于现代性,通常会用劳动分工、个人自由、理性主义以及个人主义等来概括它的特征。作为古典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齐美尔的《货币哲学》一书中充分地表现了现代性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教师教学意识的缺憾主要体现于:以理性主义为依托的教育理念的泛滥:衍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主义价值取向在教学领域中延伸;单向、线性、静态的行为模式严重束缚着教师的思想与行动;被动、服从的生存方式堂而皇之地被教师演化为自在自发的存在方式。实现教学意识的现代转型,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实现教学理性主义的回归;冲破保守思维,从个人主义走向合作对话;变革行为模式,增强教师探究与反思能力;改善存在状态,形塑自由自觉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3.
从大陆哲学的角度,通过对传统人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几个阶段:即诞生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的简述,揭示传统人本主义的个人主义、唯心主义、理性主义的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现代人本主义与传统人本主义相比较的三个显著特征:个人主义、唯心主义、非理性主义。  相似文献   

14.
德育过程中教育者立场的转换戴锐检讨以往的德育工作,无论成功与否,大都存在一个共性:强调社会对个人的要求,突出教育为社会服务和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功能。于是,德育便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作为出发点,鼓励受教育者服从社会的需要,遵循社会规范;对不符合社会要求者...  相似文献   

15.
在资本主义的社会里,如果摒弃个人主义,那么,这个制度将失去其功能,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个人主义所扮演的角色,是激“个人的潜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繁荣。”因此,我们不可完全抹杀个人主义对社会的贡献。然而,个人主义也带来各种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6.
德育的工具主义倾向过多地强调德育的管理和限制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使德育成为达成德育之外目的的工具,促成了德育的形式化、表面化。德育工具主义倾向的理论根源在于道德理性主义。道德理性主义易于导致道德的理想主义和整体主义,易于导致道德的工具化倾向。而宗教统治和封建专制加深了道德的工具化。德育的工具主义倾向使得德育远离道德和学生的生活,激发和放大了学生对道德和德育的抵触,加深了现实德育的困境,影响了学生的道德自塑。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个人主义对教学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小健 《教学与管理》2007,(12):159-160
一、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 1.个人主义的内涵 美国学者萨姆瓦指出:“广义地讲,个人主义的概念是描写这样一种学说,认为个人利益是,或者应该是至高无上的;一切价值、权利和义务来源于个人。它强调个人的能动性、独立、行动和利益。  相似文献   

18.
古典自然法学派坚持以人文主义或人道主义为基础,用"人的眼睛"来观察政治法律问题.而这种人文主义或人道主义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主张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享有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认为国家和法律是通过社会契约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德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理性德育和情感德育之分。理性德育立足于理性主义哲学,依赖教师的理论灌输,具有整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情感德育立足于非理性主义哲学,依赖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具有个体主义的特点。人作为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有机统一体,使高校理性德育和情感德育相互依存而不可分割。人的理性认知与情感意识在实践活动中的有机统一,使高校理性德育与情感德育在实践中成功融合。  相似文献   

20.
论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对中国德育来说,最为需要的不是德育技术层面的改造,而是新的德育理念的创生与培植。培养学生“自主选择性”的道德人格,应是这样一种新的德育理念。这绝非“世纪末情结”下的无病呻吟,而是“选择的时代”给德育提出的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也是德育主体性得以彰显的实践要求。 一、培养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的现实背景 “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是与“被动服从式”道德人格相对的一个概念。前者的本质特性是“自主性”和“选择性”,后者则是被动和甘于服从。因而,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道德人格类型。在“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