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研究了假鹰爪属Desmos 4种植物和皂帽花属Dasy-maschalon 3种植物叶片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假鹰爪属植物叶片近轴面表皮具大型球状含晶簇细胞和不含晶簇的表皮细胞两种类型,远轴面表皮细胞均具一较小的晶簇;叶肉组织明显分化为栅栏组织细胞和海绵组织细胞,油细胞分布于第2层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内,单位毫米叶宽油细胞数为4~6个;主脉维管组织被薄壁细胞分隔成束状。皂帽花属植物叶片近轴面表皮细胞形状相同,均具一晶簇,远轴面表皮细胞的晶簇和近轴面表皮细胞的晶簇相似;靠近上、下表皮的叶肉组织均分化为栅栏组织细胞,在两层栅栏组织细胞之间分化为一至几层海绵组织细胞,油细胞分布于海绵组织内,单位毫米叶宽油细胞数为2~3个;主脉维管组织形成连续的环状。由此可见两属叶的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因而支持假鹰爪属和皂帽花属为两个独立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对菊科莴苣属Lactuca L. 的分类订正, 文中起用了乳苣属Mulgedium Cass.和山   莴苣属Lagedium Sojak两个较老的属名, 建立了二个新属,即翅果菊属Ptrocypsela Shih与假   福王草属Paraprenathes Chang. 文末提供了莴苣属及邻近属以及东亚地区的有关种类的分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西藏茄科植物资源分布状况,此研究以《西藏植物志》为基础,结合最新的文献资料和标本信息对西藏茄科植物名录进行梳理和整理。结果表明西藏茄科植物分布共计18属46种(含1变种、1杂交种),其中野生植物34种(含1变种)、栽培植物12种(含1杂交种种),在《西藏植物志》基础上共增加茄科植物4属15种(含1变种、1杂交种),形成新的茄科植物名录。研究结果将为西藏茄科植物的引种、驯化、新品种培育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我国眼子菜属、角果藻属和水麦冬属1 9种植物的花粉形 态进行了研究。在对比观察的基础上,总结了各属的特征,归纳了眼子菜属的花粉类型,并讨论了一些有关分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检查美国哈佛大学Gray标本馆(GH)、英国邱皇家植物园标本馆(K)和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BM)的中国翠雀属Delphinium L.植物标本,在王文采有关工作的基础上,对P.A.Munz1967-1968年在其《亚洲翠雀属(狭义)植物纲要》一文中有关中国种类的错误鉴定进行了进一步订正,给出了有关误订标本的重要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对广义的罗汉果属进行形态学、解剖学,孢粉学、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基础 上,进一步对该属作了分类学的修订。  主张将罗汉果属的三个亚属提升为三个属即自兼果属、小球瓜属和罗汉果属。  相似文献   

7.
对喜马拉雅和横断山地区特有的水龙骨科的宽带蕨属Platygyria Ching&S.K.Wu植物进行了形态学、分类学、生态和植物地理学的观察与分析,探讨了该属植物的系统位置、亲缘关系和生态适应性,推测宽带蕨属是随着喜马拉雅山脉的隆升,由瓦韦属Lepisorus(J.Sm.)Ching网眼瓦韦群植物适应高寒生态环境演化而来的新生类群。确定宽带蕨属有5种,即川西宽带蕨P.soulieana(Christ)X.C.Zhang&Q.R.Liu、多变宽带蕨P.variabilis Ching&S.K.Wu、耳基宽带  相似文献   

8.
野黄瓜Cucumis hystrix(2n=24)是在亚洲发现的第一个染色体基数为12的黄瓜属物种。这一发现对现行的以染色体基数和地理分布为基础的黄瓜属分类系统提出了质疑。采用SSR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对黄瓜属22份不同类型材料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黄瓜C.hystrix与黄瓜C.sativus var.sativus(2n=14)间的遗传距离(SSR:0.59,RAPD:0.57)小于其与甜瓜C.melo var.melo(2n=24)间的距离(SSR:0.87,RAPD:0.70)。SS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12种乌头属Aconitum L.和18种翠雀属Delphinium L.植物的染色体。在12种乌头属植物中,除粗花乌头A.crassiflorum为四倍体(2n=4x=32)外,其他种类都为二倍体(2n=2x=16),中甸乌头 A.piepunense中有B染色体存在,牛扁亚属Aconitum subgen.Lycoctonum的二倍体植物与乌头亚属Aconitum subgen.Aconitum 植物的染色体在大小和形态上有明显区别;所有18种翠雀属植物都为二倍体(2n=2x=16),其染色体在大小和形态上极为相似,但与乌头亚属的染色体易于区别。翠雀属植物的核型不对称性程度明显高于乌头属植物,因此从染色体证据来看,翠雀属要比乌头属进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中国乌头属Aconitum三亚属53种及变种的药用植物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的研究。纳出该属植物根部组织构造的6大类型和18种亚型,找出了鉴定乌头类药材的解剖学特征。并结合植物分类学。化学分类学、细胞染色体和毒性,探讨了该属组织构造与植物系统演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根部具有较进化的I型和II型构造的植物,含毒性很大的双酯型生物碱,主要存在于乌头亚属乌头组3,5-11系中;较原始的Ⅲ型、Ⅳ型及少数小根类Ⅱ型构造的植物,含毒性较小的阿替生和胺醇类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露蕊乌头亚属和乌头亚属乌头组1—2系;更原始的V型和Ⅵ型构造的植物,含毒性更小的牛扁碱型生物碱,主要存在于牛扁亚属中。本文还从解剖学的角度对乌头属下等级的系统位置作了讨沦。  相似文献   

11.
由于天然种间杂交,猕猴桃属Actinidia Lindl.的分类存在着组间界限不清、近缘种之间很难区分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该属不同组、系的植物花粉及种间杂交后代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探讨该属物种的系统学关系。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猕猴桃属植物21种、 6变种和4个不同种间杂交F1代植株的花粉,描述了它们的花粉形态,并根据花粉形态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检索表。研究结果表明:(1)猕猴桃属的花粉形状主要以长球形至近球形为主,变异较小,而花粉粒大小和外壁纹饰的种间差异较大。(2)多数迁地保护物种的花粉粒以三孔沟为主,不同于以前报道的以三拟孔沟为主,原因可能是花粉样本采集地的环境不一样,以及野外的广泛杂交造成的。(3)种间杂交后代花粉空瘪,无授粉能力,是由于所采用亲本植株染色体的倍性不同,后代不能产生正常花粉所致。(4)人工选育雄株花粉外壁纹饰较野生雄株花粉的精细,这种花粉外壁纹饰变小的特征可能有利于雌雄异株植物的授粉受精。这一现象值得进一步探讨。(5)雄株花粉大小与其雌株果实大小之间有一定相关性,这一现象有助于杂交后代的早期筛选。  相似文献   

12.
 首次发表假橐吾属Ligulariopsis Y.L.Chen的核形态研究结果。染色体间期为复杂型,前期染色体为中间型。染色体长度从2.70μm到4.70μm,平均长度为3.62μm,无明显的二型性;核型公式为2n=58=34m+18am(2sat)+6st,核型类型属于2A  。假橐吾属的核型和蟹甲草属与橐吾属相似,但假橐吾属具有较多的亚中部、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13.
爬山虎属植物利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爬山虎属植物属于系葡萄科系多年生木质大藤本攀缘植物,全世界约有15种.爬山虎属植物生有粘性吸盘因此可以攀缘岩石、峭壁和墙壁等.本属植物适宜生活在阴湿的环境条件下,但是也不畏惧强烈的阳光.本属植物能够普遍生存于中国大部分土壤贫瘠、寒冷、干燥的恶劣生活环境中,若条件稍好生长则更加良好.本文对爬山虎属植物基本生物学性质以及爬山虎的具体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描述,同时对国内外该属植物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总结,其中重点叙述了爬山虎和五叶爬山虎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介绍了爬山虎及其它爬山虎属植物可以广泛应用于城市垂直绿化、绿化荒山以及治理风沙地中解决饲养家畜和绿化矛盾等用途并对该属植物的医药和食品研究应用前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葡萄科Vitaceae11属37种代表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了观察,发现该科植物叶表皮细胞形状为无规则形或多边形,垂周壁一般为平直、弓形或浅波状;气孔器通常仅分布在下表皮(火筒树属Leea偶尔可在上表皮观察到),除无规则型(地锦属Parthenocissus、俞藤属Yua、葡萄属Vitis、蛇葡萄属Ampelopsis和酸蔹藤属Ampelocissus)最为常见外,不等细胞型(火筒树属)、短平列型(白粉藤属Cissus、乌蔹莓属Cayratia和崖爬藤属Tetrastigma)、  相似文献   

15.
多倍化是促进高等植物发生进化的重要力量。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多倍体在形成之后其基因组是如何进化的,利用38个随机引物对芸薹属Brassica L.禹氏三角(U’Triangle)中的多倍体物种及其祖先二倍体物种进行了研究。根据扩增出的273条带计算了遗传距离,并用UPGMA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发现,二倍体物种B.campestris(AA)与B.oleracea(CC)的亲缘关系比与B.nigra(BB)的要近;异源多倍体B.napus(AACC)比起其二倍体祖先之一B.campestris(AA)与另一个  相似文献   

16.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柏木属9个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属内种 间具有明显的酶谱差异,每个种都有其特征酶谱。并用排序的方法对柏木属9个种酶谱的相 似程度进行了研究,据酶谱的排序结果把9个种分为5个类群。其中:巨柏、西藏柏木、干香 柏、岷江柏木和剑阁柏木为一类群; 地中海柏木、柏木、墨西哥柏木和绿干柏各为一类群,从分 子水平上论证了前人对于柏木属各种间亲缘关系的论述。研究结果还表明,柏木属植物近缘 种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相似程度的替代与近缘种间的地理替代表现出强烈的映射关系,这 种关系可以用来揭示植物地理替代的规律。柏木属内种间平均酶谱距离为0.75,推测其地质 发生年代为侏罗纪。本文还发现用排序的方法研究同工酶谱可以达到定量比较的水平,在实践中有较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悬钩子属植物的引种栽培和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悬钩子属部分植物的引种栽培和开发利用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悬钩子属植物的引种栽培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发展前景,其开发和利用不但在医药方面具有很广泛的利用价值,而且其果实还可作为原料开发形成多种产品。  相似文献   

18.
在野外考察和室内标本研究的基础上,对薄鳞蕨属(中国蕨科)的分类进行了研究。 将2种 (华西薄鳞蕨和察隅薄鳞蕨) 和2变种(大叶薄鳞蕨和宽叶薄鳞蕨)进行了归并处理, 承认该属有4种1变种。  相似文献   

19.
越南苦苣苔科一新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特产越南南部的Hemiboea poilanei Pellegrin的花构造和营养器官形态的观察,我们发现这种植物在一系列特征上与半蒴苣苔属Hemiboea不同,不应隶属于该属,而代表了一个未被描述过的属。  此新属既具有原始的特征(萼片分生,雌蕊有2枚柱头),也具有进化的特征(花丝上部最宽,向下渐变狭,花药密被柔毛,2药室极叉开并汇通,花盘不存在,子房具中轴胎座,具2室,前室退化,不育),在花药和胎座的特征上与唇柱苣苔属Chirita相似,但在花丝构造,花盘,柱头等特征上有重要区别,其系统位置暂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豹子花属Nomocharis 6种植物和百合属Lilium 4   种植物的花粉形态与外部特征作了较系统的比较研究,其结果如下:  1.豹子花属植物花粉的   萌发孔均为单沟(远极)型,根据其外壁结构及表面纹饰的特点,可分为基柱网纹型和网纹   型,结合外部形态特征推断,可能存在由基柱网纹→网纹的进化趋势。 2.百合属植物花粉   的萌发孔多为单沟(远极)型,稀为2一3孔型,然而,其中外部形态极为相近的小百合集合群与   尖被百合在花粉形态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这一事实为研究百合科花粉的演化提供了线索。豹   子花属与百合属花粉虽在表面纹饰上存在区别,但从外部形态上,该属的一些种类与百合属极  为相近,反映出二属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