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法制节目,是以普及法律知识、分析案件前后的法律意义,为电视观众提供法律服务为宗旨的社教类节目。在中国电视史上,与法相关的电视节目有许多,但学者们公认第一个正式的法制栏目是1985年5月22日上海电视台首次试播的《法律与道德》。近年来,电视法制节目发展很快,呈现出繁  相似文献   

2.
-法律术语是内涵十分严密的词语,法制报道大量涉及法律术语。确切地说,法制报道是运用法律语言再现新闻事实的一种特殊报道,因此,不懂法律术语的规范,就不会有科学的法制报道。  相似文献   

3.
在电视节目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法制节目的编导充分调动了种种电视手段,将一个个案例做成悬念迭出、紧张刺激的故事。随之带来的问题是电视法制节目的法制含量弱化了,作为电视法制节目的个性不再那么凸显,与其他节目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普及法律知识是电视法制节目的基本功能,弘扬法律精神是其根本宗旨,建立法治社会是其始终如一的追求。电视  相似文献   

4.
电视法制节目具有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巨大的受众市场。近年来,电视法制节目的视角在向市场经济的纵深延伸,在向罪与非罪,法制与道德的结合点上的一些社会问题中延伸,特别在向民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法制类节目开始出现在观众的视线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目前我国法制类节目已迈入繁荣时期。法制类节目发展至今各个方面基本上进入了成熟阶段,但社会责任意识仍在利益驱动下停滞不前,甚至下滑倾向日趋加重。因此,要提升法制类节目的社会责任,提高法制类节目工作人员的素质,制作出更多更好的法制节目,积极引导受众的法制意识,使受众获得更多的法律知识。  相似文献   

6.
法制节目,是以普及法律知识、分析案件前后的法律意义,为观众提供法律服务为宗旨的社教类节目,而明确“法是什么”应该是法制节目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说法制节目的大前提是弄清楚“传播的是什么”,要追问法的本质。虽然对法的本质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但学界公认“对法的本质的探讨,必须回归到人的本质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7.
电视法制节目从无到有,从沉寂到繁荣.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今天,从报刊、杂志,网络到电视,从中央级到省市级电视台,几乎都设置有法制类的新闻专栏。这固然有法制新闻本身所蕴涵的永远值得传媒追寻的知识性,趣味性价值,同时它也是人们对法律问题,法律知识的需求度不断提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法制类节目开始出现在观众的视线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目前我国法制类节目已迈入繁荣时期。法制类节目发展至今各个方面基本上进入了成熟阶段,但社会责任意识仍在利益驱动下停滞不前,甚至下滑倾向日趋加重。因此,要提升法制类节目的社会责任,提高法制类节目工作人员的素质,制作出更多更好...  相似文献   

9.
张鹏 《中国广播》2008,(12):76-77
法制新闻报道主要关注与“法律制度”相关的事物和信息,关注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法律现象和法治问题,法制新闻报道着重于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律意识和倡导法治精神,强调法律对社会秩序的规范功能,强调法律对于公众各项基本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肖嵩 《传媒观察》2014,(12):24-25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电视法制节目内容和形式都有很大的改变,但电视法制节目也存在内容和形式严重雷同、节目内容低俗化、和司法的关系处理不当、缺少对案件的深入和理性分析,影响了电视法制节目的传播。因此,必须从理解法的精神和本质、电视法制节目传播手段两个层面出发,才能实现电视法制节目的传播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论法制新闻传播中的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闻法律关系的正确运用和实现,是新闻传播制度化和法律化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在梳理法制新闻与新闻法制的关系、新闻法制中法律关系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等知识的基础上,主要探讨当前法制新闻传播中存在的法律关系问题,并提出正确处理这些法律关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电视法制节目不少案例通过纪实手段报道公民或法人之间的敏感问题,满足观众了解社会现实、揭露社会问题的愿望,很受观众欢迎。但暴露过大、侵犯到公民隐私的问题也时有发生。由于法制节目的定位和特征决定其内容必然是人们的法律实践和法律行为以其所引起的法律关系,电视法制节目制作者必须处理好节目中的暴露性和公民隐私权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唐晖 《声屏世界》2004,(9):24-25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深入发展、观众欣赏品位的提高,电视法制节目,特别是地方台的电视法制节目与社会责任的要求、受众需要的期待,明显存在着差距,而且差距有日益扩大的趋势。不少地方电视台的法制节目已风光不再,收视率开始下降。如何提升电视法制节目的品质,不让已聚集的受众流失,是电视法制节目的制作人当今思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法制新闻业已成为现代新闻报道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以它的可读性、趣味性、知识性吸引了众多的读者。但是,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法律知识的增多,新闻报道中引发的法律纠纷也H趋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闻业的发展,造成了新闻媒体与媒体受众之间的矛盾。因此,法制新闻报道自身也有诸多法律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5.
法制频道——喧嚣后的沉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耘耕  周聘芬 《新闻界》2005,(5):31-32,40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中错综复杂矛盾的出现,人们的法制意识逐步增强,对法律问题的关注度,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度不断提高.作为传媒基本载体之一的电视与法结下了不解之缘.据调查,法制节目在观众经常收看的电视节目类型中高居前列,仅次于新闻节目,而且一般观众对栏目的满意度都非常高,88.6%的受访者表示喜欢法制节目。  相似文献   

16.
张鹏 《新闻世界》2012,(9):45-46
法制新闻报道主要关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法律现象和法制问题,着重于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律意识和倡导法治精神,强调法律对于社会秩序的规范功能及对公众各项基本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高爽 《声屏世界》2013,(5):24-25
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推进,全国各地广播法制节目蓬勃发展。但是,现在的法制节目不外乎以案说法、庭审纪实、法律帮助等。这些样态固然主题鲜明、经久不衰,但同时也存在着题材受限、后知后觉的弊端,而且生硬模式化,容易让听众产生审美疲劳。如何跳出这种模式,让广播法制节目更具可听性、服务性、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法制报道的局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法治建设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法制报道也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局面.但同时,也应看到其中存在一些结构性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吴旭东 《视听界》2002,(4):23-23
电视类法制节目是要让观众在收看节目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律的熏陶和教育,感受到法律就在他们身边,明白知法懂法,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因此,普法意识是其必备的因素。一、加强法制节目的法律含量。法制节目不能等同于“热  相似文献   

20.
建立诚信档案是民族美德传承与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而良好的诚信档案意识是大学生做好"校园人"并成为"社会人"的需要,应在法制校园建设和法制课程教学中提升大学生诚信档案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