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瓜一名寒瓜。《蜀中杂抄》有一首咏西瓜诗,其中有两句单写切开的一丫西瓜:"一片冷裁潭底月,六湾斜卷陇头云"。这种把西瓜剖开,并以深潭、冷月、清云来映衬其形、质的笔法,在给人以清雅隽永的美感之余,更把西瓜性寒、甘冽、多水等性格刻划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
王贞虎 《语文天地》2011,(18):43-44
三国·魏·郭遐叔《赠秸叔夜》诗:"心之优矣,视丹如绿。"南朝·梁·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唐·李白《前有搏酒行》诗:"催弦拂柱与君  相似文献   

3.
寒山子《寒山寒》诗有云 :“寒山寒 ,冰锁石。藏山青 ,现雪白。日出照 ,一时释。从兹暖 ,养老客。”今按“寒山寒”后一“寒”字 ,既承寒山子隐居之处名而言 (闾丘胤《寒山子诗集序》云其“隐居天台唐兴县西七十里 ,号为寒岩”) ,又有引伸而别具意象 ,且与后之“暖”字相应 ,盖言己 (诗中“老客”乃寒山子自称 ,说见项楚先生《寒山子诗注》 ,中华书局 2 0 0 0年版 )得道则心不寒也———心不寒 ,庶几身亦不寒耶 ?又 ,寒山子《人问寒山道》诗云 :“人问寒山道 ,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释 ,日出雾朦胧。”与前录“日出照”而冰雪“一时释”有异…  相似文献   

4.
正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唐·刘禹锡《春词》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唐·武元衡《春兴》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宋·欧阳修《浣溪沙》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宋·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相似文献   

5.
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和尚志南的《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此诗广为流传 ,深为人们喜爱。它平仄工整 ,对仗严谨 ,用十分平常的语言建构出一个表现了自然的、喜悦的、淡淡的而又深远的意境。诗中值得玩味的地方甚多 ,这里单说末句“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一句不是用的肯定句 ,而是用的否定句 ,这使得该句的句式不同于该诗中的其他三句 ,全诗在句式上到了诗末来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其实 ,不光是这一首绝句是这样 ,还有很多广为流传的绝句包括四句的古诗也是这样 ,几成一种写作程式…  相似文献   

6.
一、品味标题古诗(词)的标题往往是诗(词)的窗户,对理解诗(词)有指向作用。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标题点明跟写作内容有关的季节或时令特征:如王维《山居秋暝》的"秋",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夜",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春雨"。  相似文献   

7.
粼粼 鳞鳞     
小语《燕子》、《鸬鹚》都是优美的散文。白璧微瑕,其中所用“粼粼”一词值得商榷。粼,从(?)kuai,表示较小的水。《玉篇》说:“粼,又粼粼,清澈也,水在石间也”。《说文》:“水生崖石闻粼粼也”。可见,“粼”指崖石间泉水,其水清洁明净,故用“粼粼”形容水清澈或石明净。如,“扬之水,白石粼粼”。(《诗·唐风·扬之水》)形容水中石清澈见底。“一池寒水绿粼粼”。(翁卷《题东池》)说水清  相似文献   

8.
《陇头水》为汉乐府横吹曲辞之一,郭仲产《秦州记》和《辛氏三秦记》中所引的两首《陇头歌》,可能就是汉横吹曲《陇头》的古辞。梁陈《陇头水》创作是从模仿扩写《陇头歌》而来的,普遍采用永明体形式,写苦寒、抒乡思。中晚唐《陇头水》创作由陇水思乡的话题入笔,概括因水生愁、幽咽断肠的抒情传统。“陇水”、“陇头”等语汇在人们世代的吟咏中最终凝成了象喻苦寒思乡的化语符。《陇头水》哀婉悲怨的美感情调,为一味刚健豪壮的边塞诗增添了几分深婉的情致,丰富了边塞诗歌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9.
    
大凡事物都有几种别名,雪花也有许多别称,这些别称通常都出自古代诗人的名句,比如"银粟"(独往独来银粟地——宋·杨万里诗)、"玉尘"(东风散玉尘——唐·白居易诗)、"玉龙"(岘山一夜玉龙寒——唐·吕岩诗)、"六出"(六出飞花入户时——唐·高骈诗)。在广东省,雪还有一个很奇怪的  相似文献   

10.
绝句志南和尚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朱自清在散文名篇《春》中,写春风时引用了这首诗中的"吹面不寒杨柳风",可见朱自清对这首诗的欣赏、肯定。作者志南和尚是南宋有名的高僧。作者的诗笔如画笔,在读者眼前铺开的是温馨和煦、妙趣无限的春天景色。"短篷"指代小船,诗中抒情主人公显然  相似文献   

11.
唐朝诗人孟郊,曾在自已作品中写过不少有关身世寒贱、生活困苦的作品.如在《哭秘书大监》、《病起言怀》、《伤时》等诗中,他自称“贱”,《上达奚舍人》、《北郭贫展》等诗中,他自述“贫”.他曾多次描述自己衣单身寒.如:“影孤别离月,衣破道路风.”(《叹命》) “日短觉易老,夜长知至寒.”(《商州客合》)“贫病诚可羞,故床舞新裘.”(《卧病》)多次描述自己腹饥肠愁.如:  相似文献   

12.
翻开冯梦龙的《醒世恒言》,看第十一卷中的《苏小妹三难新郎》,看到了这样一个情节:洞房花烛之夜,新郎秦少游被新娘苏小妹"闭门推出窗前月"的对诗难题弄得一筹莫展,冥思苦想至三更鼓响,仍难  相似文献   

13.
鲜卑语"处可寒/汗"一词中"处",与汉语"尔""唯"同义,表示应诺,但其语源不甚了了.通过梳理中古以前汉语应诺词系统,探讨"唯"类应诺词的流变,发现自南朝开始,"唯"逐渐被"尔"取代,但北方汉语由于长期与阿尔泰语系语言接触,得以保持着早期用法,故而形成北方用"唯"、南方用"尔"的格局.通过文献对比可以发现,鲜卑语"处"与汉语的"唯"类应诺词存在语音对应关系,阿尔泰语系各语言的应诺词是中古鲜卑语"处"的直接后裔或者是借自汉语"唯".  相似文献   

14.
<正>晚饭后,我和母亲在紫藤架下散步,抬头望天,月朗星稀,忽闻脚下草丛间虫鸣悠悠,有着秋天的意象。母亲一边走一边淡淡地说:三伏里面有一秋,天快凉了,寒虫都叫了。寒虫,是我们对蟋蟀的别称。唐白居易《禁中闻蛩》诗:"西窗独暗坐,满耳新蛩声。"宋王安石《五更》诗:"只听蛩声已无梦,五更桐叶强知秋。"蟋蟀有众多名称,皆因其叫声,"蛐蛐"、"吟蛩"、"促织"等,杜甫谓曰:"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蟋蟀  相似文献   

15.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其九)[唐]杜甫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朱熹说:"杜诗初年甚精细,晚年横逆不可当,只意到处便押一个韵。"杜甫自己也说:"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大概到了晚年,随着"诗境渐熟",信笔写去,即是好诗。《绝句漫兴九首》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  相似文献   

16.
一、《璇矶图》的文化蕴含前秦行坚(公元357-384年)时,苏惠(字若兰)在秦州所作《回文漩玑图》,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篇奇文,总共840字排成的一个方图,从中可以读出数千首诗来①。南朝诗人江淹《别赋》云: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吴均《与柳恽相赠答诗大首》之第一首云:书织回文锦,无固守陇头。思君甚琼树,不见方离忧。梁元帝(寒闺诗):乌鹊夜南飞,良人行未归。池水浮明月,寒风送1寿衣。愿织回文锦,因君寄武威。又其(荡妇秋思赋)云:妄怨回文之锦,思君出塞之歌。债信(乌夜啼》诗云:弹琴蜀郡卓家女,织锦秦川窦氏…  相似文献   

17.
《史记·外戚世家》云:"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司马贞《索隐》谓:"按:大任……《毛诗》云‘挚国任姓之中女也’。"张文虎、顾颉刚、赵生群等或认为此"毛诗"之"诗"乃"传"之伪,或认为"诗"下脱"传"字,当作"毛诗传"。而事实上以"毛诗"指称《毛传》《毛序》乃至《郑笺》等诠释《毛诗》的著作,是唐人称《毛诗》之惯例。这即是说,就唐人称"毛诗"用例言,此处《索隐》之"毛诗"一词不存在伪字或脱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龙城”考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对王昌龄这首《出塞》诗中第三句"龙城"一词,目前存在着两种不同看法.一九七八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作"但使卢城飞将在",注云:  相似文献   

19.
“欸乃”一词,始见于唐人诗句.唐·元结《欸乃曲》:“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唐·柳宗元《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唐·刘言史《潇湘游》诗:“闻歌欸乃深峡里,欸乃知从何处生.”元结《欸乃曲》题下注:“欸:音袄;乃,音霭.棹舡之声.”(见《四部丛刊》本《元次山文集》第一册卷三第3页)宋·黄庭坚“稚川既得官都  相似文献   

20.
岑参《巴南舟中思陆浑别业》诗云 :“泸水南州远 ,巴山北客稀。岭云撩乱起 ,溪鹭等闲飞。镜里悉衰鬓 ,舟中换旅衣。梦魂知忆处 ,无夜不先归。”《文苑英华》首句录作“泸水南舟 (一作州 )远” ,而在明铜活字版《唐五十家诗集》中录作“泸水南州远” ,《唐诗品汇》中亦录作“泸水南州远” ,《全唐诗》中又录作“泸水南州 (一作舟 )远”。将“州”作“舟”在诗中可解为“南行之舟” ,于诗意无碍 ,但诗题中的“南舟”却文意不畅。罗邺《巴南夜泊》、《巴南旅舍言怀》便可明证巴南实指地名 ,而《文苑英华》录此诗时受诗题中“南舟”二字影响 ,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