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当代学生》2012,(24):58-59
《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本期"微阅读"书目:《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英雄不问出处,良知不分贵贱。刘、关、张桃园结义之时,刘备不过以织席贩履为业,关羽张飞也只是市井间的贩夫走卒。然而,身份低微,却心系朝廷。在汉末的乱世中,这几个"匹夫"以匡扶汉室为己任,最终名垂千古。诸葛孔明躬耕隆中,不出茅庐,却胸怀天下。一介布衣终刘备托孤重臣、蜀汉顶梁之柱。而成就这些草根之英雄伟业  相似文献   

2.
张飞,字翼德,与刘备、关羽在桃园结义,排行第三,手中丈八蛇矛枪,称为猛张飞,世之虎将。随刘备征讨黄巾贼,立下大功,使刘备受封平原相。近日市场变化莫测剧烈震荡,如翼德之脾气爆躁无常,猛张飞定下心神,仔细研判市场后解曰:  相似文献   

3.
大话三国     
《初中生》2010,(3):126-127
【桃园结义】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灭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也想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于是选定张飞家后一桃园结为兄弟。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  相似文献   

4.
《新作文》2006,(4)
三顾茅庐的故事人们已经耳熟能详。刘备屈尊三顾寻访卧龙,孔明隆中对策纵谈天下。此后,刘备从亡命将军变为了一方枭雄,诸葛亮也开始了他叱咤风云的政治生涯。从占据荆、益二州到白帝托孤,两人肝胆相照,心神无二,被后世视为君臣信赖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话说当年刘备、张飞、关羽在桃园结义之后,三人太高兴了,就一起喝了几杯,没想到,阴差阳错地却将500年前太上老君藏在桃园中的一壶“醉千年”喝了个精光。顿时,三人沉沉入睡,倒在桌上不省人事……“哎,头真痛!”刘备的眼睛挣扎了几下,终于艰难地睁开了。谁知,刘备的眼睛一睁开,马上就被眼前的景象镇住了:“怎么回事?这里是何处?”刘备猛地站起来,他发现周围一切都变了,门外的马车都变成了一个个铁家伙,飞奔而过,座座低矮的茅屋也变成了高耸入云的五颜六色的楼房,就连身处的小酒店也发生了巨变,唯一没有变的就是身边依然趴着两个人:关羽和张飞…  相似文献   

6.
从刘表政治集团所面临的内外形势、刘备与刘表的关系、刘备思想及言行等方面来看,刘表临终托孤于刘备都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在刘备不纳诸葛亮提出的“攻琮取荆”是他根据自己的政治主见,在分析曹操、孙权、刘表集团和自我力量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后,做出的完全合乎当时形势的正确抉择。  相似文献   

7.
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公元207年,势单力弱的刘备“三顾草庐”,诸葛亮就为他提出了预见三分鼎立而后统一全国的《隆中对》。以后十余年间,诸葛亮以其才智,协助刘备联吴抗曹,跨有荆益,建立蜀汉,并认真治理。从222年刘备夷陵战败,白帝讬孤,刘禅继位起,直到234年,诸葛亮“鞠躬尽瘁”,病死五丈  相似文献   

8.
刘备一生有"三低"最著名,也正是它们奠定了他王业的基础. 一低是桃园结义.  相似文献   

9.
带面具的人     
从桃园三结义一直读到白帝城托孤,刘备给我的感觉只有:虚伪、黑心。在罗贯中的笔下,备受推崇、集仁义胸怀于一身的汉室宗亲刘皇叔,集尽了人和之利,对人厚道、仁慈,会识才、能用贤,忠实到极致。可是,我总觉得那只是一张面具,一张虚假厚重的脸谱。  相似文献   

10.
《曹操煮酒论英雄》一文中,两个主人公曹操和刘备,一般认为曹操是个傲气十足的奸雄,而刘备是个韬光养晦,谨慎沉着英雄。而我认为俩人孰为英雄尚需斟酌。课文写刘备“就下处后园种菜”,关、张二人问他“为何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刘备却避而不答。我们往往认为这是他韬光养晦很深。然关、张乃刘之兄弟,当年桃园结义,歃血为盟,何等亲近?刘备对此二人都不信任,此可谓英雄?其二,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入府,刚至府内,曹操只问一句“在家做得好大事?”就把刘备吓得面如土色、失魂落魄;论英雄时,刘备推三阻四,乱论英雄;当曹操单刀直入、说破英…  相似文献   

11.
南阳是三国文化较为丰富的地区,归纳起来,共有八大特点:南阳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和成才的摇篮,南阳是三国历史的源头,南阳是魏蜀吴的人才库,南阳有卧龙岗等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南阳卧龙岗祭拜诸葛亮活动曾为明嘉靖皇帝所钦定,南阳有一笔名人与卧龙岗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由南阳人和事而积淀形成了数十个汉语成语,南阳在全国三国旅游线上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清初学术是中国学术实现从理学到朴学演进的重要节点。荀学是中国学术的重镇,这种演进体现在荀学研究中是由"抑荀"到"扬荀"学术风气的转变,是"以礼代理"的学风转向。清人凌廷堪私淑朴学大家戴震,其作《荀卿颂》既为师承所原,又源自当时"扬荀"的学风。凌氏以"征实"对待礼学研究,崇礼于训诂考据学问之中,为荀学研究中法先后王、性善恶之辨等有关社会政治理念争论做出解释。这种对荀学实践理性思想特征的提倡,启发了中国学术形上思维传统的新变。  相似文献   

13.
《History of education》2012,41(1):77-103
ABSTRACT

In the modern world, festivals and commemorative ceremonies, national pledges, songs are all used to help students connect to each other and their wider society, particularly to the nation state and its ideal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demonstrate how such rituals were used to different ends in terms of nation-building in the Republic of Turkey. The Western-oriented identity of the Turkish Republic began to take shape during the Ottoman era, and education played a very significant role in this.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educational rituals of the Otoman state to set the scene for the main discussion, which centr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rituals in the Turkish Republic. Religious and sultanic rituals were replaced by new rituals which fostered Turkish identity and promoted secular nationhood. To this end, the most effective educational rituals – national festivals, flag-raising ceremonies and Turkey’s student pledge – are examin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14.
祀祭丧葬文化在我国古代繁缛的礼节仪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丧葬制度以礼教符号为载体,将个体的哀痛情感内化为文字以试图对死亡这一永恒概念进行审视和对话,通过礼教来对吊祭程序进行点缀,使得丧亡的个体生命在“礼制”层面上存活于吊祭者内心成为了可能。家奠是诸多祭祀仪制中的一种。它受到“昭穆制”与“祭不越望”观念的影响,对它起源与仪制程序的考证,可以探求古人在祭祀中的细微心理,从中可以得出,家奠弔祭仪制应当是诸多繁杂礼仪中个体情感最为真切的一种,从已有的文献资料中高度提炼出家奠弔祭的一般程序,有助于我们对古代生死哲学的探赜。  相似文献   

15.
天台山道教在唐代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影响,这在唐诗里也有反映,有些作品记述了天台山道教的宗教行为,最主要的有导引服气、炼服丹药、研习经书、举行斋醮仪式等,这可以为天台山道教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在佛教寺院丛林中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地结合一些活动,举行有组织的茶会或茶宴(筵)。这些活动均有规范的仪式,在许多寺院丛林的清规中都有记载。同时,作为这类茶事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或不可缺少的礼仪,就是必须以"茶榜"、"茶状"等形式进行告示,并执礼延请某些特定的用茶对象。研究"茶榜"与"茶状"的相关礼仪规制及其文体形式和内容,有助于佛教史、禅文化史及茶文化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先农为古代教民始耕的农业神。秦汉时期,官方于春季农耕时祠先农,民间或有以腊日者。汉代以降,官方祠先农的具体时日安排则已受到五行学说的影响;在祠先农的祭品和祭祀规仪上,因主祭者身份不同而体现出"名位不同,礼亦异数"的礼制原则;先农神原型也随着秦汉王朝文化大一统下对各种神灵谱系的系统化整合工作而发生明显变化,体现出由抽象化的神本位向具体化的人本位转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彝族丧葬习俗历史久远,特色鲜明.前人对彝族丧仪的研究多局限于四川凉山地区,且多以描述为主.“过渡礼仪”理论认为,丧葬活动是一种仪礼或仪式.贵州盘县蒋底村彝族丧葬活动具有明显的仪式性特征,从仪礼或仪式视角对其进行研究,为分析彝族丧葬活动的结构及其意义、功能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实际现状,提出了立足本土文化、面向生活世界,通过礼仪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内心,在就业教育中全方位推进的德育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祖先神灵至今仍然是壮族最主要的崇拜对象。本文在对壮族祖先祭祀的内容、形式、特征进行总结、分类的基础上,阐述了壮族祖先崇拜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