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媒介建构观:区别于媒介工具观的传播认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建构观作为一种区别于媒介工具观的传播认识论,重点关注意义的生产与交流,已经具有了全球性的普遍价值。这种传播思想是在传统的意识哲学走到死胡同之后,在"语言论转向"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与媒介工具观相比,它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话语表征体系与理论内涵:现实是由传播活动的行动者主动建构的;传播的内容是意义,而它又是由行动者的互动解释生产出来的;研究的主要内容不是舆论和媒介效果,而是常识以及常识的运作;采用的话语体系是建构式的;研究方法倾向于多种方法的综合,但以阐释为主等。  相似文献   

2.
5G、多媒体、大数据、VR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术赋权民众表达、重塑传播生态、再造产品流程、构建话语体系和重构人类文明.多维度的媒介技术作为工具嵌入文化遗产的修复中提升了修复的精准度,虚拟现实系统建构线上和线下的沉浸式体验打破了时空隔阂,多渠道传播提升了用户的文化参与效能感,搭建智能交互的反馈体验有利于传播优质文化遗...  相似文献   

3.
王梅 《传媒》2021,(21):82-84
融媒时代的品牌传播发生了巨大改变,如何实现内源性媒介和外源性媒介的深度整合,以及外源性媒介之间的合理结合,为消费者创设具有同一性、互动性、场景性的品牌传播空间,已经成为当前品牌传播效果达成与否的关键.《云南映象》的品牌传播从内容、渠道、平台等维度入手,积极构建了自己的融媒介品牌传播机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在融媒介品牌传播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具有较强的开拓性,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与学习.  相似文献   

4.
印尧  陈华 《东南传播》2021,(9):123-126
媒介技术融合的演进使得"媒体"一词的概念日益宽泛,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分析的运用促进了用户与媒体传播的对等平衡性.移动互联和智能终端的发展重构了社会的传播生态和连接逻辑,洞察用户情绪、建构用户场景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关键性思维方式.从用户定位到社群场景建构的演绎成为互联网思维下提升传播效果的最有效路径,传播技术的演进创造出新的传播形态,社交媒体的连接将人们在网络空间重新集聚,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实空间交流存在的时空距离以及身份差异带来的群体区隔.移动App基于用户使用惯习和分享动机的数据分析,建构了一种基于移动社交的全新社群模式.本文基于对网易云音乐App的媒介经营管理和社群营造体系的分析,探讨新媒体传播对网络社群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新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我国新闻传播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主流媒体从编辑部层面开始进行各种类型的新闻创新和传播尝试,以在新技术背景下取得传播话语权。在这一时代,新闻编辑室如何借助技术力量进行转型,融合创新是重要的路径。融媒体新闻产品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态势下,各种媒体端创新性地出现了综合运用文字、音视频、直播、动漫、H5等技术打造的融媒体产品①。  相似文献   

6.
李晓鹏  范静涵 《中国记者》2023,(10):101-107
<正>本文认为,当下媒介深度融合、技术形态迭代升级的同时也发生传播范式的融合:新闻传播从原有传统媒体时代偏重理性传播朝着情感传播方向深度融合发展。情感作为新闻传播中的重要因素,旨在创新报道,与受众“重建连接”,形成情感共鸣的互信亲密关系。“用户意识”成为一条主线,以期建立人际联系。媒体与用户之间的连接,是媒体与人之间的“连接”,情感传播发挥关键性作用,这是融媒体深度发展道路中极为重要的问题,也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指引。本文提出,融媒体传播注重情感传播,但并非与理性传播相对立,而是在媒介技术进步的支持下,形成共存互补的共融范式。  相似文献   

7.
乔敏 《新闻前哨》2022,(5):41-42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各类信息传播的途径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丰富多元的传播技术突破了媒介限制,信息的传播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随着直播、短视频、秒拍、H5等多种传播新形式的发展,中国传媒产业迎来融媒体时代.融媒体的发展不仅是传媒发展的新动力,还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阐述融媒体的具...  相似文献   

8.
潘琛 《新闻传播》2021,(7):42-43
融媒体时代对于传统媒体既是机遇,也是挑战。2020年夏,在对江河汛情的报道中,新华社一方面延续了其传统媒体时代的特点,在内容质量、传播时效、媒介权威性等方面发挥优势,另一方面顺应潮流积极进行媒介转型,采用遥感卫星、航拍、短视频、直播、H5等新兴技术形式,全面革新报道模式、提升传播力。  相似文献   

9.
高芳 《中国记者》2021,(2):113-116
当下,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主题报道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从早期的依托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再到如今网络媒体客户端;从单纯的文字、音像、影像到如今H5、短视频等新兴表现方式频现。主题报道在不同阶段,以不同媒介传播,取得不同的传播效果。融媒体时代,主题报道要想满足受众的需要,取得最大化的传播效果,就必须以"媒介融合、内容融合"的创新理念,去打造爆款产品。本文以平潭融媒体中心在主题报道中的探索与实践为例,浅谈如何打造爆款产品。  相似文献   

10.
沈悦 《中国编辑》2021,(5):39-43
当前以5G技术赋能的智能传播,架构了社会空间语境的新框架.实体书店通过媒介建构拟态场景,使其在虚拟网络与实体空间的融合中打造新阅读场景成为可能.媒介化背景下的实体书店,呈现场景转向、场景叠化、场景仪式、场景游戏等多模态空间建构,以实现用户向书友转化的媒介动力.实体书店特有的物理空间属性与传播技术带来的媒介场景,将共同建...  相似文献   

11.
孔薇 《编辑学报》2020,32(6):611-614
全媒体战略构想正朝着更广范围和更深层面加速推进,为科技期刊大众传播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从内容建设、用户体系、平台搭建和人才资源4个层面构建了全媒体背景下科技期刊大众传播体系,并从不同维度对科技期刊大众传播进行理性审视。融媒体时代的科技期刊应在专业化定位的基础上,通过聚集和整合内容资源,在专业传播与大众传播之间寻求发展策略的平衡,不断提升科技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2.
作为平台内容重要组成部分,用户评论目前在技术与资本的双重影响下,脱离了媒体层面的“信息控制”,发生了个人层面“信息策展”(curation)的隐喻性转变,正在成为普通用户日常媒体内容生产和消费的实践,极大地拓展了网络意见的传播效果,是网络意见的“二传手”“放大器”。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它往往以“漫灌”的方式进入互联网公共领域并塑造公共意见,进而影响舆论的形成与演变。研究认为,在新的媒介技术逻辑下,形成舆论的来源广泛,应当重视用户评论发展走向,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协同参与的用户评论治理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3.
张喆 《传媒》2020,(2):57-59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媒介技术不断革新,在当今媒体融合背景下,众多媒体都在寻求新的出路。“报人刘亚东”微信公众号自创办以来就以关注社会热点、针砭时弊为己任,尤其是在科技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主要探究“报人刘亚东”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传播特色及价值建构,研究发现该公众号在传播内容层面密切关注社会时事热点与突出问题,借助优质的内容生产来保持用户黏性,同时在传播形式上不断创新,注重与受众之间的贴近性和交互性。此外,该公众号在引导公众舆论走向、承担社会责任层面亦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媒体传播体系的不断完善,新媒体节目样态深度拓展取得显著成效。短视频,作为当前移动互联网平台主要传播形式,影响着话语的表达,并推动优质内容在不同场景的二次传播中不断放大传播效果。多元的话语表达,一方面搭建起了内容生产与用户需求的桥梁,使短视频更加受到用户的追捧,另一方面,也呼唤着更加规范和专业的表达,使短视频更具活力。本文从话语表达在不同时期、不同媒介传播上的特征、方式、变化、交互、融合等几个方面,探析话语表达在短视频之间的相互赋能及其带来的传播影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重大媒介事件仪式化传播及其所彰显的国家形象呈现出了多元意涵,借助5G技术的优势可为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基于5G时代媒介事件仪式的时空结构、仪式的情感表达、仪式的符号呈现,研究从媒介议程设置、媒介联动报道、媒介技术支撑等三方面对我国重大媒介事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5G时代媒介事件中的符号通过国家形象层面、社会价值层面、文化认同层面的价值建构,传递了社会核心价值观,凝聚了集体情感,整合了社会秩序,实现并加强了全体社会成员精神上的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16.
融媒体为新闻传播提供了创新的路径,融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面临着创新,改变了新闻传播和用户的关系,融媒体为新闻传播提供了创新的媒介,创新了新闻传播的方式、内容.融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创新路径创新后表现出很多优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积极融合起来,创新了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也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本文中比较了新媒体与传...  相似文献   

17.
李学海 《新闻世界》2023,(8):102-104
在如今媒介化时代,畲族文化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畲族文化传播离不开符号建构,畲乡文化淬炼民族特质,从符号呈现到符号触达,赓续畲族文化传播脉络。本文立足“景宁融媒”微信公众号平台,以符号学理论为依据,以畲乡生活、畲乡节庆、畲乡传说为切入点,并结合“景宁融媒”传播内容,探讨畲族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8.
5G时代的AI、大数据、云计算、AR/VR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正持续动态地解构和重构着全媒体传播体系.全媒体传播是数智化赋能下媒体深度融合后"万物皆媒""价值互联"的传播体系,是技术逻辑驱动下从初始的简单"叠加"升级演化为深层次的智能"互嵌".本文系统梳理不同视角下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构,从内容、媒介融合、参与者和信息链接...  相似文献   

19.
叶秀端 《东南传播》2020,(10):17-19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智能化已经成为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方向。通过5G移动网络重构与用户的连接,借助AI技术打造自动化内容生产模式,通过内容共享构建"价值共同体",是智慧融媒体的发展逻辑。内容建设是融媒体的根本。融媒体可通过智能算法识别用户信息消费场景、感知用户信息需求,进行精准传播;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三个方面提升其传播力,扩大主流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20.
数字出版是近年来在融媒体背景下新兴的传播方式,数字化传播的实现主要得益于数字媒体的实现,这是一个以技术为支撑、内容为载体、依靠数字媒介的传播方式,从而将传播主体、传播平台、用户三者联系在一起,实现互联式设计.这种新的生产方式为湖笔的未来提供了新的发展策略,从而探寻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