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解读清华大学图书馆九十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宣 《图书馆》2004,(4):28-29
我非常喜欢博尔赫斯的一句话 :“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设想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天堂一样的图书馆 ,虽然我们离她还很遥远很遥远 ,但捧读一册《不尽边缘———忆清华大学图书馆》 ,我又觉得她仿佛就在身旁。清华大学图书馆已经走过了九十个年头。九十年间 ,她敞开博大的胸襟 ,惠泽每一位清华学子。哺育了一代代英才 ,她的身影也刻在了每一位学子心中。1 “诱人而伟大”———读者心中的清华图书馆杨绛先生深情地说 :“我在许多学校上过学 ,但最爱的是清华大学 ;在清华大学里 ,最爱清华图书馆。”她甚至说 :“我敢肯定 ,钱钟书最爱的也…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对举世闻名的清华大学一向情有独钟,关切备至,表现了极大的热情。 1948年12月,北平解放前夕,为避免清华等名校受到破坏,毛泽东在1个月中,接连3次亲笔批示,电令进军北平的人民解放军有关部队领导人切实“注意保护清华、燕京等学校及名胜古迹”,又叮嘱“注意与清华、燕京等大学教职员学生联系,和他们共同商量如何在作战时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3.
清政府开办清华学堂史料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09年初,美国政府以退还庚子赔款“余额”的名义,在中国开办学校。6月,清政府设立游美学务处,同时筹设游美肄业馆。9月,经外务部、学部“奏准”,由内务府将皇室赐园——清华园,拨给游美学务处,作为游美肄业馆的馆址。1910年12月,游美学务处提出,将游美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此即清华大学前身。本专题史料选自馆藏外务部档,其内容是关于建立游美肄业馆、清华学堂以及清华学堂章程等史料,可为研究中国文化史、教育史及清华大学校史参考。  相似文献   

4.
“清华的校门是青砖砌的,涂着洁白的油质,一片缟素的颜色反映着两扇虽设而常开的黑栅栏门。”191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的梁实秋曾经这样描述它早年的风貌。“二校门”是清华大学最早的校门,以清朝的皇家园林为基址,原为康熙皇帝的行宫——熙春园的一部分,后被拨做游美肄业馆,即清华学堂。修建校舍时,“乃先支银七千一百七十二两,筑围墙六百五十二丈”。  相似文献   

5.
清华大学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为共和国“奉献”了一位总理,一位国家副主席,数名副总理和300位省部级高官。作为共和国“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清华人不但把“两弹一星”送上太空,她的10万毕业生还遍布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更让清华人骄傲的是,截至2000年2月,34位两院院士中,清华占了14位。 一所大学对中国产生如此强大的影响,已经成为人们的关注和研究的“清华现象”  相似文献   

6.
清华大学第15食堂曾有一位叫张立勇的厨师以630分的英语托福成绩震惊海内外,被誉为"清华英语神厨"、"清华馒头神"。当他走进央视的《新闻联播》、《面对面》等一系列王牌栏目时,远在江西崇义县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位老汉正在对着电视抹泪……  相似文献   

7.
清华大学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为共和国“奉献”了一位总理,一位国家副主席,数名副总理和300位省部级高官。作为共和国“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清华人不但把”两弹一星”送上太空,她的10万毕业生还遍布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更让清华人骄傲的是,截至2000年2月,34位两院院士中,清华占了14位。一所大学对中国产生如此强大的影响.已经成为人们的关注和研究的“清华现象”。  相似文献   

8.
提起清华大学,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知道得最多的当属清华学子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学界、政界、科技界、商界……无处不活跃着清华学子的踪影。正值清华大学 90年校庆之际,本刊记者从清华大学这所现代文明的圣殿里,看到了另一番景色,那就是在清华园里掀起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热潮。徜徉在清华园,记者亲身感受到清华人正在打造另一个清华——一个科技产业的清华。 微电子—— 寓精于微 待时而飞 作为清华大学仅有的两所独立研究机构之一,微电子学研究所在国内微电子学领域里占有重要的地位。 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  相似文献   

9.
心系清华的良师益友─—悼念卢鸣谷先生清华大学中文系七月初我们系在讨论下学期工作计划时,商定有几件事需请卢老出面:一是第二学士学位班和第三期“新编辑岗前培训班”开学典礼时,请卢老出席并讲话;二是我系与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合办的科技传播研究中心准备出版内部...  相似文献   

10.
2001年6目6日,一个平常的日子。上午10的40分,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内,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全体师生和清华其他院系的学生代表被召集在这里。在他们面前的主席台上坐着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朱镕基,还有教育部长陈至立和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等人。 会场上气氛有一点压抑。 朱镕基总理以他一贯的坦诚直言说:“会天,我来到清华,心情非常激动,在美国白宫的南草坪上也没有这么激动过。我不怕外国人,但是来到这里心里还是有点怕,……毕竟是后生可畏啊。” “我今天来这里,其实不是做报告的,是来告别的,是辞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的告别会。”  相似文献   

11.
2013年5月27日,第二届“百盛一清华学报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在清华大学甲所举行。这里环境清幽,陈设雅致,新中国成立前曾作为清华大学校长的官邸,入住过清华历史上有名的校长梅贻琦。改革开放后,经过逐步翻修,成为清华校内著名的专家招待所。选择这里颁奖,可谓匠心独具,无疑把活动定位在广阔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学术底蕴里。德高望重的专家、年富力强的学者和眼光独到的名刊编辑,从全国各地赶来出席颁奖活动。清华大学领导、教育部社科司领导和马来西亚金狮集团百盛基金会主席陈秋霞女士,出席并讲话。我以本届评委会主任和期刊界代表的双重身份发言,十分荣幸,也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2.
作者原文: 清华大学生推出自己的“明星” 清华大学的大学生今天推出了自己的“明星”,李劲、张军等十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被该校学生推选为自己心目中的楷模。 由清华大学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办的这次评选清华学生十杰的活动旨在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典型鼓舞人,帮助广大同学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树立正确的世  相似文献   

13.
无聊的悲情     
前些天,清华大学新生家长送孩子报到后,因未找旅店宾馆而晚闽露宿在校内草坪、公共场所的几张照片,迅速在各种传媒上刊发,于是,不少人指责清华大学缺少对学生家长的人文关怀,指责让家长露宿的清华学子没有“人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闻周刊》2001,(16):29-29
按照清华校史专家的断代法,80年代后走进清华的学生应该是第四代清华人。他们没有经历过先辈学长所经历的救亡,也很少有人经历过“文革”的冲击。较他们的学长而言,他们缺少对苦难的体味。他们是唐少杰所谓的“第四代清华人”,或者说“新清华人”。  相似文献   

15.
清华开放网络存储试验室是清华大学和清华诚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适应现代网络和存储技术的发展而共同成立的开放实验室。为在理论和实践上推动国内图书情报领域对国内外最新网络存储系统的前瞻性研究、开发移植 ,加快网络存储技术成果的转化进程愿与本刊合作 ,协办本栏目的工作 ,为此编辑部代表广大读者对清华开放网络存储试验室支持我国图书情报领域网络存储技术研究与发展的举措 ,表示衷心的感谢 !  相似文献   

16.
2006年3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两会”上表示,国家长期特殊支持北大、清华,“这不是国民待遇政策”。4月4日,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重庆进行招生宣传时,向媒体表示,人们助长北大、清华“掐尖”,会埋没许多人才。10月18日,“清华大学”成了驰名商标,但同时有人质疑,“文化和教育应是山野禁地,它们与商业是天生的绝缘体,各有规律可循。特别是对于严谨治学而著称的名校而言,将校名申报为驰名商标,其本身就是对‘大学’这两个宇的猥亵和讽刺,使得自己满身铜臭。”……“炮轰”清华、北大似乎成了近两年来的热门话题,前些时,某媒体又抛出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使“清华、北大沦为二流”院校的言论。可见,社会舆论对清华、北大的关注已近乎一种疯狂的状态。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的两位校长表示,自己“炮轰”的不是北大和清华,而是长期隐藏于问题下面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和浮躁的社会文化”。国家教育资源分配政策的倾斜严重制约了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从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中受教育者、教育机构、决策机构三方面的投入与各自收获而言,笔者作了如下调查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清华大学档案馆保存着一批早期国家领导人关心、关怀清华大学的珍贵档案,包括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陈毅等,其中以周恩来总理最多.周总理曾先后八次在百忙之中来清华大学视察,对清华的发展、清华人的成长等多方面工作作过许多重要指示和批示.他的亲切关怀,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  相似文献   

18.
清华90周年,海峡两岸同庆。2001年4月26日,台湾清华大学校长刘炯朗抵达北京,参加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活动。新竹清华排球队随同前来,他们将和北京清华的学生举行一场友谊赛。为配合北京清华4月29日的庆典活动,台湾清华的庆典特意提前了一星期。北京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前往参加。他带去的是一支篮球队。4月27日,台湾团参观清华校园。高  相似文献   

19.
杜:陈先生,今天我从西门进入清华大学,经清华园、二校门,出南门来到您的办公室,注意到清华校园建筑的历史反映的是清华的历史,——先是原瑞王府的清华园、美国人墨菲设计的二校园,接着是前苏联式的主楼,出原校门的这一片是新近扩展的校区建筑,俗称“白区”。走在有近90年历史的清华校园中,不禁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或一种文化所独有的传统建筑,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之路,清华大学决定编写一部《清华大学志》。这部校志将记载自1911年”清华学堂”成立到现在这八十多年清华大学的发展历史。档案在校志编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任务下达后,校内参加编写工作的不少单位都感到任务艰巨,困难重重。学校档案馆工作人员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