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拿破仑战争后,反法联盟根据“正统主义”原则和“均势”原则建立了新的欧洲政治秩序即维也纳体系.这个体系历经“梅特涅中心时代”、“俄国中心时代”、“法国中心时代”和“德国中心时代”几个演变阶段,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才告以终结.维也纳体系在政治上是反动的,在推动近代国际关系方面却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如果问什么是雅尔塔体系,同学们会准确地按照教材(人教社高中试验修订本《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的概念答出。我却认为这个概念不准确。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格局。它是“二战”的产物,因为:①“二战”后期,为彻底打败和消除法西斯主义及安排战后世界,1943—1945年同盟国大国先后召开了雅尔塔等国际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协定,其有关内容构成了雅尔塔体系的基本内容。②通过“二战”,美苏成为世界上政治军事力量相抗衡的两个超级大国,成为雅尔塔体系的操纵者,双方的矛盾和分歧,在雅尔塔体系中充分体现出来。因此,也可以说…  相似文献   

3.
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蓝 《历史教学》2002,(5):8-15
反法西斯大同盟的主要领导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所建立的雅尔塔体系,不仅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深深烙印,而且成为冷战爆发的地缘政治基础.但是雅尔塔体系作为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产物,也反映了二战后的世界现实,它将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推动了战后世界的和平、民主、独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均势”(BIance of Power)是一古老概念。在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古代战争中都曾出现过均势思想。十六世纪后,均势常被欧洲大国用来作为处理他们之间政治关系的一种手段。在近代国际关系史中,欧洲均势一般是指1815至1914年欧洲大国的政治关系,即各大国或大国集团力量对比的相对均衡状态,以及一种相互牵制和维持现存局面的政治结构。在这百年间的欧洲国际关系中,出现过三次均势时期,即1815年拿破仑帝国灭亡至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1870年普法战争至1890年俾斯麦下台;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奉行所谓“新方针”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本文拟对这三个时期的欧洲均势问题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5.
反法西斯大同盟的主要领导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所建立的雅尔塔体系,不仅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深深烙印,而且成为冷战爆发的地缘政治基础。但是雅尔塔体系作为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产物,也反映了二战后的世界现实,它将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推动了战后世界的和平、民主、独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课本第21页:“《凡尔赛和约》连同这些条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第25页:“华盛顿会议……签订的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从这两段表述中不难看出,编者将“凡尔赛体系”与“华盛顿体系”表述成一系列条约构成的整体,而不是国际关系体系或格局。这种表述与课本第66页对“雅尔塔体系”的表述(“大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雅尔塔体系”)明显不一致。这给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带来困难。《世界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1版,…  相似文献   

7.
~~签订密约,同意外蒙古独立,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等。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自近代以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维持以欧洲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成为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二战”后,美苏两国因实力大增而在国际关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这是国际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国际关系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雅尔塔体系下隐藏着诸多矛盾。主要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  相似文献   

8.
【考点指津】1.评价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对战后近50年国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美苏两国又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与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最大特点在于均势 ,均势通常指国家间权力分配大体均等的一种态势。均势有两种 ,大国竞争型均势格局和直接对抗型均势格局 ,分别以东南亚与南亚为代表。形成原因是两个地区在地理、历史、现实和各国自身政策选择这四点因素的不同。这两种均势格局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会继续。中国在这两类均势格局中 ,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结合自身战略利益 ,积极扮演“参与者”与“旁观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了解发生于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和一场冷战,认识这些战争前后主要大国的关系及与相对和平时期密切相关的三个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和正在形成中的多极化格局。主要考点包括: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法两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二战后的国际关系;美苏争霸;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世界政治的发展和地区冲突。  相似文献   

11.
师:二十世纪是跌宕起伏的世纪,回首二十世纪的国际政治格局,我们不难发现本世纪的国际政治格局曾有三次转型,同学们知道是哪三次吗?@评:教师设计了大角度,大跨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叨世纪,既使学生把握宏观的“格局”问题,又可作为’‘楔子”.顺势引入本课内容。@生:第一次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维也纳体系过渡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过渡到雅尔塔体系,第三次是在苏联解体后变为多元化国际政治格局。.师:好,概括精确。在三种国际政治格局中,我们发现:第一和第…  相似文献   

12.
均势原则是国际政治中一个古老的思想和话题。苏联解体后,世界新的力量平衡正在形成。而美国作为今日世界最重要的国家,企图在新的世界均势充当“平衡国”,然而世界格局朝着多级化发展的趋势以及现代均势与传统均势的巨大差别,使美国的企图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差不多每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诞生后,都会遭到旧制度维护者的武装干涉。二战后,国际帝国主义对欧亚新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千方百计地进行颠覆、封锁和干涉,只不过欧洲由于有雅尔塔体制的制约,那里只出现了“冷战”,在亚洲则不然,“冷战”迅速演变成“热战”。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帝国主义和亚洲各国的反动势力对越南、朝鲜、中国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干涉。经过八年印度支那战争(1946—1954年)、三年朝鲜战争(1950—1953年)、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遭到了可耻的失败,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了巩固,在亚洲出现了新的“均势”。不同社会制度的亚非国家从战争中吸取了经验教训,积极倡导和  相似文献   

14.
复习提示     
《历史学习》2006,(4):1-1
罗斯福新政通过改革克服经济危机,但是直至第二次大战爆发前,美国经济并没有恢复繁荣。战争使大多数工业国家都成为战场,只有美国能够生产和供应战争所需要的大量物资。这样,美国才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的阴影。在《开罗宣言》中,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雅尔塔体系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在这个体系下形成的两极格  相似文献   

15.
1945年,一个新的世界出现了。因为这一年实现了从战争到某种形式的和平过渡,这一年出现了新的雅尔塔格局和两个超级大国对立主导下的新的国际秩序。战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历程,几乎无不打上雅尔塔体系的深深烙印。无疑,雅尔塔体系对战后整个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尽管雅尔塔体系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不能完全划等号,但雅尔塔体系所体现的东西方关系和美苏对抗,也就是战后向两极世界格局演变的核心。仅就雅尔塔体系和战后两极世界格局这一共性的角度来看,也可以把雅尔塔体系看作是战后带根本性的两极世界格…  相似文献   

16.
基辛格以“限度”和“超越”为基本内容的中庸思想是其均势战略思想的哲学基础,它对19世纪初欧洲外交的精心研究所形成的均势理论,则奠定了其均势战略思想的理论基础。基辛格的均势战略思想经历了“两极”均热战略思想,“军事两极性,政治多极性”均热战略思想,后冷战时期的“多极”均势战略思想的一个较长的形成、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7.
均势是近代欧洲大国处理国家关系时所普遍使用的原则,1815—1914年期间是均势原则被充分运用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诸强中,英国最善于运用均势原则。本文拟就英国在这一时期中均势政策的内容与动因作一探讨。(一)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反法西斯同盟共召开了九次国际会议。在这些会议中 ,194 5年 2月 4~ 12日召开的雅尔塔会议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次。在雅尔塔会议期间 ,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三巨头”围绕德国、联合国、东欧和远东四大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磋商 ,达成一系列协议。其中 ,在联合国问题上唇枪舌战你来我往的结果是确立了“雅尔塔公式” ;在远东问题上明争暗斗讨价还价的结果是签署了“雅尔塔密约”。明确“雅尔塔公式”的含义 ,弄清“雅尔塔密约”的内容与性质 ,对于认识雅尔塔会议的实质与历史地位至关重要。故本文将对此作简要介绍。人民教…  相似文献   

19.
“雅尔塔体制的瓦解”这一命题近年几乎得到了普遍认同,但事实上,雅尔塔体制尚未瓦解。雅尔塔体制是以雅尔塔会议前后一系列相关会议达成的所有协定为法律基础的;雅尔塔体制的内涵包括二战后世界政治地图的划分、世界政治体制,也包括经济体制;苏联解体后,瓦解的是两极国际格局,而非国际体制;雅尔塔体制没有解决是由其历史进步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徐亚文 《新高考》2007,(7):57-61
雅尔塔体系下的两极格局,对战后近50年国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雅尔塔体系消除了德日两个法西斯战争策源地,美苏两国又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发动战争。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