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多元文化主义教育自20世纪60年代成为了英国少数族群教育政策的主流思想。英国少数族群多元文化主义教育历经了四个阶段的发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把多元文化教育解读为单纯地提升少数族群儿童的教育成绩,20世纪80年代在多元文化教育政策中强调消除种族主义,20世纪90年代多元文化教育关注深层的社会文化关系中认同的研究,进入21世纪,随着英国多起骚乱的发生,英国政府宣告英国多元文化主义失败,转而提倡国民教育、国家认同和英国共同价值观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多元文化课程是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集中体现。多元文化主义催生了多元文化课程的萌芽,多元文化政策促进了多元文化课程的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多元文化课程理论形成并得以丰富;到了90年代,多元文化课程理论面对种种诘难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多元文化主义起源于美国,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多元文化主义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政府的政策重点.近年来,诸多国家民族间的矛盾促使各方对于多元文化主义的赞同和反对声音越来越激烈.本文介绍了多元文化主义的主要特征并简述了其发展过程,并简要分析了多元文化主义引起争议的若干原因.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主义公民身份是基于多元文化的诉求,在批判自由主义公民身份普适性基础上提出的差异公民身份。它以族群差异为基点,强调少数族群的特殊权利和对族群的文化认同,培养公民的多元文化身份。多元文化主义强调公民的差异性和多元文化身份,但不排斥公民的统一性和国家公民身份。所以,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需要处理好平等与差异、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持族群的多样性,又保持国家认同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5.
魁北克问题与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的缘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是一个多民族和多文化国家。多元文化形成过程既造成了加拿大文化丰富的多样性未来,同时也产生了不同文化间的矛盾和冲突。20世纪60年代,随着魁北克问题①的凸显,魁北克走上了脱离联邦的道路。为维护民族间的和谐与国家的统一,加拿大政府宣布实施多元文化主义政策。  相似文献   

6.
艾丽斯·杨的多元文化主义公民资格观与公民教育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时代,一体与多元成为世界发展的两种趋势.以艾丽斯·杨为代表的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思想在20世纪末以来已经成为世界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一个令人注目的亮点.普遍与差异、同质与异质成为多元化时代公民教育不可忽视的两组矛盾.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多样性的治理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热点议题,但有关教育政策理念的系统研究在我国至今较为薄弱。在文化多样性的北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关注该议题,至今形成了旨在培养文化多样性的三种教育模式,即文化互动教育模式、多元文化教育模式和反种族主义教育模式。三种模式都聚焦文化多样性,但各有侧重和历史贡献,值得我国酌情借鉴。其中,反种族主义模式最富有系统性和批判性,但较为激进,多元文化模式所产生的国际影响和目前遭遇的争议较大,文化互动模式则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所倡导,也较为符合我国的历史传统和教育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8.
公民思想在西方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流派,不同流派对公民认识不同,公民教育侧重点也不同.共和主义公民教育强调公民道德培养,自由主义公民教育强调公民权利启蒙,社群主义公民教育注重公民的社群认同,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注重多元文化的承认.当代各种公民教育思潮在发展中相互批判和相互吸收,逐步放弃极端立场,向中间靠拢,努力在张力中寻求平衡与弥合.这一趋势为我国今天开展公民教育提供一种思想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9.
自二战后对多元文化研究兴起以来,其逐渐成为各国处理民族文化关系的重要理念,并进一步拓展到公民观中,为新时期公民观及各国公民教育开辟了新的视域.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并分析相关文献发现:我国公民教育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21世纪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研究主题方面,主要围绕中外公民教育的比较研究与理论译介、国内公民教育的内化研究以及公民身份的界定等方面;在研究主体方面,以高校教师、研究生和中小学一线教师为主;在研究方向上,以思辨研究为主.文化的多元差异发展势不可挡,公民教育研究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研究的视角,形成研究共同体;探索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不断提升学术研究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多元文化主义萌芽于20世纪初的加维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多元文化教育是多元文化主义在教育领域的体现与深化,它的教育理念是文化平等与差异平等。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产生有着复杂社会背景:全球化促进了人口的国际性流动,进而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多样性带动了文化全球化;社会运动将多元文化的发展在教育领域有了实践。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并不是完美的,反思是多元文化教育发展超越的必要途径,多元文化教育应朝着自由、“和而不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