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刊记者陈云龙报道去年十二月八日,文山州教委负责同志带着「捐资助学光荣」的金字大匾,专程来到砚山县阿舍区的巨美乡,把匾挂上何正祥同志的大门,表彰他关心教育、捐资助学的事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何正祥看到自己家  相似文献   

2.
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记彝族教育家夜佳声民中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建校15年来,面向全省127个县市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培养了初、中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近4000人。专门举办了培训区、乡。县的专职民委干部,196个民族乡乡长,黑树林等民族...  相似文献   

3.
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龙街区古富彝族乡党支部书记常志扬,最近,将六百元现金捐赠给乡完小,受到学校教师和当地彝族群众的称赞。去年,乡党支部书记常志扬看到乡完小用的是用土基垒起来的简易课桌,就自己捐款三百三十  相似文献   

4.
他于1972年7月出生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猛洞乡一个苗族家庭。走上三尺讲台后,他潜心于教学,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他是谁?他就是麻栗坡县民族中学教师项正文。  相似文献   

5.
经过精心策划和认真准备,本刊与云南文山州教育局于2005年7月28日-7月31日联合举办“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系列研讨培训活动。此次活动,由文山州教育局教科所和云南丘北县教育局共同承办。云南省丘北县县长任安、文山州教育局副局长黄福光、丘北县教育局局长王崇明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丘北县人大副主任黄安恒、丘北县教育局副局长查福琼等.以及文山州教育局教科所、丘北县教育局教研室各科教研员和参加此次培训的会议代表8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文山州教育局教科所所长杨仁忠主持。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大山深处的新寨乡,有两个倮人聚居的村寨,独特的民风民俗古朴风趣,不为外界人所知。 古老的倮寨 据载,倮人曾被归为苗族之列,也有将倮人归入藏族的,现在的倮人统归彝族。倮人有白倮、花倮之分,城寨的倮人皆为白倮。  相似文献   

7.
艾尼山是云南省楚雄市双柏县的一个藏在森林里的乡镇,这个名字本身容易使人联想到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哈尼族,其实这个乡居住着彝族、哈尼族、傣族、苗族、汉族五个民族,其中以彝族人为多。从县城到艾尼山乡20多公里的路全是窄窄的石子路,开车要  相似文献   

8.
云南彝族由于自然人文等方面的原因,使其形成了许多支系和称谓。在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哨冲乡的慕善村里,居住着彝族的尼苏支系,他们生活在山区中,因服饰鲜艳,尤其是女子服饰的腰带是精致多样的手工图形而得名,故而被称为"花腰彝"。  相似文献   

9.
李福军 《云南电大学报》2011,13(4):51-54,64
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云南省双柏县彝族"老虎笙",是一种有关图腾崇拜的乐舞,其舞蹈动作是以彝族的虎图腾为依据的,是一种戏剧化了的图腾祭典,它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智慧,保留着许多原始遗韵,是彝族文化特征的标志,体现彝族人民的生命本质特性,这种艺术形式的传承对本民族的延续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曹喆 《家教指南》2007,(1):45-49
本文着重考证了唐代敦煌壁画维摩诘经变中的具服、进贤冠和黑介帻,并将壁画中的官服和唐代其他图像作比较,认为中晚唐维摩诘经变中的人物程式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他留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永胜县六德彝族傈僳族乡境内。他留人在长期自然演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以稻作种植为主的传统性生计方式,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及国家政策因素的外部输入,他留人在仿效中逐步调整了自己的生计方式,实现了对传统生计方式的突破,呈现出现代性的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彝族聚居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当地彝族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党中央民族政策的贯彻,关系到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研究选择了云南省文山市东山彝族乡彝族聚居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改革开放以后东山彝族聚居区基础教育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着办学条件差、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缩小该地区与城区教育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彝族聚居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当地彝族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党中央民族政策的贯彻,关系到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研究选择了云南省文山市东山彝族乡彝族聚居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改革开放以后东山彝族聚居区基础教育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着办学条件差、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缩小该地区与城区教育发展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2004年9月,云南省昆明市行政区划调整后,五华区历史上首次拥有了农村乡:沙朗白族乡和白族、彝族、苗族等多民族杂居的厂口乡。新划入的这两个乡共有2所中学、11所小学,在办学中除了存在办学经费紧张、办学条件简陋、师资状况和城区学校差距大等问题外.更主要的问题是农村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与课改的要求差距较大.校本教研难以开展。  相似文献   

15.
2005年2月26日,“中国教育发展新机遇”主题座谈会在北京大学100周年纪念讲堂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北京各大学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座谈会。云南省文山州教育局局长包忠才在会上作了《中国西部农村教育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主题发言,对当前文山州农村教育改革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取得的初步成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包忠才局长的主题发言,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赞赏,引起各位专家、学者对文山州教育改革的极大关注。(文山州教育局)中国教育发展新机遇主题座谈会在北…  相似文献   

16.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澜沧江流域的彝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信仰体系,他们对水、日、月等自然万物形成自然现象崇拜;对虎、蛙等动物形成动物崇拜;对毕摩、苏尼等形成人物崇拜;对灶君、仓笼神、火神、赶鬼寨等形成多神崇拜。这些都是其宗教信仰的基础,报告通过以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彝族乡为调研地点,通过查阅当地珍贵的资料、欣赏传统节目,采访彝族老人来探寻其宗教信仰的种类及根源,以便更好的从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宗教信仰中寻找与其他宗教的异同点,期望为建设和谐、稳定的边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打响“八大攻坚战” 金平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与越南接壤。辖2镇11乡,93个行政村,1013个村民小组,世居着苗族、瑶族、傣族、哈尼族、彝族、汉族、壮族、拉祜族、布朗族9种民族,总人口3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5.49%。  相似文献   

18.
彝族丧葬活动由不同的仪式程序和符号体系构成,是了解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贵州盘县淤泥乡彝族的丧葬仪式,凭借一系列的符号体系和文化事项,折射出彝族的文化、彝族丧葬仪式的内涵以及活动对人们的心理暗示.因此,通过对盘县淤泥乡彝族丧葬仪式的定点调查,以象征人类学的方法解析各种文化事项和符号系统,可以对彝族文化有更直观的认知和了解.  相似文献   

19.
彝族崇尚黑、红、黄三种颜色。彝族漆器均以黑、红、黄三色彩绘。它最具彝族传统审美意识。随着历史的发展,彝族漆器艺术逐渐演化成了三色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广泛用于建筑,绘画,装饰等领域。文章主要探讨彝族漆器与木器、漆器与传说、漆器与髹饰、漆器与传承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南涧彝族自治县的彝族饮食文化进行实地调研,结合前人对南涧彝族饮食文化的研究,从南涧彝族饮食结构、南涧的主要特产、南涧"跳菜"三个方面,对南涧彝族的饮食文化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