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7 毫秒
1.
现行人教社化学室编著的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对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的论述让学生不易理解甚至产生错误的认识,再版时需作修订;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酸碱指示剂相关知识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指示剂变色点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酸碱滴定法中试剂浓度、指示剂与终点误差的分析李英华,金丽萍,林燕(齐齐哈尔轻工学院)(齐市第十三中学)在酸碱滴定法中,通常利用指示剂的变色来确定滴定终点.但是,滴定终点与反应的等当点可能不一致,这样就必然带来滴定误差.这种滴定终点与等当点不相一致所引...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学生在家庭实验中能简便快捷地自制有机酸碱指示剂,文章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自制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植物自制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进行了探讨,找出了最佳实验条件和植物原料。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2008)测定水泥中氧化镁时,酸性铬蓝K-酚绿B混合指示剂(K-B混合指示剂)是影响测定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通过大量实验比较,发现当K-B混合指示剂的比例为1:1.2,加入量为0.1 g时,滴定终点明显。  相似文献   

5.
高中化学课本(甲种本)第三册115页中指出:“苯酚的酸性极弱(电离常数K=1.28×10~(-10)),在水溶液中只能电离出少量H~+,甚至不能使指示剂变色”。但实验证明,苯酚水溶液能使变色点在pH=7左右的一般酸碱指示剂(如蓝色石蕊试液)发生明显的酸性变色反应,即蓝色石蕊试液可以变红。 〔实验〕在一试管中加约0.5g苯酚、5ml水。振荡使其溶解,向试管中加1滴蓝色石蕊试液、呈微红(pH=5)。实验证明苯酚具有使石蕊试液呈微红的弱酸性。  相似文献   

6.
在庄稼地里取新鲜土样2g于试管中,加蒸馏水10mL,保持水土的比例为5:1,放入少量硫酸钡晶体,振荡3~5分钟,静置,分层以后取2~4滴上层澄清溶液滴在滴板的凹穴中,滴入2~3滴自配的混合指示剂,观察溶液的颜色,与表1进行比较,判断上述溶液的酸碱性。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教学中石蕊和酚酞溶液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新课程要求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现在我们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经过加工代替石蕊和酚酞溶液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使其变红,是中学师生耳熟能详的经典实验。我们思考如果将二氧化碳换成于冰,将石蕊换成其他指示剂,会有什么奇特现象呢?我们将于冰投入到加有指示剂的碱性溶液中,伴随着溶液颜色的逐渐改变,大量的气泡和壮观的白色云雾涌现出来。这个实验不仅证明了二氧化碳溶解于水可以形成弱酸溶液,更是很好地演示了中和反应的过程中酸碱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把石蕊作为酸碱指示剂,是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1646年前后发明的。几百年后的今天,波义耳的这项发明仍然被广泛地应用着。在我国中学教材中,石蕊试纸和石蕊试液都是基本的酸碱指示剂,所以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那么,这么明确的地方,有什么迷惑的呢?从教材理论层面上讲是明确的。但是,从教学实验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定性测定溶液是否显碱性常选用酚酞作指示剂,这是因为其显示出的红色易于观察。但在实验中往往会出现这种现象:酚酞指示剂显示出的红色没过一会儿又慢慢消失了。如在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将一小颗粒钠置于滴有酚酞的盛20mL 水的小烧杯中,钠在水面上迅速与水反应,酚酞与产生的 NaOH 作用显示出来的红色随钠的游动而在水面下延伸着。反应完后没过多久,其溶液的红色渐渐褪去了。再如用已知浓度的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碱的定量分析实验中,用酚酞作指示剂达到终点时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为验证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往往再反滴一滴 NaOH 溶液,若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相似文献   

11.
顾石红 《阅读》2006,(9):17-18
学习了《变色龙》这篇课后,小书虫对“变色龙”这个神奇的精灵很是着迷。变色龙怎么会变色?为什么要变色呢?小书虫很想研究研究这些问题。回到家,小书虫迫不及待地查起了资料。嗬,收获还真不少!第二天,小书虫就把自己的发现介绍了给大家。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目前在优秀运动员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即:1).材料不全,缺乏个性;2).内容不完整;3).利用率偏低;4).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后。对此,堤出了4种完善该项工作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苹果富含营养,但能否通过“生锈”现象认定苹果一定富含铁元素还值得研究。笔者首先通过妾验验证了苹果确实含铁,但又发现所含浓度的Fe^2+无法呈现出苹果所具有的褐变现象。从而证明苹果的褐变并非源自铁。有关资料显示,苹果变色是因为“酶促褐变”,笔者设计了相关实验,验证了这一说法。最后又设计出一些可行的防苹果褐变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笔者体会到艺术类设计课程教与学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一种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理解再理解;尝试再尝试。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们欢迎。  相似文献   

15.
多元酸碱的滴定是化学分析中应用广泛的一个领域,但多元酸碱中由于存在多级电离平衡,使得其滴定条件难于把握,无法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应用受到了限制.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及实验,认为:如果多元酸碱的分级离解相差悬殊且又不太弱,在滴定时能形成几个明显的pH突跃,那么就可选择几种变色范围不同的指示剂分别给予指示,可进行连续分步滴定,否则不能进行连续分步滴定.但是由于各种多元酸碱的分级离解情况各不相同,故其滴定条件也不尽相同.现以二元酸碱的滴定为例,存在如下几种情况:1.当C_1K_a_1,C_2K_a_2或C_1K_b_1、C_2K_b_2<10~(-(?))时,该物质不能在水溶液中直接滴定.如:0.010mol.L~(-1),H_2CO_3,K_a_1=4.2×10~(-7),K_a_2=5.6×10~(-11),则C_1K_a_1和C_2K_a_2均小于10~(-6),该物质不能在水溶液中直接滴定.2.当C_1K_a_1、C_2K_a_2或C_1K_b_1、C_2K_b_2≥10~(-a),K_a_1/K_a_2、K_b_1/K_b_2≥10~6时,二元酸碱可形成两个pH突跃,选择两个在相应突跃范围内显色的指示剂,可进行分步滴定.3.当C_1K_a_1、C_2K_a_2或C_1K_b_1、C_2K_b_2≥10~(-6),K_a_1/K_a_2、K_b_1/K_b_2<10~6时,则二元酸碱不能形成两个pH突跃.只能一次滴定(如同一元酸或碱),根据第二计量点选择指示剂.当K_a_1/K_a_2或K_b_1/K_b_2接近于10~6,尚  相似文献   

16.
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体育活动为基本活动方式和特征的一种国际社会文化现象,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奥林匹克运动是当今社会体育教育的一种极其成功的教育方式,是一种符合时代精神,催人上进,可以为我所采用的教育形式,其教育特性使它在新时代表现出了迎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促进社会进步的特性,即奥林匹克运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催化剂;是培养青少年现代化意识的重要阵地;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实验基地。  相似文献   

17.
浅谈高等学校健美操课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对学习和发展健美操运动较有效的几种方法: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确立自信心;运用团体动作教学法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加强学生的独立性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锻炼。  相似文献   

18.
杜甫诗歌喜用“野”字,艺术上它表现为一种阔大、变幻的境界;社会意识上它表现为一种与统治阶层对立的批判意识;它还表现出一种放纵个性的人生态度。“野”的境界的形成,是杜甫受禅学思想影响的结果。它是杜甫人生态度、宗教思想与审美意识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世界各国的理科教学改革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趋势,这就是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倡导采用低成本的器材,对低成本教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低成本实验具有如下特点:①价廉;②亲切;③简单明了,且易于揭示学科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运动员的过度训练后心理调查,分析出他们产生身心疲劳、自信心差、记忆力下降、不思茶饭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心理助疗方法并介绍了七种心理训练方法:1.静思颐养法;2.耳部按摩法;3.提腿摸膝法;4.想象放松法;5.音乐疗法;6.呼吸练习;7.身体放松法。旨在让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后能通过心理疗法来加速身心的恢复,以便更好地投入到今后的训练和学习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