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于丹品味汉字》节目以娓娓道来的方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闻媒体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正能量的积极探索。这是新闻界同仁和专家学者在中国记协4月22日举办的"传承中华文化助推中国梦"——北京电视台《于丹品味汉字》研讨会上的共识。今年春节期间,北京电视台播出《于丹品味汉字》系列节目,通过解读汉字,让观众重温汉字的魅  相似文献   

2.
地域文化素来是中国文化的一道特殊景观。自明清以迄近代,岭南因为其绵长的海岸线,在近代中西文化大规模交流之际,占有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岭南学人、岭南文化也开始在中国文化的整体格局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并逐渐演变为与传统中原文化相提并论的一方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传统文化类节目之后推出"中国诗词大会",获得广泛关注。节目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载体,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节目主旨,设计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可视性为一体的节目形式,选拔来自全国范围的诗词爱好者参与其中,并邀请诗词大家就诗词进行解析,节目以受众为本的设计理念和传承中国文化的正能量内涵,一经推出就获得强烈的社会效应和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4.
杨柳 《中国出版》2016,(10):39-41
传统文化经典的英译工作构建起中国文化话语向世界推广的有效路径。基于中西翻译史的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历史阶段、存在问题的探究、趋势的展望,有助于更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精神价值,推进民族文化传承的深度与广度。而基于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历史演进路向与学术理路的考究,实质上强化了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的问题导向,展现了中国文化典籍英译水平的成熟,彰显了我国在文化全球化中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5.
文学人类学派提出文化理论和方法论,将先于汉字的华夏文化作为大传统,神圣玉礼器为文化符号的原编码;将甲骨文以来的汉字书写视为华夏文明的文化再编码。依据此原理,重新认识中国文化需要从原编码探寻再编码的所以然。本文以《周礼》记录周代玉礼器"六器"说为虚假陈述,根据七千年来的玉礼器发生发展的实物情况,依据考古新发现的玉器实物重建新的"六器"演变谱系。  相似文献   

6.
唐瑛 《出版参考》2023,(2):86-88
中国传统译论不乏经典、内涵丰富、影响深远,但呈现经验式、话语式等特征,缺乏理论创建意识,因此阐释和转化中国传统译论译思成为当下建构中国译学体系的重要任务。作为中国传统译论当代阐释的典范力作之一,《全译求化机制论——基于钱锺书“化境”译论与译艺的考察》突破了对钱锺书“化境说”及其研究成果的综述、阐释、评价和应用,通过“以钱解钱”与“以钱证钱”相结合、译论与译艺相印证,提出了全译“化境”实质论,建构了以全译事实为基础、以求化原则为指导、以求化过程为导向的全译求化机制体系,深化和丰富了钱锺书的翻译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7.
赵宏祥 《文化遗产》2017,(4):132-141
"有文在其手"一语,本出自《左传》,即指在人手中形成近似汉字的掌纹。从汉字的源流角度考察"有文在其手",在由"画成其物"到笔划规范的演进过程中,汉字与人类手中掌纹产生的某些共性,为"有文在其手"的"存在"提供了客观的条件。在中国古代,"有文在其手"呈现的意义与文字象形、谶纬信仰、姓氏文化、诗文用事有关。其所构建的人文传统,是一个既具有内在关联,同时却存在非连续性的的意义序列。"有文在其手"的内涵与外延,为传统文化提供了充足的知识资源。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月23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广电系统学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节目的成功模式与经验,积极创办本土原创的优秀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自2014年2月11日起,《中国谜语大会》连续3天在中央电视台直播。据央视数据统计,在此期间总共吸引了2.8亿的电视观众,而直播期间参与节目实时互动的观众人数也高达206万。由此,依托传统习俗或文化热点,以观众同步互动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书法、篆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特别是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电影海报吸收使用了书法篆刻元素,以汉字书法独有的"形"和"意"作为电影海报片名字体传播的载体,不仅使得电影海报独具设计之美,同时收到了灼灼夺目的宣传效果.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国电影也使得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王惟红 《传媒观察》2007,(11):19-20
故事在中国拥有悠长的文化历史渊源,从汉代的俳优、唐宋的传奇到明清的小说,故事文化的传承孕育了中国独特的故事艺术传统。进入二十一世纪,电视这种"叙事的媒介"更成为  相似文献   

11.
在各种综艺娱乐类节目大行其道的形势下,以汉字和成语等为载体的原创文化类节目却异军突起,引发了传统文化热播浪潮,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媒体传播拓展了空间和思路。本文以《中国谜语大会》《汉字英雄》和《成语英雄》为例,对当前电视媒体传统文化热播的经验和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古老文字,在长期的流传和形体演变过程中,依然保留了象形文字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和语义密码,不仅忠实地记录下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发展史,而且为汉民族文化心理的阐释提供了系统的依据。因此,现代学者认为可以“通过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了解汉民族的古今文化模式、习惯行为模式、思维模式”。本文以汉字“五”为例,探讨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热点     
《中国记者》2014,(1):9
岁末"热词""热"媒体2013年12月23日,互动百科联合中国文化促进会、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移动手机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搜狐新闻客户端共同发布了2013互联网十大热词及年度汉字。中国梦、土豪、雾霾、中国大妈、单独二孩、斯诺登、比特币、嫦娥三号、房姐、大黄鸭入选2013年互联网十大热词,"法"成为2013年年度汉字。自2009年开始,互动百科每年都会联合权威机构在  相似文献   

14.
葛胜君 《传媒》2016,(13):62-64
2013年,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一经推出,便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热潮.随后,《中华好诗词》《中国成语大会》《最爱是中华》等节目纷纷涌现.2015年,由陕西卫视推出的《唐诗风云会》再次成为文化真人秀节目的新典型,取得了非常显著的传播效果.需要指出的是,相比于2007年流行的"讲坛"类文化节目,无论是两年前的《汉字英雄》,还是最新的《唐诗风云会》,都呈现出了明显的"真人秀"色彩和特征,因此,我们可以将其归为"文化真人秀"节目范畴.  相似文献   

15.
本书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继《汉字奇兵》之后再度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以汉字为主题创作的有关汉语词汇知识的趣味读物。作者的创作立意为"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生命和灵魂,有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甚至有聪明的,也有受委屈的。作品从现实生活的角度选择一些容易被现代人误读或错解的字词,加以准确、权威的解释,以文学之笔写人文故事,以轻松笔调还原汉字世界被忽略的历史风貌,通过生动的形象、有序的编排、风趣的解读,把这些汉字描述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串联历史,映照当下,讲述其前世与今生的故事,兼具文学性、故事性、人文性、科普性。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10月14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在北京签署明清时期"一带一路"档案编研出版工程合作框架协议。国家档案局副局长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胡旺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出席签约仪式并代表双方签署协议。胡旺林表示,明清时期"一带一路"档案编研出版工程,是一史馆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积极探索"一带一路"档案多层次开发利用方式,适时启动的大型档案文化工程。该项目旨在通过系统整理和公布明清时期中国与丝路沿线区域交流交往的档案史料,突出反映明清时期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  相似文献   

17.
色彩作为承载中国传统思想观念、文化习俗、社会礼制的重要载体,是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全面探析明清时期色彩的演变发展、思想流变及其文化内涵,对弘扬传统色彩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明清时期的4本典籍文本为语料,提出一种基于文本挖掘进行明清时期色彩知识探究的研究方法,通过实体标注、实体关系抽取、色彩演变分析、色彩与社会阶层关系探究,探索明清时期色彩的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揭示其文化内涵。与传统方法相比,文章通过量化的方式更加清晰地展现了明清时期色彩的演变特征;通过分析文本内容,进一步发现明清时期色彩等级随着政治、经济、染色工艺的变化,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分析结果得到历史学、艺术学相关研究资料的佐证,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地从语言学角度回顾了"舆论"一词在中国的产生与演变,从翻译角度来说,日常使用中存在的公共舆论、公众意见、民意等词均与英文"public opinion"对应,作为外来词的"舆论"是"public opinion"一词的中译,但与中国古代的"舆论"一词不存在必然的对应,本文分析了"public"和"opinion"所对应的中译词"公众"和"意见"的来源。本文认为古代的"清议"思想代表了中国舆论思想的传统内涵,"舆论"一词西风东渐的跨文化传播的实践历史代表了中国士绅阶层参与政治决策与议论国事的言论传统与文化惯例,经过跨语际实践的复杂运作后在公众文化心理发酵酝酿上有其内在一致性,本文还讨论了由"舆论"一词衍生出的舆论导向等词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①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栏目组编著,接力出版社,加14年8月本书剖析汉字之美,品味汉字之妙,文学、史学与文字学相互佐证,带领读者重拾汉字书写之趣,是研习汉字文化的重要参考。《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让我充分感受到民众对民族语言文化的热情;《我的趣味汉字世界》的热销,在对汉听大会缵承的同时,也又一次让我接受了公众热衷于传统文化的洗礼。  相似文献   

20.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任伟泉 先生 中国有五千年的汉字文化,印刷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正是印刷术这一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科技发明,曾经造就了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北大方正也正是从中国文化最基本的汉字入手,逐步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北大方正为中国出版业的现代化留下了光彩的一笔。中国是汉字的故乡,弘扬汉字文化、丰富印刷出版物版面等多方面的需求,也迫切需要在传统印刷字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我们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