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从游客角度阐述涠洲岛景区的旅游形象,通过携程、去哪儿在线旅游网站收集评论文本分析涠洲岛景区旅游记录数据,并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将这些文本材料具体化和直观化,总结并研究涠洲岛景区旅游景点的形象。通过抽样、词频统计、类别构造和结果分析等步骤,根据所得研究结果,为涠洲岛景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四点建议:优化开发运营机制;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对自然与人文景点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涠洲岛位于广西北海市区以南36海里处,面积26.63平方公里,是广西第一大海岛,也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喷发堆积岛。美丽的涠洲岛像一块碧玉镶嵌在北部湾海面上。这里四季温暖如春,树木葱茏,环岛岸线曲折,鱼类资源丰富,不仅是风光旖旎的旅游度假胜地,也是鸟类的天堂。  相似文献   

3.
<正>“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在斜阳岛,我更愿意用清代诗人齐彦槐的诗《冲麓村居》来描绘,这里是一幅简约生动、让人心醉的美丽岛屿画。斜阳岛位于涠洲岛东南海面上,由火山喷发堆积形成,距涠洲岛9海里,距北海市区44海里,面积约1.89平方公里。为什么岛名是“斜阳”呢?因为从涠洲岛可以看到太阳斜照此岛全景,又因为此岛横亘于涠洲岛东南面,南面为阳。斜阳岛是一个火山岛,状似一朵盛开的莲花,中部凹陷,是一个大的火山口,四周凸出。  相似文献   

4.
广西北部湾涠洲岛旅游开发已进入人地关系系统急剧演进阶段,人地关系失衡和利益冲突限制了海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包容性增长为理论视角,阐释海岛包容性旅游增长内涵,阐述涠洲岛包容性旅游增长现状,进而提出海岛包容性旅游增长的路径选择:推进海岛旅游业态创新,实现海岛旅游经济持续增长;落实旅游规划,实现利益共享的海岛可持续发展;提升政府合法性,制定包容性导向的海岛发展政策;培植"当地力量",提升海岛渔村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5.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具有既可悟、又可视的特点,体现着自然、社会的双重性。涠洲岛是我国广西北部湾地区最大的岛屿,也是我国最大和最年轻的火山岛,后发展为客家聚居地。涠洲岛许多地名带有地区特征,有着本地区的命名规律,反映着海岛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涠洲岛是史籍记载较早的地名之一.古时候涠洲岛上曾有珍珠池,出产珍珠,晋、唐、宋、明、清各朝代均有记载,有史为证;涠洲游击署选择岛中“城仔村”作为驻地,也可印证涠洲岛上有古珠池的存在;实地调查观察及文献记载分析也表明,涠洲岛上曾有珍珠池.  相似文献   

7.
民宿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业态,是带动旅游整体产业链发展的有效抓手。本文通过访谈和实地调研涠洲岛民宿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剖析其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规划引领和完善规范标准、创新优化产品和延长产业链、加强学习培训和优化运营管理、发挥协会作用和促进行业联动、强化品牌战略和创新营销手段等建议,以促进涠洲岛民宿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北海市涠洲岛居民62%讲客家话,当地人称为睚话。其主要的语音特点是: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的基本送气;心生邪崇船禅母部分字读边擦音;没有撮口呼;假开三跟假开二的主要元音都读[a];声调六类,平入分阴阳,上去不分阴阳;浊音上声今读平声。  相似文献   

9.
采用深度访谈的方式对北部湾涠洲岛生活方式型旅游小企业的经营特征和影响进行剖析。研究发现,海岛生活方式型旅游小企业在经营特征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对旅游市场供给和社区发展以及自然人文生态三个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根据这些特征和影响,提出促进海岛生活方式型旅游小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湘江流域河流岛屿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江流域分布着众多的河流岛屿,每一个河流岛屿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使得其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彰显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保存完好的生态系统和丰富多样的旅游功能.对湘江河流岛屿进行旅游开发有利于保护其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保障岛内外社区居民的利益和促进湘江流域的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湘江流域河流岛屿的旅游开发应以科学规划为先导、结合自身旅游资源禀赋和外部的市场需求、突出湖湘文化特色,并与其他旅游资源与景点进行联动开发.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旅游行为问题看生态旅游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生态旅游的大众化和大众旅游的生态化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旅游业主体的旅游行为对生态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旅游业主体的行为表现出与生态旅游不相适应的方面,游客破坏景区景观、政府的经济短视行为、旅游地居民的不欢迎态度等,这些给生态旅游带来不利的影响。要规范生态旅游行为,首先要关注生态旅游意识的培养,从构建生态旅游意识培养体系、拓展生态旅游意识培养途径等方面加强对旅游者、旅游从业人员、地方政府和旅游地社区居民的生态旅游意识培养,以形成良好的生态旅游习惯和行为,促进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北部湾地区村镇众多,海洋文化特征突出,需要深入结合“村镇”这一地域本体,将“村镇”特色和优势提升为强势。研究以涠洲岛特色旅游村镇为例,在对旅游竞争力中旅游资源要素、旅游区位要素、旅游形象要素、村镇文化要素等七个要素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整合资源,突出旅游产品特色、继续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全新发展旅游企业等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邢台市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现状为基础,以邢台市市政府2012年推出的"还邢台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工程为契机,着眼于邢台市山水生态城市建设与形象推广,通过打造邢台市"慢城、休闲、山水生态城市"的新特色、新形象及新旅游品牌,有效地提升邢台市旅游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对县域生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重点探讨了我国县域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生物立体共生型、有机物多层利用型、山区生态农业工程及资源开发型、全面规划良性发展型;我国县域生态工业的发展模式:资源节约型、主导特色型、示范园区型、高新技术型;我国县域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模式:景观休闲型、科考探险型、民族文化型、农业科技型。  相似文献   

15.
以南京灵岩山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为例,阐述了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必须以坚持旅游开发为前提,保护景观环境为目标,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的可持续规划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6.
With our country's quick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Pu'er's rural tourism in Yunnan Province shows a good tendency. So the exploi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ural tourism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ly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urrent conditions and trends of both rural tourism and Dendrobium landscape in Pu'er, and then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edible landscape application in Rural tourism. Based on this formula, the paper finally probes on the principles and the practical modes of it, in order to create good, healthful and reasonable rural tourist sights, realize its economic value, social value, cultural or spiritual value and ecological value, give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rural tourism.  相似文献   

17.
生态智慧城建设是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其建设核心是把生态特征和智慧特征融为一体,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并利用综合手段,构筑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生活空间。运城生态智慧城建设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提出了"文化为魂"的建设理念,提倡发展智慧旅游产业,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但目前建设中还存在盐文化主旨表达不足,盐池山水格局体现不够,盐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性不强等问题。今后,运城生态智慧城应注重从盐文化挖掘、盐池环境再现和盐文化再生三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旅游向生态化、文化性和内涵式方向发展,旅游者不再局限于单纯追寻观光游览性质的风景名胜区,逐步转向追求原生态的文化意境和休闲情调,讲究文化与旅游相互交融的体验享受。广西平乐县地处大桂林山水文化旅游圈最南端,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类型多样,具有创新创意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的独特优势。县城船商老街是平乐县城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核心,合理利用千年州府、船商老街文化资源和桂林阳朔旅游市场优势,通过创意性景观环境改造、旅游功能分区和活动项目策划,可迅速盘活船商老街的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迅速推进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也随之发展起来,乡村景观研究和旅游规划变得愈发重要。如何综合考虑乡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强化乡村生产、居住和游憩功能,塑造乡村景观意象,最终将乡村规划成可居住性、可投入性和可进入性都较高的田园化乡村,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建设美丽乡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景观规划设计、景观美学等理论对乡村景观的构成要素、景观类型、景观规划技术路线和景观规划内容等展开探讨,并以泉州市观山村景观旅游规划为实例,进行论证,提出具体的规划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世界自然遗产以其高品位的资源景观吸引着众多旅游者,但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如生态、环境等危害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加大了遗产地的管理难度,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产地旅游规划与开发、遗产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遗产价值及功能、遗产保护与利用、遗产管理体制、遗产管理法律等方面。在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应加强遗产旅游与保护之间的互动发展模式研究,同时还需关注对世界自然遗产特殊地质地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