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似曾相识燕归来。教育部又敲响了“减负”的钟声。“减负”问题在中国至少已有1个多世纪的历史。早在20世纪初,鲁迅便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60年代,毛泽东又严厉批评当时的中小学“课程太多”、“压得太重”、“摧残人”。80年代以后,教育行政部门更是专门开展了多次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专项工作,各种“通知”、“条例”至今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德育课改在实际教学环节遇到了困境,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寻求一种合适的道德教育方式:游戏。游戏,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基本方式,更是儿童的天性与权利。游戏精神与道德教育实质有着惊人的统一。作为一种实际的道德教育,游戏能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有利于培养与完善儿童健康独立的人格、形成儿童优良的个性品质。然而,在儿童道德教育实践中,游戏却被冷落或被异化着,这严重削减了儿童道德教育的实效。因此,游戏必然也必须成为儿童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3.
当前师德处于"低迷"状态与教师利益有着内在的关联性.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教师的有限理性、对成本与收益的权衡、机会主义倾向都会影响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消解师德"低迷",教育制度应确认教师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学校制度应具有公正性,并注重确立对教师行为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通识精神的彰显与我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多元价值的尊重、甄别与选择,对多种知识的通融以及开放灵活的思维精神与方式"为要旨的通识精神是通识教育的核心。现实中,"专门化"的通识教育已将这种精神遮蔽。唯有在通识课程的设置、专业课程的处置、整体教学过程的改革中彰显通识精神,注重提高教师的通识底蕴,并以通识精神指导学生的发展评价,才是通识教育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道德与经济具有内在一体性,道德内生于经济并具有不容忽视的经济价值。二元思维将道德与经济对立,导致道德的经济价值被遮蔽,道德乱象丛生。审视二元思维下道德与经济的对立,厘清道德的非独立性存在样态,明晰道德与经济的内在一体性,是确立市场经济道德法则,走出当前经济领域道德困境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6.
论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对中国德育来说,最为需要的不是德育技术层面的改造,而是新的德育理念的创生与培植。培养学生“自主选择性”的道德人格,应是这样一种新的德育理念。这绝非“世纪末情结”下的无病呻吟,而是“选择的时代”给德育提出的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也是德育主体性得以彰显的实践要求。 一、培养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的现实背景 “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是与“被动服从式”道德人格相对的一个概念。前者的本质特性是“自主性”和“选择性”,后者则是被动和甘于服从。因而,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道德人格类型。在“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里,道…  相似文献   
7.
教育中的“精神暴力”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无助于教师职场幸福的实现,有碍于教育真义的彰显。合乎道德的教育应摒弃“精神暴力”,唤起学生的主体自觉;提升教师的幸福实践能力,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以人为本,彰显教育真义。  相似文献   
8.
调查发现,农村中学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存在着观念滞后与偏失、德育责任意识淡薄、德育能力欠缺以及自身品德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原因在于其生活状况不尽如人意、“应试”取向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多元角色的冲突以及农村中学教师整体素质的差距.必须采取措施改善农村中学教师生存状况,完善农村中学教师培训制度,缓解教师角色冲突,并加强对农村中学教师德育实施的监督管理与效果评价,以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9.
当教师身存的攻击、趋乐、趋利本性和合理化倾向等人性弱点遭遇一定的外部环境时,便成为引发教育暴力的因素。清晰地认识这一点,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的人性修养,是消解教育暴力之良策。为此,我们须引导教师在人性自修时注入专业元素,在对教师的专门培育中注重其人文情怀成长,客观审视并合理引导教师的"新经济人"本性,加强制度把握以改善教师的职业环境。  相似文献   
10.
对于儿童来说,生活有多少种可能,他们就有多少幸福,生活的可能性是幸福生活的前提。人们总以为父母的爱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但不幸的是,大多数父母的爱却直接导致了对儿童生活的封闭,事实上剥夺了儿童的幸福。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追问父母是否具有真正的“爱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