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语文借助细腻而生动的语言,丰富而真挚的情感,深厚而独特的人文,博大而深邃的哲理浸润着学生的心田。那一幅幅如美的画卷,一件件如珍的精品,要求教师以一个优秀的导游员,一位出色的主持人的身份,引领学生去欣赏、去解读、去品味、去揣摩去感悟。那么,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应该怎样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营造出和谐的氛围,创建出高效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2.
语文借助细腻而生动的语言,丰富而真挚的情感,深厚而独特的人文,博大而深邃的哲理浸透着学生的心田.那一幅幅如美的画卷,一件件如珍的精品,要求教师以一个优秀的导游员,一位出色的住持人的身份,引领着学生去欣赏、去解读、去品味、去揣摩、去感悟.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借助细腻而生动的语言、丰富而真挚的情感、深厚而独特的人文、博大而深邃的哲理浸透着学生的心田。那一幅幅美画卷,要求教师以一个优秀的导游员、一位出色的主持人的身份,引领学生去欣赏、去解读、去品味、去揣摩、去感悟。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营造出和谐的氛围、高效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4.
陈闯 《成才之路》2014,(14):48-48
正语文教材选用的课文有着感人的语言、细腻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发人深思的哲理,使学生们阅读以后深受启迪。那每一篇散文,每一首诗歌,都如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一件件如珍的精品。要求教师以一个优秀的导游员,一位出色的主持人的身份,引领学生去欣赏、去解读、去品味、去揣摩、去感悟。那么,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应该怎样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营造出和谐的氛围,创建高效的课堂呢?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5.
在推陈出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在新课标的理念辐射下,我认为对教师的语言进行包装改造,使之达到较高的水平,也应列入其改革范围之内。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课堂上一个具有高超语言艺术魅力的教师就像一块磁铁,自始至终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心,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神圣殿堂里,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这应该是一种享受。教师的语言魅力恰恰表现在课堂模式中,使得课堂成为学生思想碰撞的场所,成为学生激情燃烧的火场,成为学生智慧的加工厂,成为学生梦想开始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朱清华 《生活教育》2014,(11):37-39
课堂犹如一艘生命之舟,承载着一个个高贵的生命体,呈现着一幅幅最可爱的生命画卷,生命教育课堂更应该让学生的生命得到最美丽的绽放,这需要生命教育教师掌握引领生命课堂的技巧和方法,怀有走进学生生命世界的能力和智慧。  相似文献   

7.
正学生了解语言、运用语言,最重要的途径是课堂教学。一堂成功的课就像是一幅绝妙的作品,让人细细品味,意犹未尽。那么,课堂上应注意一些什么问题,才能上好一堂英语课呢?下面是我的一些粗浅之见。一、正确运用体态语言体态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眼神、手势等非语言信号,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所以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体态语言,以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课堂上,教师的表情应随教学活动的开展而有相应的变化。如:当学生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8.
经常听到这样的语文课:还未进教室的门,耳际就传来阵阵悠扬的音乐;课堂上,教师轻松地点击着鼠标,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扑面而来;座位上,学生聚精会神地盯着老师的表演,一个个新奇而不知所措。45分钟的课堂转瞬即逝,学生获得了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而他们的脑海中却是波澜不惊。  相似文献   

9.
身为教学一线的品德与社会教师,我常常反复琢磨:究竟用什么手段去教育学生才能让学生品德优秀?为什么课堂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而教育效果却是南辕北辙?最近,品德课中的两件偶发事件的巧妙处理让我“柳暗花明又一村”。  相似文献   

10.
一、实施自主学习的前提是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实施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讲得太多,而应主动让出自己长期以来一直牢牢控制着的课堂时间和空间,多让学生去思考讨论问题,探索规律,主动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清楚学生的知识水平,更加合理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课堂,做到思路清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本质问题要突出强化,主要问题单刀直人,防止拖泥带水。  相似文献   

11.
秋思     
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这山,原该是披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铺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拼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相似文献   

12.
值得重视的“潜在课程”王淦生,季希富、曾听说过这样一件叮笑的事:一位教师刚下“麻场”便进厂课堂,见室内地面没扫、黑板没擦,不由大怒,情急之中脱门而出:“今大谁坐庄?”学生闻之哄然。这位先生如何去处理“善后工作”,进而去“传道、授业、解惑”,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13.
吴俊 《教育现代化》2005,(10):74-75
“灵动”指教师教学的智慧,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灵动的数学课堂就是教师发挥教学智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状态,灵动的课堂就像一首绮丽的诗,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但遗憾的是,现在许多教师在课堂中追求“应试”,把学生当作被动学习机器,或者一味追求“活”而离真实越来越远,课堂没有生命,没有成长的气息。  相似文献   

14.
付东宏 《湖北教育》2006,(10):13-13
课堂上尽量使用多媒体去创设情景能代替其他的教学手段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如:小学语文《十里长街送总理》,你设计再好的课件去创设情景,可由于年龄特征和时代变迁,学生对文本当时的环境、气氛感觉不到,孩子们绝对产生不出我们这一代人对总理的敬仰之情。而如果教师真情实感地朗读,学生一定会被震憾,试问,教师的朗读能被别的代替吗?再如:小学数学《圆柱的认识》一课,圆柱体是孩子们生活中处处能见到的,每人准备一个易拉罐,让学生动动眼、动动手、动动脑不就解决了圆柱体里的各种数学知识,而教师用多媒体去展示圆柱体的底面、高、侧面,反而显得多余。还有,小学自然课《动物与环境》一课,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蚯蚓是常见的,课堂实验也是极其容易完成的,如果教师用多媒体来展示蚯蚓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不是显得画蛇添足了吗?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人对教师有不同的理解。而我认为,教师应是风。一缕春风;学生是水,一池春水。风吹水起,在素质教育的天地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激越的浪花,翻卷成一幅幅壮丽的美景,教师要驾驭好这股“风”,既不能“无风不起浪”,让课堂成为死水一潭,又不能如狂风暴雨,让课堂失控。润物细无声是春风的追求,百舸争流是春水的境界。为此,我在教学中尝试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的做法,巧借“东风”,从而拉起学生自由驰骋的缰绳,点燃学生火山一样的激情。  相似文献   

16.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小学数学课上,有价值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学习效果、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基本控制手段。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提问存在着种种误区,如问题多而细碎,提问过程像打乒乓似的一来一回,等等。数学教师应怎样改革课堂提问才能为学生营造广阔的思维空间呢?  相似文献   

17.
正在新的教育体制下,教师已经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学生,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参与者,引导学生去自主、独立、探究的去学习。而提问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它能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相机诱导,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成果。一、课堂提问的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课堂提问是非常必要的。在课堂上,教师要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活跃气氛,然后教师就要去引导学生学习。有技巧的提问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语文教学大都是文字教  相似文献   

18.
以往我们的数学课堂,学生并没有真正亲历学习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还没来得及自主思考,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让他们进行交流;学生还没来得及合作交流,教师就会"一锤定音".课堂上,学生跟着教师精心预设的脚印一步一步走着,完全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这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所以,当学生需要思考、需要交流,教师应该耐心地等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感知、去思考、去交流,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创造出课堂的精彩.  相似文献   

19.
课改轰轰烈烈,课堂热热闹闹,分组讨论成为时尚,肯定表扬成为潮流。毫无疑问,还课堂于学生,张扬学生主体性的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这固然是一件好事。然而细心观察,冷静思考,常常感到欣慰背后的隐隐忧虑:无原则表扬中隐含着“放弃”,过分张扬中暗藏着“放任”。“放弃”意味着卸下教师的责任,“放任”意味着抛开教师的引导。  相似文献   

20.
评价是一缕春风,学生是一池春水,风吹水起。在素质教育的天地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激越的浪花,翻卷成一幅壮丽的美景,教师要驾驭好这股“风”,既不能“风平浪静”,让课堂死水一潭,又不能如“狂风暴雨”,让课堂失控,而是要“润物细无声”、“百舸争流忙”。为此,笔者在实施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中尝试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法来营造课堂氛围,让师生沐浴在身心愉悦的学习过程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