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009年地理高考试题注重各类地理知识的结合以及对三维目标的考查,重点考查了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突出考查了区域地理分析能力。高考试题的特点以及学生答题出现的问题,给我们的教学以一定的启示:教师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地理专题方法的指导,要加强地理思维能力培养;要联系具体区域实际,培养学生的区域地图分析能力;要加强地理专业术语运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可从1.将“物理实验与探究”融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2.以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革除过去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3.从培养兴趣、开展课外活动、利用生活素材,质疑,讨论等方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3.
物理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要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以实验教学为载体,重视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政治试题与前一年相比,在题型、难度、分值和题量上基本保持了稳定。考生失分主要在于基础知识和审题能力欠缺、知识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差、表述不规范等。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审题技巧,培养综合分析能力,规范答题过程,不仅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失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宿州学院机械专业发展所面临的工程教育认证和硕士点建设对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目标要求,通过分析当前高等工程教育综合性实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机械专业两大需求驱动的综合性机械实验课程建设对策: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建设“双轨融合”的机械专业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实验项目,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设多维度综合性实验考核体系,为综合性实验教学开展提供保障;通过“柔性引进”和“政策倾斜”,加强综合性实验教学团队建设。通过综合性机械实验课程建设,提高学生实验过程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对推进机械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和硕士点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传统的实验教学“照方抓药”的实验方式,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与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要已不相适应。探究性实验教学恰似一缕春风,给实验教学带来了活力和生机。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有着更多的乐趣和动力。下面是我在实验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D校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的生物学试卷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相对薄弱,体现在书写不规范、审题析题不全面、语言表述不清晰、答题逻辑不准确等方面.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重视名词术语、规范口语表达、训练书面表达,强调解题思维、增加课堂互动等策略来提升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和培养.  相似文献   

8.
“合作+竞赛法”在高校健美操专选课上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合作+竞赛法”在健美操专选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合作+竞赛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健美操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分析与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荣誉感;有利于客观反映教学效果,改进和指导教学。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实验探究的机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探究学习”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并进行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精神,对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培养师范生的教师基本素质等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该文根据生物学科特点并借鉴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法,尝试如何在生物实验中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开发生物实验中的探究资源,使学生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文章通过对“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生物实验中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的案例分析,指出从分析实验原理、解决实验难点、改进实验过程、深化实验结果方面开发生物实验中的探究资源,探索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一、制定教学目标要体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导意识。要明确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以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观念等为基础的,不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知识目标上,而是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兴趣得到培养,能力得到锻炼,思想得到熏陶。如《声音的产生》一课,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核心的教学目标不是让学生记住“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知识结论,而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物体振动发声的实验过程,会做物体振动发声的实验,使学生在不同的物体发声的现象中,去观察、去探索,运用“求同法”归纳物体振动发声的规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一直是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所强调的重点要求之一,这是因为,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学习物理的基本素质要求。然而,长期以来,由于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的命题在考核实验能力方面有一定的难度,试题比较呆板,导致相当多的学校不重视实验教学,不重视学生实验,甚至错误地搞黑板上“做实验”,让学生纸上“演练”实验,或者背实验,因此,把实验试题出活,乃是纠正上述错误做法的一种应对措施。我们认为,今年的物理试题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下面我们对今年的三道实验试题(17—19题)作些粗浅的…  相似文献   

14.
生物新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教学资源重视了实验的数量、编排等方面设计,试图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办的培养。本文对《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一文进行了拓展与深化,并运用了定性分析方法.对新砖代谢强度不同的细胞中Mg元素进行定性测定的探究.在实验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对3套教材中“化学反应速率”实验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化学反应速率”实验内容的设置强调知识的基础性与系统性,注重实验和结论分析,其中人教版教材更加注重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鲁教版教材对老师与学生的要求是3套教材中最高的,其内容最为丰富,难度和深度最大.针对上述结论给出的教学建议:要根据学生的基础与需要选择实验教学内容,人教版与苏教教材“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适合各种层次的学生,而鲁教版对学生实验技术与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很高,适合想考入名牌大学或参加比赛的学生;在“化学反应速率”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做到把学生的需求、教学内容、学校实验条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考十分重视对考生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的考查,实验考题已成为甄别考生能力,制约学生取得高分的一个瓶颈。纵观2008年全国各地的高考物理实验考题,明显感到有别于往年,源于课本,注重基础,但更重视知识、方法、原理的综合运用、拓展与迁移。下面以2008年全国各地的部分实验考题为例,探究这些考题的特点,分析命题专家的意图,寻求复习备考的对策和措施,以期提升考生解决实验考题的能力和信心。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Ⅱ)地理试题分析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8年地理高考试题重点考查了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试题设计注重了各类地理知识的结合、测试了地理课程三维目标,突出考查了地理方法与地理能力.针对学生答题出现的问题及试题特点,笔者建议教学中要加强地理知识间的联系,要对地理专业术语的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加强地理图表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地理专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曾指出 :“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学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但受“重理论 ,轻实验”思想的影响 ,学生实验能力较差仍是必须正视的问题。实验会考对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多年参加实验会考工作 ,我们觉得也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下面我们就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角度谈谈对实验会考和实验教学的认识。  一、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是化学实验会考的目标实验能力是指运用实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一般包括 :1.确定实验课题的能力 ;2 .设…  相似文献   

19.
用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个案,阐释了在实验探究中,如何进行探究“问题”的设置,触发学生创新性学习心理,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做法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只有促进学生产生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有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措施,才能促使学生“提出问题”。论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题”意识和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创设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精神;指导质疑方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