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盘点2013档案     
岁尾年初,是盘点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候,编辑部也盘点了2013年的收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等专家、学者,为《中学生阅读》(初中版)题词,莫言先生的题词是:“阅读不仅改变人的命运,也改变人类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的小说家莫言,在话剧创作上也是卓有成就的。他以一种不同于传统戏剧又与当代极端的先锋戏剧有差别的创作姿态,创作了《我们的荆轲》《霸王别姬》《锅炉工的妻子》三篇优秀的剧作,显示出了其在戏剧创作上丰富的想象力和思想深度。文章主要从话剧《霸王别姬》中的女性形象来进行分析,从而彰显出莫言对于当下人的生存状态选择的一种思考。  相似文献   

3.
讲故事的人     
《当代学生》2013,(Z1):41-42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8日凌晨零点时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演讲。莫言的演讲主题是"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在演讲中,莫言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他的文学作品,讲述了自己代表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他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  相似文献   

4.
正莫言,男,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1981年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他的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莫言凭借小说《蛙》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据不完全  相似文献   

5.
莫言是新时期著名先锋作家,是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敢想敢写,其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汪洋恣肆、绚丽多姿的"前景化"语言,成就了大量的语言前景化现象。本文通过葛浩文先生翻译的《生死疲劳》,展现译文中如何体现莫言的前景化语言平行原则。  相似文献   

6.
1982年12月10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为马尔克斯颁发了诺贝尔文学奖。各国文学评论界都对马尔克斯作出高度评价。英国《泰晤士报》说他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和伟大的小说家”;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同样是拉丁美洲的作家聂鲁达,称赞《百年孤独》是“继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美国文学评论家约翰·巴思说《百年孤独》是“本世纪下半叶给人印象最深的一部小说,而且是任何一个世纪这类杰出作品中的杰作”,阅读这部作品时,“如同阅读《堂·吉诃德》《伟大前程》和《哈克尔贝里·芬历险记》一样引人人胜。”  相似文献   

7.
随着莫言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一个新兴的学科——“莫学”——很可能将在中国产生。 回溯鲁迅、胡适、老舍曾获诺奖提名的那一段历史,我想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眼界在上世纪初就称得上是开阔的,是世界性的,并不存在所谓的“东方文化歧视”,也不存在所谓的“社会主义文化歧视”。倒是我们自己把我们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当代文学没当回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对莫言的文学成就很推崇,认为他的创作代表了亚洲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莫言是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小说在语言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生死疲劳》是莫言的经典作品,其语言汪洋恣肆,千变万化,尤其是变异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数目多,而且类型广。  相似文献   

9.
早在1994年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说中就曾说过,"如果有可能让我来选出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那就是莫言"。 18年的修炼,18年的等待,2012年10月11日下午13时,瑞典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这不仅是莫言个人的荣誉,更是中文文学的胜利。在他的文学世界,他将"魔幻现实主义和民间故事、历史记载及当代社会现实融合在一起",用自己灵动的语言,为文学与社会之间构筑一个连接的桥梁。然而莫言的作品为何能引起世界关注,如何通过莫言的文字来透析人与社会的共性,让我们在本期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希望你们努力去做“新人”,并且努力地进行自我教育,做一个能够消除敌意,达成和解的“新人”。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在他的《致新人》中,向渎者传达的最根本的信息。(见该书最后一章《唯有做“新人”》)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消息一出,震撼全国。诺贝尔奖评审委员在谈及莫言作品时称,他在作品中所构建出的世界,创造了一种世界性的怀旧。他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2013,(8)
[顶级亮相] 莫言: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00,这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刻——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莫言也因此成为中国本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 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13岁那年,"文革"爆发,仅读到五年级的莫言只能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好在辍学并没有消磨莫言的文学天赋,他想尽办法阅读所能读到的一切书籍,无书可读时,他甚至捧起了《新华字典》.  相似文献   

13.
1.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颁奖词】和名字相反,他天生就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小时候讲述他的梦想、伙伴、邻居,爷娘是他的听众。长大了,他讲述中国,以20种文字传播,全世界都是他的读者。那一天他走上了殿堂,世界一片安静。【事迹材料】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祖籍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  相似文献   

14.
你见过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8岁时候的样子吗?2015年4月9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发布微博并配图称:“文学虚构可以改变真实记忆,甚至作家也会迷失真我。某作家常写自己小时候饥寒交迫,这是他1962年春天的照片。”没错,孔庆东所发的微博照片中的小男孩正是作家莫言。照片中,莫言穿着棉袄,看起来白白胖胖,很健康。  相似文献   

15.
莫言印象     
郏宗培 《新读写》2012,(12):52-53
记“人”之文,贵在围绕一个中心,精选于“人”有代表性之素材、细节,运用质朴简练之语言,去实话实说。《莫言印象》即范例之一。作者从“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喜讯传来时,莫言正在胶东乡间乐享天伦”之情景引出自己与57岁属羊的莫言亲密交往的二十余年中第一手的感人实事:  相似文献   

16.
莫言: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 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消息一出,震撼全国.诺贝尔奖评审委员在谈及莫言作品时称,他在作品中所构建出的世界,创造了一种世界性的怀旧,他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相似文献   

17.
如果     
吉卜林的作品在20世纪初的世界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本人也在1907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第一个英文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至今诺贝尔文学奖最年轻的获得者。但吉卜林十分谦逊,他曾放弃了“桂冠诗人”的称号和爵士加封的机会。在1995年BBC“英国人最喜爱的诗”的民意调查中,这首立意于克制主义和淡泊主义的诗入选,成为吉卜林最著名的作品。这首明快上进的诗是写给他儿子的,今天读来仍让人激动。  相似文献   

18.
佚名 《课外阅读》2012,(24):34-36
因为莫言,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吸引了国人空前的关注。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这是一个见证历史的时刻。尽管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文学最高和唯一的标准,有着这样那样的争议,诸如托尔斯泰、卡夫卡等伟大作家甚至都被排除在诺奖之外,而且,正如莫言本人所言,无论获奖  相似文献   

19.
朱佳发 《师道》2013,(5):14
"他是谁?写下你想说的话。"南京市鼓楼区小学五年级"语言"期末考试卷上,一道以"莫言照片"为题的拓展题曾成为网络热门话题。原来,网上贴出的考生答案令不少人感到意外,比如"他是邓小平爷爷"、"他是人"等。(见《南方都市报》)笔者想说的是,这道题出得不错,从孩子们的答案足见一斑:面对莫言的照片,有人答邓小平爷爷,有人答周立波,有人答赵本山,最绝的是答"他是人"。鼓楼区的一位老师透露,五年级语文第21课是《诺贝尔》,正好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大多数老师也讲过莫言。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不该嘲讽出题老师,让孩子们了解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谁是有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当地时间10月11日13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莫言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