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以大理白族本主崇拜中的仪式音乐为论域,选择大理周城村为田野点,以周城本主节庆仪式事项为依托,对周城本主崇拜信仰体系下的节庆仪式做实地调查,试图透过本主崇拜这样几乎全程"音声"覆盖且参与人群众多的大型信仰仪式其仪式音乐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如何运用仪式音乐来建构当地白族群体的民族文化认同作用,这些认同体现在仪式音乐发生的文化语境、仪式音乐中的音乐人、仪式音乐的象征意义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主崇拜是白族独有的一种宗教信仰。白族人把唐朝将军李宓奉为本主崇拜,则是这种信仰中令人不解的一个奇特现象。从安抚亡魂到敬奉神灵,白族人祭祀李宓的心态转换实际上完成了从原始崇拜发展到本主崇拜的一次转化,表现出相对理性、智慧和文明的特征。而由《南诏德化碑》中的奸佞小人到忠肝义胆的将军,李宓形象的转换更反映了白族文化与汉文化融合的进程。历朝历代的文人、艺术家们奇妙的创作心理,也都在供奉李将军为本主这种文化现象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了白族本主崇拜的源流、特点、发展模式,以及现代化进程对白族本主崇拜产生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形势下,本主崇拜已作为传统文化而保留,作为宗教意义上的影响力已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崇拜是白族的一种民族民间宗教信仰,其产生,形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它和白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哲学,村社生活,民族意识等密切相联。形成了一种具有农耕文化特征的,以村社和水系为纽带的民间宗教文化-自族本主文化。其核心是保万民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白族本主文化与白族其它文化一样,是一种多元的开放性文化,早期唐南诏时期,南王室即“不读非圣之书,尝学字人之术……阐三教(儒,佛,道)”,儒,道,佛在白族地区有着重大影响。本文试就白族本主文化与儒家思想的关系作粗略探析,试由此出发揭示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化的浪潮下,"独特性"成为个人乃至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标签与能量。中国自古便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无疑是其"独特性"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而白族,就是一个典型。其悠久的历史与文化至今仍大放异彩,尤其是本主崇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白族人,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重要社会力量,因而也引起了学者对其的不断探讨。文章以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对白族本主崇拜的动因进行分析,促进人们对其认识的合深刻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6.
大理白族地区历来崇拜本主,白族对本主信仰可追溯到白族先民的原始信仰,在一定意义上是对远古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的一种解释,也是白族人早期生活的历史真实及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巫术是实现白族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的社会价值和心理价值的基本手段,是白族本主教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构成白族社会文化生活和审美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对大理白族民众有厚重影响的本主文化是构建和谐大理可资利用的宝贵文化资源。本主文化不仅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自身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它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性、创造性和平等公正的实现。本主信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一定的缺陷,但本主文化自身的属性决定了它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同质性和一致性,因而这种缺陷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8.
本主崇拜是云南大理白族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也是典型的“地方性知识”,从产生、发展、变迁的千百年里,它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实现族群认同、传承民族文化、培养社会成员、增强人类适应环境等教育功能。通过对人类学田野调查资料的梳理,可以分析本主崇拜“地方性知识”的性质和非制度化的教育功能,进而了解本主崇拜中的道德与行为规范教育。  相似文献   

9.
本主崇拜是云南大理白族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也是典型的"地方性知识"。农耕性是本主崇拜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农事成为整个族群最为关注的事务。农时的安排、生产资料的协调、农业生产知识的传授交流是获得好收成的必需条件,本主崇拜中含有大量的农业生产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本主崇拜是在白族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积淀了丰富的白族文化内容,也表现出白族特有的宗教意识。本文根据本主神祗不同的发展经历、不同的故事传说,来阐述白族本主崇拜心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大理白族本主崇拜是一种很独特的宗教化现象,具有其独特的生存环境,本从大理特殊的历史化背景,特有的地缘性村寨组织形式,加之隋唐时期大理地区的频繁战乱,土酋林立等历史环境所形成的祖先英雄崇拜形式和宗教心理分析出发,阐释了本主崇拜的内外部因素,分析了本主崇拜的基本化功能及形成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民族的原始宗教,在历史上都和本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民俗习惯密切联系,对本民族的心理特质、社会意识、行为规范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全面了解民族历史、了解民族宗教,将是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本文详细阐述了云南白族本主文化的发展、特征及其文化体系,由此展现了本主文化对白族社会的深厚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初,以米德为代表的一些人类学家开始研究文化与个人关系,得出文化塑造各民族"基本人格"的结论,在心理学和人类学界造成很大影响。本主崇拜是白族的特色信仰,将米德的理论用于解释其与白族性特质的辩证关系,对理解和发展中国少数民族多元文化有重要的借鉴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主现象古已有之,但它更多偶尔出现在乱世的春秋、三国、宋金元等历史时期。《蒙古秘史》中的本主意识、本主原则以及本主现象与之相比则更为单纯和浓烈。蒙元时期蒙古族掌握着主流权力话语,本主意识或可成为时代精神之一,在小说叙事、杂剧演唱等艺术中有其反映。《三国演义》中的本主现象,是蒙古族本主文化与三国故事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本主”一词,是白语“武增”的意译,即“我们的主人。”它在白族地区是与儒,释,道的信仰并行不悖的一种特殊信仰,也是人所共认的白族宗教信仰相异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过去许多专著和文章对此都有论述。本文想就白族本主源流问题,也谈一管之见,以就教于这方面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6.
白族本主崇拜是在原始宗教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多神信仰形式,它不仅与原始宗教有着本质的区别,也与白族群众中所流行的巫教、道教、及其他民间宗教有许多差异,有的论者往往把它们混为一谈,故此,辨正于下:首先,本主崇拜与巫教不同巫教是一种普遍流行的宗教文化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童年时代都曾有过巫教的存在,并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仍有不同程度的保留,白族也不例外.白族的巫教一般称为  相似文献   

17.
白族的水神文化融合了外来龙文化,逐渐形成了白族龙文化,集中表现为对龙的崇拜。白族的节庆活动中随处可见龙的身影,主要是祭龙和龙本主崇拜。在白族龙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和美好,崇龙意识寄托着白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白族龙文化不断继承与发展,至今仍焕发着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8.
张明  尚晴  龚勇 《怀化学院学报》2011,30(10):17-19
桑植白族游神源于白族民间的"本主会"[1](P99),是白族衣裔为纪念本主神谷均万、钟千一、王朋凯等而创造的独特的宗教民俗文化活动。本主神由民族的祖先、英雄或民间具有高尚情操的人升格演变而成,对桑植白族社会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试通过人类学田野调查法,对桑植白族游神仪式的活动范围、活动人群等遗存状况,请神、...  相似文献   

19.
每个民族生活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历史、宗教、经济和语言。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自身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特有的民族音乐风格。作者通过了解、探索大理鹤庆白族群众的信仰、习俗、白族调的格律、特征及白族男女对山歌的形式、内容,为喜爱白族音乐文化的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的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并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①本文论述的是白-汉兼通型双语现象,是白语和汉语的双语教育,其中它括了双语言、双文化教育内容,是在白族地区实行多元文化教育及保存和发扬白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手段,白语不仅是白族文化的载体,也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