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加强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光荣传统和特色之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今年5月26日,教育部在云南召开了“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现场会”,周济部长在会上作了题为“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的重要讲话,对勤工俭学在历史及现实中的重要地位、作用作了深刻阐述,对这项工作的继续、深入发展指明了方向和任务。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科学》2005,(1):24-25,41
河北省涿州市是个农业县级大市,90%以上的学校分布在农村。如何发挥当地农业优势,开发校园经济,达到创收育人的目的,成为涿州市勤工俭学工作的重要课题。市教育局1993年就制定出“以开发校园经济为突破口,推动农村学校勤工俭学工作深入发展”的整体思路。十年来,在河北省、保定市教育行政部门及涿州市教育局各位领导的热心支持、多方鼓励和鞭策下,全市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和广大师生积极进取,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现场会日前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会上要求,在中西部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事业发展,从解决农村地区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生活困难问题人手,为中西部农村地区农村教育和“两基”攻坚与巩固提高提供重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石桥镇位于鄂豫两省,襄阳、河口、邓州三区(市)交界处的边远地区,是一所有五十年历史的寄宿制农村初级中学,现有教师94人.18个教学班,1450名学生。学校自建校以来,始终紧抓勤工俭学。尤其是近年来,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以教育教学推动勤工俭学活动,拓宽勤工俭学的途径,以勤工俭学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取得了“育人”和“创收”双丰收。多年的中考综合评估均列全区前茅,多次被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由开始的5000元左右增加到近年的年纯收入16万元左右。每年的勤工俭学收入除留20%用于扩大再生产外,其余部分分别用于改善办学奈件,解决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和特困生的学习、生活上的困难等方面。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5.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云南召开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现场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交流总结近年来农村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的有益经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事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地区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生活困难问题,为中西部农村地区“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提供重要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6.
威海市共有中小学334所,其中农村学校253所,占全市学校总数的75%;在校生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56%。因此,农村中小学学校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全市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如何更好地提高农村中小学的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建设为促进我市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农村教育水平整体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我市教育系统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紧紧围绕“农村教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教师队伍,规范教育管理”等四个重点,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全市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开展勤工俭学是实施“三生教育”的重要途径 实施“三生教育”是云南省教育事业的一件大事,对深化教育改革,培养新一代建设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整合教育资源,积极实施“三生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展勤工俭学与实施“三生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开展勤工俭学是结合农村中小学实际实施“三生教育”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农村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卫中 《江苏教育》2007,(21):20-21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推进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促进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抓手,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保证。目前,宜兴市有在职教师10815人,其中农村学校教师6572人,占全市教师数的60.77%。近几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优师”、“惠师”、“师德”三项工程,多方位、多形式、多层次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湖南省耒阳市教育局坚持长期发展勤工俭学的方针不动摇。以“发展与提高并重,改革与创新并举,育人与创新相结合”为指导思想,制订了“外抓市场、内抓管理,发展产业、服务教育”的发展思路,秉着“从当地经济和发展水平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勤工俭学”的工作原则。明确工作责任和任务,在规范教育市场,发展校园经济,筹建基地为“三农”服务,提高综合效益等方面而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连续六年被评为衡阳市勤工俭学先进单位。2004年度被评为湖南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部长周济5月26日在云南召开的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现场会上说,长期以来活跃在田野山间的勤工俭学,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有益事业,要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实实在在为农村教育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教育事业特别是农村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表现为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教育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教育发展成效显著,“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目标基本实现。但总体来说,与城区学校相比,农村教育的发展仍显滞后,主要有“四个差距”: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科学》2005,(4):11-13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是鄂西北的一个农业大区,素有“神农故里、编钟之乡”的美称。面积6989平方公里,总人口160余万。全区现有中小学校220所,在校学生22万余人。近年来,我们坚持勤工俭学为教育服务、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努力拓宽勤T俭学渠道,使全区的勤工俭学工作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4.
勤工俭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曾做出过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面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形势 ,我们运城市教育局积极探索新时期勤工俭学的新路子 ,通过组织各级勤工俭学领导、校办企业厂长 (经理 )到外省考察学习 ;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市勤工俭学、校办产业现状进行大调查、大摸底 ;组织召开全市勤工俭学研讨会、座谈会 ,组织举办全市勤工俭学管理干部培训班 ,基本理清了促进我市勤工俭学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策略。这就是 :必须充分发挥勤工俭学所具有的其他教育资源不可替代的育人、创收、服务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构建学区教育教学管理网络,促进阜阳农村教育均衡发展”观点的形成,是受到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阜阳市整体启动了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截至2004年9月底,全市8县市区都撤销了乡镇教办,建立了中心学校;界首市、颍东区的一些乡镇在划分大学区的基础上,一个乡镇设立两所中心学校。然而,阜阳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如何建立以中心学校为中心的学区教育教学管理网络?如何进一步淡化中心学校的一般性行政管理职能、不断强化教育教学的管理职能等问题又摆在了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全市教育系统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高水平、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高中段教育基本普及,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校长队伍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农村中小学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还不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与农村教育发展的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教育是困扰中国农村三大难题之一。西部大开发给了农村教育从低层次单一性走向各级、各类、各层次教育全面发展的必要与可能,建议采取“在教育事业发展基础上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的战略取向”。农村教育告别“工具论”,走向“主体论”,其重要标志是看能否以“把教育公正与公平放在首位”作为教育发展价值的最大化;其科学方式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其前提是建立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保证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一、对实施“教育富民工程”的认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以“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为标志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是通过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夯实了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目前,全市“普九”验收的乡镇达到100%,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提前3年通过了国家验收,全市人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6年。二是全市已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教育为农业、农  相似文献   

19.
一、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 (一)教育目标错位,办学效益难突破 从目前农村教育的现状来看,“怎样办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如何服务农村”这个方向性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好,表现为教育培养目标的单一应试性和离农性。其一,脱离“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以升学为目标的农村教育,完全按城市教育模式办,漠视了农村社会和农村教育发展基础之一是发展不平衡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无视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缺乏城乡差异的“双轨制”,没有建立适应农村发展的教育体系。其二,脱离农村生存和发展的背景。不能为学生提供多种教育选择,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布局的大幅度调整,农村寄宿制学校越来越多,寄宿生比例越来越大,学生在校的生活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钟祥市现有中小学263所,在校学生15万人。该市把发展勤工俭学,强化后勤保障,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举措来抓,让农村学生在学校吃得好、住得好、学得好,为农村教育发展增添了后劲,初步实现了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2006年12月12日至13日,全省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暨后勤工作现场会在钟祥市召开,省教育厅领导和与会代表参观了该市洋梓镇龙泉小学、富裕小学和洋梓中学后,对该市以抓“两基”“六配套”和“五大工程”为主要措施推进农村学校发展的成功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