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档案馆"资治"、"存史"和"文化传承"功能辩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档案和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可以抽象地概括为“资治”、“存史”和“文化传承”。三者之间存在“资治”为源、“存史”为本、“文化传承”为实的辩证关系。“资治”是档案现象的成因 ,也是“存史”和“文化传承”等功能的源泉。“存史”是社会赋予档案馆的最高使命 ,是档案馆的根本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的提出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对档案职业的一次“重新发现” ,是对档案馆社会功能的高度涵盖 ,它具体体现在档案馆的“存史”、“资治”功能之中。狭义的档案文化效用不同与广义的“文化传承”功能 ,它只是众多档案利用形态之一。在强调档案文化效用的同时 ,决不可本末倒置 ,忽视甚或忘却档案职业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在报刊上,使用“其他” 是当然,而“其它”也常用。这个“其它”合不合理、该不该舍弃呢?  相似文献   

3.
何谓"大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闹得沸沸扬扬的“青年必读书 目”,今天又在一些高校实行了。抛开鲁 迅、胡适、梁启超他们争论的“语境”, 在今天不仅仅是“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和“汲取世界一切文明成果”,对今天 的莘莘学子来说在当下世界“机器人” 与“人机器”的交替运作中,“重理工, 轻人文”已经积重难返,“人有病,天知  相似文献   

4.
"一"不能都改为"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任 《编辑学报》2005,17(1):39-39
在期刊审读中发现有的期刊把许多仍应当用“一”的而改用“1” ,例如“作为 1个国有企业”“每 1个步骤”“这是 1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新方法”等。按国标《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数字 ,必须使用汉字” ,如“一律”“一方面”“第一”“一届二次理事会”“一气呵成”等。这些比较不容易出错 ,而常常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另外一些情形。为了做到“得体” ,这里针对该用“一”还是该用“1”提出几条建议“规则” ,供同人参考。规则 1 “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  相似文献   

5.
杨树弘 《今传媒》2006,(7):42-43
经济新闻要解决走出“经济”说“经济”、就“经济”说“成就”、等“大路货”的“套路”,有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做法”——牵住“思想性”这个“牛鼻子”,这是经济新闻含金量高低、影响力大小的关节点。新闻因思想而存在!“立言”与“教化”的诉求深烙在新闻的灵魂中,就是新闻要有思想性。经济新闻的品质要核,在于它的“思想性”。“思想性”提升经济新闻的“含金量”和影响力“新闻是交通心灵的工具。”美国新闻学教授卡尔·比切的这句话,意蕴深长,延伸理解不难看出,“心灵”,不正是生产、汇聚思想的场所吗?这句话从一个角度证明了思…  相似文献   

6.
三年前,在新闻媒体上出现了一个新词:“第一时间”。于是一些媒体纷纷效仿,多年沿袭使用的“昨天”、“今天”、“刚刚发回”等体现新闻时效性的时间概念,逐渐被遗弃,取而代之的是“第一时间”。如:“记者第一时间发回的报道”、“本报(台)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问题第一时间解决”。“第一时间”频  相似文献   

7.
我留意过一些地方党报的一版,基本上天天有以“强调”、“要求”为主要词汇的标题。如“某某在座谈会强调”、“某某会议要求”等等。某报的头版上,竟然紧挨着有五条消息分别使用了“强调”、“要求”这两个词汇,而且这五条消息又全是会议新闻报道。每个会议都有分管领导参加,每个会议都“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甚至其中都有“要求”、“一把手亲自抓”、“全社会齐抓共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现在,“综合征”这三个字是越来越常见了,如“疲劳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手机综合征”、“空调综合征”、“快餐综合征”等等。专家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很多新的疾病,这些疾病常常是反映出不只一个器官而是多个器官或系统同时出现问题,在治疗上必须要综合起来对待。另外,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2005年4月起,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北京很多“黑诊所”在这场“风暴”中被陆续端掉。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市场对“黑诊所”的巨大需求,虽然“黑诊所”被屡屡查处,但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黑诊所”:庞大的地下产业近几年,“黑诊所”“治死人”的事件时有发生,例如无证村医菜刀“剖腹产”、兽医非法行医致使感冒患者过敏死亡、无证非法行医4针扎死“三好学生”等。而类似悲剧,在北京也有发生:2004年1月26日,一名9个月大的婴儿因发烧在通州区一家“黑诊所”输液时突然停止呼吸,后经通州妇幼保健院抢救,但…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主导的世界,时尚是“暴君”,需求就是“皇后”.优秀的“臣民们”最懂得如何取悦市场,对客户绝不会搞“良药苦口”一类的真情感动,只会推波助澜、让他们在“自恋”、“沉湎”与“纵欲”的道路上幸福地“气绝而终”.这就是市场上的“双方愉交”(愉快地交易)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1.
在科技书刊中,提到中药名称时,常常存在“怀山药—淮山药”、“怀牛膝—淮牛膝”混用的现象。那么,究竟是用“怀”,还是用“淮”,抑或“怀”、“淮”皆可用而表达的意思不同?1·此处的“怀”、“淮”是地域上的概念先来看一下“怀”、“淮”是指什么。中药历来重视道地药材。所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报纸是明天的历史”,那么就可以说“图书馆里藏有昨天的新闻”。二者既构成了这样的时空关系,就有谁为谁服务、谁被谁利用和怎么利用的问题。今天,共和国的大地上报刊林立,大有铺天盖地之势,加上视听媒体,于是,记者队伍迅速壮大。尽管不少报刊社和电台、电视台在招聘编采人员时,都在诸多必备条件中把“本科学历”列在第一条,以强调“知识”在新闻事业上的重要,但为数众多的编辑、记者,特别是三十郎当岁左右的青年“老记”,对“宏观知识”、对历史课本以外的“历史知识”、对警匪片以外的“法律知识”、对新闻长河里的“昨天知识”、…  相似文献   

13.
新闻“播”与“说”的研究与探索,应当说从改革开放之初,播音界纠正“高、平、空”“冷、僵、远”的八股腔时就开始了。那么,经过了20多年的努力,今天的新闻哪些“说”起来了?哪些还在“播”?“播”与”说”的发展趋向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4.
两种"硬伤"     
初版图书中“硬伤”太多 ,差错率居高不下 ,已经成为众多出版单位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了。那么 ,什么是“硬伤”呢 ?我在《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海》、《古今汉语实用词典》、《实用出版词典》等常用辞书中均未找到这一条目。有出版家云 :“此乃出版界之行话 ,意谓确凿无疑、无从辩解之差错也。”姑妄以此为释义 ,则可认定 ,那些“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差错 ,诸如“蓝色”误为“兰色”、“鸵鸟”误为“驼鸟”、“乾隆”误为“干隆”、“宣泄”误为“渲泄”、“km”误为“KM”、“pH”误为“PH”、“30 0K”误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报刊上常出现一些自造词语,如2000年9月30日《燕赵都市报》“金色奥运特刊”上有一消息,报道第27届奥运会中俄比赛情况,正题是《中俄大比拼》。什么叫“比拼”,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查《辞海》,没有“比拼”; 《现代汉语词典》中也没有“比拼”,只有“比赛”、“比试”、“比武”、“拼搏”、“拼刺”、“拼命”。例中从“比赛”和“拼搏”两词中各抽出一个词素,生硬地拼凑成“比拼”这个词语,实不足取。  相似文献   

16.
夏朝晖 《编辑学报》2004,16(2):143-143
笔者在编辑工作中发现不少作者将“阈值”与“阀值”混用。“阈值”和“阀值”究竟是2个不同的词,还是同义词,还是压根儿没有“阀值”这个词,众说纷纭,很有必要予以澄清。《辞海》中关于“阀”和“阈”的词条如下:阀f偄 控制、开关、把持。1)机械名词,指在管道中用来控制液体或气体的部件。意为阀门、开关、把持。如截止阀、减压阀、安全阀。2 )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支配地位的人物或集团,如军阀、财阀。3 )阀阅。大门外的左右柱,左为阀,右为阅。亦指功绩和经历。阈y敶 范围,边界,程度。1)门槛、门限,引申为边界、界阈、视阈。2 )阈浓度,用作…  相似文献   

17.
上海一家大报不久前在一篇题为“假冒军车遭遇红灯”报道中说道 :“加快法制建设……使其成为打击假冒军车工作的‘杀手锏’” ;过了两天 ,这家报纸在一篇新闻中 ,“杀手锏”又写成了“撒手锏”。无独有偶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打出字幕中 ,“杀手锏”又赫然在目。这些年 ,阅报刊时 ,只要留意 ,常常会有“杀手锏”出现。这也许是由于“撒手锏”原用于厮杀时 ,才使许多人误写成了“杀手锏”。其实 ,汉语中并没有“杀手锏”这一词语 ,有的仅是“撒手锏”。撒手 ,意思为“放开手”。《现代汉语词典》“撒手锏”释义为 :旧小说中指厮杀时…  相似文献   

18.
“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这些摄取日常生活经验的古典警语,不幸又在当今图书市场频频“出镜”。比如说,轰动一时的《谁动了我的奶酪》面市后,多家出版社竞相推出根据此书但名称翻新的准“克隆”版图书,结果差不多都“全军覆灭”、鲜有“凯旋”者。《老照片》的“扎堆”、“最佳选本系列”的“竞起”,也难逃“强弩之末”的厄运,更不用说等而下之的“跟  相似文献   

19.
《光明日报》2000年10月13日“历史周刊”《轩輗自省保清廉》一文,有“明代御使轩輗“、“都御使张纯”等词语。无独有偶,《文汇报》2000年10月18日“笔会”《再说文人无行》一文,有“御使参奏某厨子‘制膳甚咸’”之语。显然,引文中的“御使”、“都御使”皆为误植,正确的应是“御史”、“都御史”。  相似文献   

20.
编辑工作中 ,常常遇到“苏联”之前加不加“前”字的问题。自 1991年苏联解体 ,这个问题就存在了。或许 ,人们习惯在称呼刚过去不久的朝代时加一个“前”字 ,如清代初年说“前明” ,民国初年说“前清”。在一个时期内 ,这个“前”字可以起到某种提示作用 ,避免读者思维惯性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