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大学设立编辑学专业已有十多年时间了。十多年来,出版了不少编辑学教材,而1996年8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司有和同志编著的《科技编辑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是其中较好的一本,值得推荐。 我觉得,《通论》作为大学编辑学专业教材其新颖、独到之处及优于其他某些教材处很多,最突出的有以下四条: 一、体系特征明显 《通论》全书共分6章,依次为“绪论”、“编辑过程论”、“装帧艺术论”、“载体特征论”、“编辑管理论”、“编者素养论”,课程知识体系脉络清晰,涵盖内容全面完整。 《通论》的后记说:“六年多来,我一直在思考,在书、报、刊乃至非纸出版物的编辑工作中有着共同的规律,可以建立共同的理论体系。如同普通物理学、普通生物学一样,这个理论体系应该称之谓“普通编辑学”。本书就是这一构想的尝试。” 为此,《通论》对知识体系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把不属于“通”的各类图书、期刊、报纸的编辑知识大量压缩,只在“载体特征论”中介绍《通论》中没有讲到的独有的内容。《通论》改变了过去用图书编辑过程来讲“编辑过程论”的方式,而总是从书、报、刊等全部出版物的共同的内容来讲编辑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2002年12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四川大学报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邱沛篁教授和四川日报总编辑唐小强主编的《报业通论》一书。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邵华泽在序言中认为,《报业通论》体现出了几个重要特色:“创新性和系统性”、“理论性和实用性”以及“知识性与趣味性”,他高度评价该书“是我国报业研究中一项可喜的成果”,“是一部带有报业小百科全书性质的著作”。这个评价是颇为中肯的。学术研究可以从不同研究领域中去寻求发展空间,而每一个维度上的寻求可能都会丰富新闻传播学的科学性。毫无疑问,当我们把《报业通论》…  相似文献   

3.
真正的哲学问题一定是在哲学史中言说。不存在离开哲学史的纯粹“原创”。康德要接着休谟说、黑格尔要接着康德说、海德格尔要接着黑格尔说……而所有这些哲学家都要接着柏拉图说。可见,哲学史就是不同时代的哲学家针对同一个问题所展开的对话。如果说《哲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在当代中国哲学界具有重大的影响,在我看来原因并不只在于它批判了教科书哲学,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它在哲学史的意义上完成了一次对话。这样的对话一定是围绕着“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这恰好构成了《通论》中的哲学基础理论)。而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德国古典哲学是不可跨越的。因此,《通论》正是在对全部德国古典哲学的尊重基础上的一次哲学史对话。这可能是《通论》的最浓重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4.
~~我国报业研究的一项可喜成果——评邱沛篁、唐小强主编的《报业通论》@欧阳宏生 @顺铭  相似文献   

5.
《国学典籍阅读要义》一书包括吴孟复先生的《古书读校法》(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5月版)、《训诂通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4月版,1984年7月第2次印刷)和《古籍研究整理通论》(台北贯雅文化公司出版,1991年11月版)三种书,现在由中国书店出版社合成一本书出版了。  相似文献   

6.
蔡红华 《出版科学》2013,21(3):111-112
《政治人类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是云南大学出版社自本世纪初开始与云南大学人类学系和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共同组织策划,反映当代人类学最新研究成果的系列教材——《21世纪人类学文库》之第十二种。该书由何国强教授领衔撰写,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相似文献   

7.
周笑博士的新著《中国电视媒介增值力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付梓出版,捧读之后,颇开眼界。这本以电视娱乐内容产品为切入口,多维度地探讨中国电视媒介增值力的专著,堪称一部创新之作、智慧之作、实用之作。  相似文献   

8.
焦国章所著《报纸编辑学通论》,已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焦国章同志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后到河北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任教,主讲《报纸编辑学》课程。他的新著《报纸编辑学通论》是“新闻传播教育书系”的一种,全书分为报纸与报纸策划、报纸编辑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修养、选择稿件、修改稿件、稿件的配置与配合、新闻标题、制作标题、设计版面共八章,附录了电子排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等4部分内容,可供新闻传播院系师生和报纸新闻工作者阅读。《报纸编辑学通论》@文华  相似文献   

9.
最近有幸读到王希杰先生的新著《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版,以下简称《通论》),觉得这是一部推动中国修辞学走向新纪元的理论力作。众所周知,在我国,把修辞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是自1932年起步的,那一年,陈望道先生发表了他的著名的《修辞学发凡》,为中国修辞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1996年工希杰先生的这部《通论》发表止,中国修辞学走过了整整六十四年的历程。其间,中国的修辞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发表了许多有名的论著.例如:杨树达《中国修辞学》(1933)、陈介白《修辞学讲话》(1…  相似文献   

10.
一本拯救资本主义的名著高鸿业著高鸿业解读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学习经济学,我们无法绕过凯恩斯;阅读经济学名著,我们同样也无法绕过《通论》。正是因为重要、难懂、有用,我们阅读高鸿业对凯恩斯的“解读”著作便有了扶杖登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笑博士的新著《中国电视媒介增值力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付梓出版.捧读之后,颇开眼界。这本以电视娱乐内容产品为切入口,多维度地探讨中国电视媒介增值力的专著.堪称一部创新之作、智慧之作.实用之作。  相似文献   

12.
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孙以楷长期从事道家哲学研究,著有《道家文化寻根》、《老子通论》等著作。他主持的国家“八·五”  相似文献   

13.
对《图书馆通论》一书的写作背景、体系结构、内容特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术道间启真义︽篆刻通论︾评论张南十年践履,两年沉思,李梢硕士著成了二十五万余字的《篆刻通论》。这本我国首部系统剖析篆刻艺术的专著,自1993年问世以来,不仅篆刻界视为“一大成果”,在载“道”的人文学界也有反响。曾在《读书》、《人民日报》等刊物上看过赞...  相似文献   

15.
编辑学研究自80年代初在我国大规模兴起以来,硕果累累。据中国编辑学会负责同志的不完全的统计,到1999年底,在书名上带“编辑学”字样的专著、教材、论文集、词典、文摘等已出版七十多种。如果加上在书名上不带“编辑学”字样的编辑学研究著作,则要多得多。这些编辑学著作有通论性的,如《编辑学通论》、《编辑学概论》、《编辑学原理》等;有依媒体或学科性质分类的,如《报纸编辑学》、《图书编辑学》、《杂志编辑学》、《学报编辑学》、《新闻编辑学》、《广播编辑学》、《影视编辑学》、《科技编辑学》、《文艺编辑学》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伦理学界的老前辈、全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周原冰教授继著述《道德问题丛论》之后,又推出力作《共产主义道德通论》(简称  相似文献   

17.
一本好书一位新人──为《节目主持人通论》作序(节录)白谦诚我怀着七分喜悦、三分激动的心情,向广大读者,特别是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推荐一本好书,这就是《节目主持人通论》。我以同样的心情,向我国广播电视理论界,特别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学研究者引荐一位新人...  相似文献   

18.
专门研究新闻写作理论与方法的著述颇多,然而近读湖北人民出版社去年八月出版的《新闻写作通论》一书,却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新意,吸引我读完全书。 《新闻写作通论》是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副教授程道才继《广播新闻写作》、《录音报道概说》之后的又一部著述。在这本书中,作者跳出单纯研究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框框,从科学学和传播学的高度对新闻写作现象进行审视,系统地论述了新闻写作学的科学性及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展示了当今国内外形形色色的写作样式结构形式及发展趋向,介绍了不同新闻文体的写作规律,并提纲挈领地归纳了中外名记者提高新闻写作水平的经验及成功之道,使之读后耳目一新。 该书的开拓性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次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论述了新闻写作学成为一门科学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专门研究新闻写作理论与方法的著述颇多,然而近读湖北人民出版社去年八月出版的《新闻写作通论》一书,却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新意,它吸引我读完全书.《新闻写作通论》是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副教授程道才著述的.在这本书中,作者跳出单纯研究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框框,从科学学和传播学的高度对新闻写作现象进行审视,系统地论述了新闻写作学的科学性及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展示了当今国内外形形色色的写作样式结构形式及发展趋向,介绍了不同新闻文体的写作规律,并提纲挈领地归纳中外名记者提高新闻写作水平的经验及成功之道,读后使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20.
《编辑通论》写作谈蒋广学【南京】在做了二十余年的编辑工作之后,看到自己的心血之作──《编辑通论》的出版,喜悦之情难以言表。我是在1985年前后才开始编辑学研究的。在我之前,有一批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开拓性研究;而在这近十年中又有许多同志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