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社会行为对个体的社会性发展及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儿童行为量表-亲社会行为项目和儿童气质评定量表,通过对269名3~5岁朝鲜族幼儿进行调查,研究发现:3~5岁朝鲜族幼儿各年龄阶段亲社会行为表现无差别,女孩比男孩更容易表现出亲社会行为;气质维度上的注意分散度与反应阈会影响到其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探讨大学生自信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个人评价问卷(PEI)对河南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团体测试,结果显示:父母的严厉惩罚和拒绝否认与大学生自信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母亲的情感温暖与大学生的自信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其它各因子与大学生自信水平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中国本土化的人格量表QZPS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广东省潮汕与客家地区的690名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学生进行测量,探讨这两地区的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人格结构因素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潮汕、客家两地区中,地区与父母养育方式的交互作用使得两地区孩子的人格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4.
何树坤 《科教文汇》2008,(14):53-53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反应的一种组合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认知、儿童社会性及个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权威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专制型、放纵型以及忽视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反应的一种组合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认知、儿童社会性及个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权威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专制型、放纵型以及忽视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分析和论述了父母的养育方式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以期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攻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攻击性问卷(AQ)在498名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除情感温暖、理解外,其余各因子与大学生攻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各因子与大学生的攻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是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攻击性之间的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是大学生攻击性的有效预测变量,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干预应着眼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系统进行。  相似文献   

8.
田雪 《百科知识》2021,(9):45-46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认知启蒙与性格萌发阶段,若忽视其心理行为问题,势必会诱发更为严重的后果,其影响甚至会持续至青少年时期.而这种由心理作为源头所导致的问题行为,在心理学领域简称学前儿童"内化性问题行为". 一、研究背景 (一)问题归因 在儿童问题行为的现有研究中,最主要的往往是家庭原因,但是在家庭因素中父母情感忽视的研究却较少,情感忽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忽视伤害.情感忽视、无视是学龄前儿童对父母在其生长过程中关心、关爱等情感缺失的认知,是父母在生活、生产中忽略对孩子的情感输出造成的,它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又是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对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取初中生和高中生各100名,进行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的集体测验,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主要是情感温暖理解的积极教养方式,其次是过分干涉、保护。父母对不同性别的子女的教养方式不存在显著差异。(2)男、女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方面的差异不显著。(3)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的教育方式与自我价值感成显著的正相关,而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与自我价值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了解藏族家庭中父母对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藏文简式版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西藏某县某中学的所有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以情感温暖为主,父亲情感温暖平均分为(10.57±3.78),母亲情感温暖平均分为(11.42±4.02),其次是父母过度保护,父亲过度保护平均分为(10.41±3.93),母亲过度保护平均分为(10.74±4.16),第三为父母拒绝,父亲拒绝平均分为(5.04±2.83),母亲拒绝平均分为(5.24±3.43)。多因素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初中生感受到的父亲拒绝、母亲拒绝和母亲过度保护均有差异(P0.05),男生更多的感受到父母的拒绝,女生更多的体会到母亲的情感温暖,不同年级的初中生感受到父亲拒绝、母亲拒绝、母亲情感温暖均有差异(P0.05),年级低的学生更多的体会到父母的拒绝,年级高的学生更多的感受到母亲的情感温暖,不同家庭结构的初中生感受到的母亲情感温暖和母亲过度保护上有差异(p0.05),来自核心家庭的学生更多的体会到母亲的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结论藏族家庭中父母对初中生的教养方式大部分以积极家庭教养方式为主。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年级及家庭结构。  相似文献   

11.
刘航 《科教文汇》2010,(10):163-164
本研究选取初中生和高中生各100名,进行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的集体测验,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主要是情感温暖理解的积极教养方式,其次是过分干涉、保护。父母对不同性别的子女的教养方式不存在显著差异。(2)男、女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方面的差异不显著。(3)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的教育方式与自我价值感成显著的正相关,而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与自我价值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仇艳玲 《科教文汇》2008,(30):37-37
在当代社会更多地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是情绪智力,而家庭是培养儿童情绪智力不可忽视的重要环境。本文认为影响儿童情绪智力的家庭因素有父母的意识、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自身的行为,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儿童情绪智力的对策。包括父母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儿童的情绪智力,营造民主温暖的家庭气氛,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情绪智力,父母自身的榜样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海燕 《科教文汇》2010,(15):190-192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攻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攻击性问卷(AQ)在498名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除情感温暖、理解外,其余各因子与大学生攻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各因子与大学生的攻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是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攻击性之间的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是大学生攻击性的有效预测变量,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干预应着眼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系统进行。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研究当前贫困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采用岳冬梅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500名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抽取其中农村贫困大学生问卷137份,结果表明农村贫困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父母教育理念、文化程度、职业五个方面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并探索引发其行为问题的因素。方法:运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和自编问卷,对河池地区农村留守儿童467名和农村非留守儿童533名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外出父母交流频次、留守时间、朋友个数和学习成绩成为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结论:与农村非留守儿童相比,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职生上网行为与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为预防中职生网络成瘾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网络成瘾测验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自编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对某市2所中职学校455名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家中能上网和单亲家庭的中职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高于其他学生;网络成瘾(IAD)组与非IAD组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家中能上网和单亲家庭以及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易于使中职学生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7.
开红  田耀农 《科教文汇》2007,(1):102-103
运用教学实验法,对125名杭州市4-6岁儿童进行了6个月的音乐教学实验,采用《3—7岁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测查教学实验前后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儿童社会适应性随其自然成长都得到了发展;实验组儿童的社会适应性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原因则是实验操作带来的效果,表明音乐教学对促进4-6岁儿童社会适应行为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行为事件访谈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得到1 145份某国有商业银行客户经理360度调查的他评有效问卷,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客户经理胜任特征包括3方面11个胜任特征.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敬业精神和协作与工作满意度、情感承诺呈显著正相关,敬业精神与离职意向呈显著负相关,但信息搜集能力与离职意向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父母教养方式指的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比较稳定的教养观念和已习惯了的教育行为。越来越多的实验数据表明,父母对儿童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尤其是其教养方式的不同,会对儿童的性格发展、社会交往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影响,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恩施土家族地区选取101名初中生,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自我意识量表(PHSS)进行测试。101名被试,男生54人,女生39人,平均年龄为14.5±0.7岁。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自我意识呈现显著地相关,并以积极的教养方式为主,而且父母不同教养方式对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