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体现。其核心内容和具体表现形式是校风。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培养和造就良好的学校精神,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良好的学校精神,是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有教育管理者把学校管理化分为三个层次:一流学校靠文化,二流学校靠制度,三流学校靠管理,形象地阐释了学校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加强构建和培育科学的、适合学校校情和教育发展的学校文化,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建设和培育学校视听觉文化识别系统和学校理念文化,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3.
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是人,学校管理的动力和核心是人,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失败也取决于人。因此,学校管理必须要以人为本。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即教师在学校  相似文献   

4.
邓永翔 《广西教育》2009,(19):23-23
学校与学校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其生生不息的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是学校整体面貌的体现,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学校成熟度和内涵的鲜明写照。  相似文献   

5.
学校的管理与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学校,核心是如何提高个体和群体的工作效率,完成既定任务;经营学校,核心是如何提高学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标是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管理学校着眼于学校内部,重在“练好内功”,是封闭的;经营学校则要关注学校在市场中的地位,必须“内外兼修”,是开放的。一、经营学校,市场意识是前提市场意识的确立,导致学校追求目标的变化。传统体制下,学校追求的是迎接检查、通过验收、评上先进、升格晋级。现在追求的是美誉度、信任度、知名度,追求学校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市场意识的确立,导致学校自身定位的变化。传统体制下,学校无需进行自身定位,服…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是学校特色发展之根基。校长是学校变革的领导者和学校文化的缔造者,校长课程领导是学校变革和文化生成的“引爆点”,校长必须正视来自多方要求的变革任务;充分发挥课程领导的作用,引领学校变革,在学校变革中发展学校文化,使学校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马越 《现代教学》2015,(Z2):112-115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共同的价值观,以及承载这些共同价值观的学校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包括学校的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风、学风及校园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校制度规范和学校传统习惯等。共同的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本质。学校文化是无形的,但却可以从学校中的信仰、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明确感知到。学校的文化是学校长期的积淀,体现的是师生的共同价值取向。学校的发展要注重学校的思想引领,注重学校文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基本理念、目标与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生命和灵魂,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精神、制度规范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加强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有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有助于深化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促进发展是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课程改革是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系统推进是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又好又快的发展,是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也是学校在当前教育竞争中寻求生存壮大的必由之路。办学理念、教师素质、学校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三大要素。办学理念是引导,教师素质是核心,学校文化是基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作为教师成长发展的主阵地,要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使教师不断成长,从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是教师,因而教师队伍的素质状况以及专业化成长是学校发展力的核心要素,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校必须创造条件,建立有效机制,引领、帮助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断提高教  相似文献   

10.
唐春萍 《南昌教育》2007,(11):16-17
学校的竞争优势,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的持续发展,其关键在于学校中的人,在于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和水平。因为在学校的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既是学校生命力之所在,也是学校发展之基石。如何进行学校人力资源开发呢?实践证明,校本教研是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其基本宗旨是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因此,我校把校本教研作为学校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促进课程发展的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评价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建立符合新课程发展需要的发展性学校评价体系,正逐渐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促进课程发展的学校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基础上进行构建的。其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目标体系、学校保障体系、学校发展能力体系、学校成效。对这一体系的研究可以深入地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进而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迅速推展的进程中,学校文化重建这一论题被当然地推向前台。学校文化是课程改革的载体,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学校文化重建。因此,建构课程文化、对话文化和生活文化是学校文化重建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改革低效性之多维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学校教育改革正逐渐沦于低效性的危险之中,主要表现为不在改、不能改、不愿改。探寻其中的原因并突破这些低效因素,不仅必要,而且迫切。明晰学校教育改革的价值基础,顾及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刻性和艰难性,容忍多样化的改革生态,并将学校争取自身利益的途径纳入教育改革设计,是学校教育改革走出低效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我国适时推进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在基础教育办学主体、办学形式、办学机制、办学管理、法律保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70年来,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为基础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基础教育发展目标也因教育变革导向和社会发展需求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基础教育办学实现了从扩大办学总量向提升教育质量、从追求办学效率向追求教育公平、从各自为营向联合办学、从统一管理向分类管理转变,有效地实现了立德树人与服务社会的有机统一。新时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推动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时代使命,要求基础教育必须提升现代化水平、推进教育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以及建立现代基础教育学校制度。为加快我国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奠定基础和有效对接国家各项教育政策,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要切实夯实和提升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探索丰富多样的基础教育办学形式,增强基础教育办学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中的新疆农村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基础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教育投入增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得到加强;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新疆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经验是:增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着力发展教师教育;发展农牧区寄宿学校。新疆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学校运行困难;办学成本过高,教育投资效益不高;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新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思路是:科学规划,完善体制,增加投入;因地制宜,制定特别政策。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独特的时代环境中,学校要走“转型性变革”之路,这一点在“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中已成共识。闵行四中在践行“新基础教育”理论的过程中,扎根学校传统,依托现实基础,走出了一条以学校“变革文化”的自觉培育来带动学校文化建设,引领学校转型性变革的新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高师院校教育改革的深度与广度明显落后于中学的教学改革。本文对系统培养、全面发展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与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8.
目前,德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改革主要是围绕普及义务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行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制、在德育上积极抵制纳粹的影响、调整学制和教育权力的转换方面进行的。德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策略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过十余年新课改的实施变革,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入深化阶段。常规化、反思性、自主性和多样性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阶段的几个新特点。在新的形势下,校长作为学校课程领导者的作用更加突出。校长应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思想引领者、国家课程政策的坚定执行者、学校课程改革的组织协调者和学校课程改革文化的创设者,承担宣传先进的课程理论,树立学校课改愿景;坚持正确的课程改革方向,坚定贯彻国家课程政策;健全学校课程改革制度,提升学校课程改革组织管理水平;持续组织开展学校课改活动;培育良好的学校课改文化等任务,切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陶文中 《教育研究》2006,27(3):77-82
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及资料分析法等方法对北京市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和初中一年级课程改革实验进行监控与评价,结果表明:四年来,北京市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改革实验的成绩主要表现为国家课程计划和目标总体上得到落实,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较好,小学生数学计算技能依然保持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任务过重与计划课时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学习方式存在认识误区与实践偏差,学生阅读能力普遍较低,初中一年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还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基础学科学习过早两极分化,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滞后于教学改革,教师培训工作落后于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