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期以来,新闻界被这样一种现象所“困扰”:一批成绩不凡的记者、编辑并非新闻专业出身;而新闻科班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往往也并不比非新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更为突出.作为一个工作了三四年的新闻科班生,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并不奇怪,因为新闻学家不是“新闻家”.按目前的模式,我国的新闻教育实际上是在培养新闻学家.而记者、编辑应该是“新闻家”.  相似文献   

2.
林晓东 《青年记者》2006,(23):12-12
我是一名新闻学研究生,在校学习—年多以耗我时常感到苦恼和困惑。先说说这一年多的学习吧。我本科学的就是新闻,原本以为,读研后会在专业领域有更加深入的学习,但情况并非如此。我们研一一年的课程几乎都是本科时已经学过的基础课。等于是在“复习”。这让我颇为不解。老师解释说,重复基础课程是为了照顾那些跨专业考新闻的“非科班”生。但由于是基础课程,老师讲授起来一般都比较简略,反而使一些“非科班”的同学听得一知半解。当然,我能够理解老师的苦衷:为了给“非科班”同学补课,基础课得讲;为了少占用“科班”生的时间,又得快讲。这本身岂不就是一种矛盾?  相似文献   

3.
由于关注的新闻事实的属性不同,新闻分成事件性和非事件性新闻。事件性新闻关注的事实的时态可以是“过去时”,也可以是“现在时”,是正在发生的事件;非事件性新闻只关注已经发生的事实,是过去的事情。它是一种总结、回溯性的报道。它不仅要回答“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如何”等问题。其新闻价值一般蕴含在事物的本质层面,需要在报道时深入挖掘。这种新  相似文献   

4.
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三农”报道也一直是新闻工作的重点。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民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三农”报道重点也正在实现向调整农业结构、加速农业产业化、增加农业科技含量等方向转变。针对“三农”报道中的新趋向,探讨新时期“三农”报道的方法和思路成为新闻业务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新闻难于“发现”,对初学新闻的部队通讯员尤为其难,即正规院校新闻专业出身的“科班”,初到部队谈起新闻‘没现”也有一肚子苦水。这里,就和通讯员谈谈新闻“发现”这个问题。编辑部里没有新闻编辑部里常常接到通讯员向编辑要题目的电话,从编辑部里找新闻。这看似采写新闻的一条“捷径”,其实是一个误区,长此以往,容易产生思维依赖,造成头脑里新闻“点子”枯竭,越写越难。可是一些通讯员却乐此不疲,编辑不给题目,就误认为关系不行,感情不到位。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如何拉关系上,事倍功半,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试想一下,如…  相似文献   

6.
寻找农民     
当我读着新华社老记者、新闻界老前辈穆青、冯健同志洋洋万言的《中原“金三角”纪行》,很是激动,很是兴奋,也很是不安。老记者老前辈有他们地地道道的脚板底下出新闻的好作风,好精神,是表率也是楷模,所以激动和兴奋;不安的是,象他们这样的记者现在似乎不是很多,真正从脚板底下来的新闻似乎也不是很多了;特别是从广阔的农村,朴实的农民哪儿来的。看一张报纸,往往要去寻找农村,寻找农民;有的报上虽有农村、农民,一般也是“大路货”居多,缺少农民的声音,更缺乏农村中能打动人的新闻。 中央级农民报纸,有家大报有农村经济专版,地方报纸同样有农民之友、农村新事、村边地头之类的专  相似文献   

7.
张萍 《新闻世界》2009,(3):59-60
新新闻报道是西方非常标新立异的报道类型。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强调以小说笔法写新闻,由于兼具文学与新闻两种元素,因此它既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被新闻界视为反传统的新闻流派,故有“新闻小说”、“非虚构小说”、“文学新闻”等别名。新新闻报道传人中国并影响新闻界与文学界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  相似文献   

8.
当前,许多报纸竞相推出新闻言论专版,与之相伴的一个现象是,新闻言论越来越追求“快”了,因为不少人误认为“快等于新”。这种现象,值得业内人士关注。毋庸讳言,新闻讲究时效性,决定新闻言论也要讲究时效性。但是,新闻言论讲究时效性,我以为,当有一个“度”,而这个“度”则是:一要讲究时间新;二要讲究思想新,三要讲究论述方法新。所谓“时间新”,是指新闻言论中所引用的新闻事件必须新而真;所谓“思想新”,是指新闻言论中所表述的思想观点必须新而准;所谓“论述方法新”,是指新闻言论中的论述方法必须新而鲜。为了实现上述新闻言论之种种“…  相似文献   

9.
事件性新闻是非事件性新闻的阶段性过程,非事件性新闻是事件性新闻的有机集合。非事件性新闻并不是不及事,而是将具体的“事件”集合为事物,升华为更高境界,具有更深的内涵。在非事件性报道中,背景、层面、过程是新闻素材的三大要素,也是新闻写作中立足“非事”找“事”、静中求动的“矿藏”。在非事件性报道中,发挥人物元素的作用,是报道成功的关键。办法有三:①让人的状态成为非事件报道的主体;②让人的观点成为新闻的主题;③让人的活动成为新闻的连线。  相似文献   

10.
《新闻战线》今年第1期发表了张铭清同志的文章:《探讨“非事件性新闻”》,其中对目前“非事件性新闻”存在的弊病以及如何加以改革,谈了一些很好的见解;但在评价“非事件性新闻”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上,有些观点是不能令人赞同的。现提出几点商榷意见,也求教于其他读者。首先一个问题是,“非事件性新闻”是不是新闻?有没有存在的必要?作者在文章中援引了其他同志对“非事件性新闻”所作的种种解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非事件性新闻”? 1963年第1期《新闻业务》上,曾发表了寄晨同志撰写的《在工作中感到的几个问题》一文其中就提出了“非事件性新闻”这个概念。该文谈到新闻写作时认为,还有一类新闻不能完全用我们所肯定的新闻写作理论的框框去套,作者说:“这里所指的主要是一部分非事件性的新闻,有人也称之为组织性的新闻”。从此,“非事件性新闻”在新闻界就作为一个新闻种类被提出来了。1980年5月新华社在国内新闻业务改革座谈会上,又重点研究了改进“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问题。接着在该社业务刊物上接连发表了几篇探讨性文章。随后,一些新闻刊物也相继发表了探讨性的文章。比如1981年第1期《新闻战线》上发表了张铭青同志的《探讨“非事件性新闻”》一文;1982年第1期《福建日报通讯》上发表了祁泰同志的《“非事件性新闻”浅析》;1982年第11期上海《青年报之友》上编发了《关于非事件性新闻》的材料,等等。  相似文献   

12.
在非重大新闻类节目中,采用受众喜闻乐见的“对口相声”的形式,于一捧一逗间“演绎”新闻,尝试改变时下播新闻、说新闻的表达方式,使新闻表达更加娱乐化、轻松化、趣味化,是受众的需要,也是新闻传播的又一种新模式、新选择、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顺利地进入新闻单位,成为一名记者或者编辑,几乎是所有"准新闻人"孜孜以求的梦想. 但现实告诉我们,近五年来,真正的新闻科班生,能够挤进新闻阵营就职的几率不足三成.  相似文献   

14.
《河南日报(农村版)》创刊伊始,就成立了新闻专刊部。作为党报一个非常重要的采编部门,新闻专刊部下设“乡村教育”、“人文地理”、“种植天地”、“养殖大观”、“健康养生”等专版,其中副刊也包括在内。《河南日报(农村版)》的一版二版为要闻版、综合新闻版,主要服务于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刊登有关农村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规定动作较多;  相似文献   

15.
融媒体时代,对于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作者两次蹲点乡镇农村开展新闻采访为例,从寻找“新线索”、发掘“新题材”、发现“新价值”、书写“新文章”四个方面阐释新时代党报新闻工作者如何守正创新,践行“四力”挖掘新闻,创作出有思想、有温度、有深度、有品质、有价值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6.
如何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是各新闻单位和新闻主管部门面临的一个问题。我们《金华日报》从1982年复刊以来,一直比较注重队伍建设,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抓好新成员的入门教育。随着报社事业的发展,新成员一批又一批地进来。这些同志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进取心也比较强,这是他们的长处,但大多是非“科班”出身,对新闻的了解是很有限的。他们中不少原是报社的通讯员,会写一些稿件,但进报社办报又是另一回事。对他们进行新闻基础知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每批进人,我们都要花一周左右时间,组织他们进行集中学习,由报社领  相似文献   

17.
新闻是我年少时的梦.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成为山东法制报的一员,圆了自己的新闻梦.转眼间,入行已有一年.一年来,我从非科班的门外汉成为一名记者,受益匪浅、甘苦良多.  相似文献   

18.
新闻节目“经营”初探周鸿铎新闻节目“经营”这个概念比较新,也是人们忌讳使用的概念,因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新闻不是商品,这是由无产阶级新闻的性质决定的。那么,对于非商品性的新闻节目能否经营?如何经营?在新闻活动中的“经营”含义是什么?这些都是进行新闻...  相似文献   

19.
新闻是发现的科学,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记者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迅速发现新的新闻线索、挖掘新的新闻素材、捕捉现实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但在现今媒体新闻源雷同,独家新闻不易碰到的情况下,新闻发现大多为非“原创型”的,非“制造型”的,而是“挖掘型”的,是一种再发现,即发现新闻背后的“隐性信息”。  相似文献   

20.
知识林     
何谓“新新闻”? 近年来,美国媒体流行的一种“新新闻”美国新闻学者定义,“新新闻”是“一种速配的混合物,符合当今全球化的要求”。它的主要指向是: 第一;“新新闻”将新闻和娱乐结合在一起。“新新闻”的主要对象新一代的受众,着力争取年轻人和女性的“眼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